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可忽略的笔势之说

 丘山三也君 2022-02-23

——————————

心灵与共

书画同源,心神相合。历来创作书画,得笔势精髓者,多出佳品。

摘朱学博整理校点,宋人苏易简所录《笔谱》两则,做用笔要义:

【东晋】王羲之《笔势论》与《书法》云:

“凡欲书时,先干研墨,安著水中。研墨须调,不得生用,生用则浸渍慢涩。点笔之法,只可豆许大,(湿)不宜大点。横画之法不得缓,缓即不紧。竖牵之法不得急,宜卓把笔立,笔头先行,笔管须卓立,竖傍则曲也。轻健妙真,书之法也,草行之法,即任意也。

又云:

初学书时,不得尽其形势,先想成字,意在笔前。一遍正其手脚,二遍须得形势,三遍须少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加其(洩)[抽]拔。须俟笔滑,不得记其遍数。又云:手稳为本,分间布白,上下齐平,得其体势。大者促之令小,小者放之令大,自然宽狭得所,不失其宜。”

“点之法,如大石当衡,或如蹲鸱,或如瓜子,或如科斗,落手之法,峨峨若长松之倚溪;立人之法,如鸟在柱首。又云:一点失,如美人之无一目;一画失,如壮士之无一肱。”

图片

【东晋】王羲之《寒切帖》局部

图片

【北宋】米芾《春山瑞松图》

唐太宗《笔法》云:

“攻书之时,当收视听,绝虑怡神,心正气和,则契于玄妙。心神不正,字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如鲁庙之器也。又云:为点必收,贵紧而重。为画必勒,贵涩而迟。为撇必掠,贵险而劲。为竖必努,贵战而雄。为戈必润,贵迟疑而右顾。为环必郁,贵蹙峰而拗转。为波必磔,贵三折而遣毫。”

图片

【唐】李世民《温泉铭》拓本局部

图片

【明】陆治《寒江钓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