分享

心理科普 | 荣格心理分析:原型,意象,阿尼玛,阿尼姆斯,人格面具,阴影和智慧老人

 宏泽资料库 2022-02-22

荣格的原型(archetype)概念与其集体无意识关系十分密切。正如他曾明确表达的那样,个人潜意识主要是由各种情结构成的,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荣格说:“原型是人类原始经验的集结,它们(荣格往往把原型作为复数)像命运一样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其影响可以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被感觉到。”

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通过某种形式的继承或进化而来,是由原型这种先存的形式所构成的。原型赋予某些心理内容以其独特的形式。同时,荣格还提出,主要由原型所构成的集体无意识,具有一种与所有的地方和所有的个人皆符合的大体相似的内容和行为方式。由于集体无意识具有这样一种普遍的表现方式,因此它就组成了一种超个人的心理基础,普遍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并且会在意识以及无意识的层次上,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理与行为。在这种原型心理学的意义上,荣格认为,历史中所有重要的观念,不管是宗教的,还是科学的、哲学的或伦理的观念,都必然能够回溯到一种或几种原型。这些观念的现代形式,只是其原型观念的不同表现,是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原型观念应用到了生活现实的结果。

荣格所使用的原型概念,就其西方思想的起源来说,在柏拉图所论述的“形式”中,已经表现出了这种原型观念的痕迹。列维布留尔在其《原始思维》中使用“集体表象”时,更是接近了荣格所描述的作为集体无意识的心理原型。根据列维布留尔的描述,“集体表象”在某一集体(该集体可以是一种文化,或一个民族)中世代相传和继承,并且在该集体的每个成员身上都会留下深刻的烙印;同时,根据不同的情况或作用方式,“集体表象”还能够引起该集体中每个成员对有关的表象和象征物产生尊敬、恐惧、崇拜等感情。实际上,斯宾格勒在其《西方的没落》中,也提出并使用了类似的观念。他用其生命图像,向历史和文化注入了一种心理化的自我和人格的色彩,并且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观念,有其生活的愿望和情感,并且也都会有其象征性的表现和表现方式。某一文化中独特观念的象征性图像,便具有一种心理原型的意义和作用,因为这种图像在该文化的历史中反复出现,对该文化中的所有成员都会产生思想与观念上的影响。

记得在美国旧金山的一次主题为荣格的原型的专业研讨会上,许多参加者,尽管其本身都是资深的心理分析师,但提问与讨论之中,仍然表现出对原型带有许多疑虑。当时的我想到了老子的智慧。既然荣格试图通过原型这一概念来描述某种人类心灵深处的事实,那么,对于这种存在的事实,老子也会有所洞察的。

讲课的是一位备受尊重的资深心理分析家,在大家热烈讨论而未能获得对原型理解的时候,听到老子的这些阐述,她本人以及所有参与研讨会的学生,都表现出了特别的欣喜与感激。荣格曾一再强调,原型从其本质上说完全属于无意识的存在,我们是无从认识它本身的;但是原型却可以通过原型意象来表现其无意识的意义。尽管“道可道非常道”,但是“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说:“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老子》第二十一章)

荣格用原型意象(archetypal images)来描述原型将自身呈现给意识的形式。但是荣格也一直努力区分原型与原型意象的不同。原型本身是无意识的,我们的意识无从认识它;但是可以通过原型意象,来理解原型的存在及其意义。于是,我们可以把原型意象看做原型的象征性表现。通过其表现以及表现的象征,我们就可以认识原型。比如,出生、结婚、死亡与分离等等,在其象征的意义上来说,都再现着某种原型的存在。

荣格说,无意识内容一旦被觉察,它便以意象的象征形式呈现给意识。在其对“精神与生命”的论述中,荣格还表达过这样的思想,只有具有意象性并因此而可描述,一种心理实在才可能成为意识内容,即能够被描述。在这种意义上,荣格曾高度赞扬中国文化,赞扬太极图与汉字,称其为“可读的原型”。

诺伊曼在其名著《大母神》中,对于原型以及原型意象,有着出色的阐述与解析。在诺伊曼看来,源自无意识的象征性意象,是人类精神在其全部表现中的创造性源泉。不仅意识及其对世界进行哲学理解的概念起源于象征,而且宗教、仪式和崇拜、艺术和习俗等等,也都起源于象征。由于无意识的象征形成过程是人类精神的源泉,所以语言,其历史几乎与人类意识的发生发展同步,也永远开始于某种象征性。在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一种原型内容,首先和最重要的是在意象中表现其自身。就这种原型意象的临床意义来说,诺伊曼的思想仍然具有启发性。象征的物质成分使意识处于激活状态,意识受到象征的激发而把兴趣指向象征,并力求去理解它。这就是说,象征,除了其作为“能量转换者”的动力学作用之外,也是“意识塑造者”,它迫使心理去同化(吸收)象征中所包含着的一种或多种无意识内容。同时,由于原型以及原型意象总是具有其集体无意识的渊源,因而,一旦将这些理论运用在实际的临床心理分析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在利用集体无意识、原型以及原型意象本身所包含的治愈的功能与作用。在这种意义上,意象、象征与想象,也就成为荣格心理分析中最重要的方法与特色。

荣格曾根据自己的分析与体验,以及自己的临床观察与验证,提出了阿尼玛、阿尼姆斯、智慧老人、内在儿童、阴影和自性等诸多分析心理学意义上的原型意象。这些原型意象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在意识以及无意识的水平上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理与行为。

(一)阿尼玛

阿尼玛(anima)是荣格用来形容男人内在的女性存在的原型意象。她既是男人内在的一种原型女性形象,也是男人对于女人的个人情结。当我们关注她的时候,她就会有成长与发展;当我们忽视她的时候,她就会通过投射等机制,来影响我们的心理与行为。因为男人内在的这种原型意象,既可以成为男人向上的促动者,也可以成为堕落的诱惑者。

实际上,荣格曾把阿尼玛描述为一种灵魂形象,往往在男人的心情、反应、冲动以及任何自发的心理生活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发挥某种既定的作用。男人总是倾向于在某个现实的女性对象那里,看到自己内在的阿尼玛和心灵的投影。

任何带有无意识的心理内容,总是会在梦中出现的。阿尼玛也是这样。荣格曾经描述了阿尼玛发展的四个阶段,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形象:夏娃—海伦—玛丽亚—索菲亚。作为夏娃的阿尼玛,往往表现为男人的母亲情结;海伦则更多地表现为性爱对象;玛丽亚表现的是爱恋中的神性;索菲亚则像缪斯那样属于男人内在的创造源泉

索菲亚留给我们的意象便是创造的智慧。在《圣经·旧约》的“箴言”中,有一段关于智慧即索菲亚的话:“上主在造化之初,在亘古,他先造我。在太初,大地形成之前,我就被造。”(《圣经·旧约·箴言8:2223》)在《圣经后典》的“所罗门智训”中,对索菲亚有许多赞美:“智慧闪烁着明亮的光辉,永不暗淡”,“智慧之灵是圣洁的并且具有理性。她只有一种本质,但却有多种表现形式。她并不是由任何具体物质构成的,因而是畅行无阻的,清洁的,自信的,她不可能受伤”。“智慧具有非凡的活力,她是如此的纯洁,以至她能透入一切之中。她是上帝之能的一口气——一股来自全能者的纯洁而闪光的荣耀之流。任何污秽之物皆无法溜进智慧之门。她是无限光明的一个映像,是上帝之活动与善性的一面完美无缺的镜子”,“世世代代以来,她进入圣徒的灵魂,使其成为上帝的朋友和先知……”(《圣经后典·所罗门智训》,1996:110113)《圣经后典》中还指出了索菲亚的作用:“使你致富者莫过于智慧,她作用于一切……有用者莫过于智慧,她塑造一切存在之物……所有美德皆是智慧的杰作:正义与勇敢、克制与知识……智慧通晓过去预知未来。她懂得如何翻译人们的话语以及如何处理问题。她知道上帝将要行使的奇迹,以及历史运动将要如何地发展。”(《圣经后典·所罗门智训》,1996:114)

我们也可以从很多文学作品看到或感受到荣格所形容的阿尼玛的形象。除了海伦之外,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赛尔西(Circe)也是典型的阿尼玛形象。皮耶·贝诺瓦(Pierre Benoit)的小说《亚特兰提》(L’Atlantide)中的安提妮(Antinea),也是荣格曾用来形容阿尼玛的典型例子。

(二)阿尼姆斯

阿尼姆斯(animus)是与阿尼玛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象征着女人内在的男性成分。同阿尼玛一样,他既是原型的意象,也是女人的情结。被其阿尼姆斯所占据的女人,则会失去很多女性的色彩。但是能够辨析与关注其阿尼姆斯存在的女性,则能够从这原型意象中获得积极的力量。

同阿尼玛一样,荣格也曾描述女人内在的阿尼姆斯的发展阶段:赫尔克里斯—亚历山大—阿波罗—赫耳墨斯。女人的阿尼姆斯出现在梦中的时候,最初往往表现为某种大力士或运动员的形象;然后会出现计划与行动,以及独立自主的形象;接着会有类似“教授”或“牧师”等指导意义的形象;然后是充满灵感与创造的形象。

年轻的女性,其阿尼姆斯可能会以对老年人或父亲的迷恋而呈现;成熟的女性,其对象可能是运动健将。

阿尼姆斯会表现在女性对其丈夫或其他男性形象的扭曲的感觉上,也可能引致顽固的想法,无可妥协的非理性意见,而导致激烈的争执。

当女性体会到了自己与阿尼姆斯的真实关系时,它就不再造成困惑,而成为理智、沉着、平静和平衡之源。

(三)阴影

荣格用阴影(shadow)来描述我们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或无意识的心理层面。阴影的组成或是由于意识自我的压抑,或是意识自我从未认识到的部分,但大多是让我们的意识自我觉得蒙羞或难堪的内容。这些让我们自己不满意而存在于我们自己无意识中的人格特点,往往会被我们投射到其他的人身上。

从心理分析的意义上来说,阴影并不完全只是消极的存在,意识到阴影存在本身,已经具有某种积极的意义。阴影中包含着许多本能的内容及其能量,原始与幼稚的心理特点,以及阴暗之中的玄妙。觉察自己的阴影,乃至达到某种心理的整合,也是心理分析过程中重要的工作目标。

(四)人格面具

从分析心理学的意义上来说,人格面具(persona)实际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我”,我们所表现给别人看到的我们自己。“persona”一词源于演员所戴的面具,用来表示他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与他人的不同;但是,所扮演的角色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演员本人,或者说,我们的人格面具,并非就是我们真实本来的自己。

人格面具与阴影是相互对应的原型意象。我们倾向于掩藏我们的阴影,同时也倾向于修饰与装扮我们的人格面具。从心理分析的意义上来说,当我们把自己认同于某种美好的人格面具的时候,我们的阴影也就愈加阴暗。两者的不协调与冲突,将带来许多心理上的问题与障碍。

(五)智慧老人

荣格用智慧老人(wise old man)来形容我们内在所具有的有关意义与智慧的原型意象。男性阿尼玛发展最高阶段的索非亚形象,以及女性阿尼姆斯发展最高阶段的赫耳墨斯形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这种“智慧老人”的意义。

荣格的“斐乐蒙”也就是荣格自己内在的智慧老人。他可以出现在荣格的梦中,也可以通过积极想象来与荣格直接沟通。荣格曾说,他的所有重要的分析心理学思想,都与他的“斐乐蒙”有着不解的渊源。

实际上,所有的原型意象,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梦中,也可能以其他象征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梦的分析来了解我们的原型意象,也可以通过积极想象来与他们相互沟通。

来源:明夷心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