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杭运河第一闸——广源闸

 京爷说事儿 2022-02-23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大运河北京段全长82公里,横跨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通州六区,“运河第一闸”——广源闸就位于海淀紫竹院地区的五塔寺与万寿寺之间,南长河河道之上。因广源闸桥汇集了来自西山所有的水源,经昆明湖东流至此,“广源”二字故得名。

广源闸俗称“豆腐闸”,郭守敬主持的白浮泉引水工程中的一座重要水闸,年龄比西直门的高梁桥还大3岁。广源闸因闸侧原筑有长堤坝,又称元坝闸,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建,为北京地区一座古老的河闸。广源闸平面呈西北—东南走向,结构分为闸基、闸门、闸墙三部分,闸口宽约13米,长约6米。

闸墙东西两侧的燕翅上嵌有汉白玉石雕镇水兽4只,各个昂首瞪目,前爪隆起,栩栩如生。

说起广源闸的历史,还得从咱北京城的地势说起,北京城的地势比通州高,为了保证通惠河的畅通,除开发水源,解决水深外,另一个关键就是在不同坡度的河道中,让漕船能顺利通过。为解决这个问题,郭守敬建议,“……每十里置一闸,比至通州。凡为闸七,距闸里许,上重置斗门,互为提阏。以过舟止水”。这个设计就是通过建立水闸和设置斗门,实现既可节水,又便行舟的目的。最终,通惠河沿线修建有11处控水设施,共24闸,其中广源闸是通惠河上游的头闸,人称“运河第一闸”

从元朝起,广源闸就对节制通惠河水起着重要的作用,当闸桥落下时,闸东之水深不满一尺;提闸之后,河水可行驶船只。广源闸不仅节制长河之水,而且自元朝开始,每逢北京东边的通惠河因天旱水浅难以通行粮船时,都会派官员赴广源闸畔的龙王庙祭祀水神,提闸放水。

广源闸自建成后就受到历朝重视,多次拨银修缮,精心管理。50年代的时候这里还是一座木桥,79年进行了大修,改建成混凝土结构桥梁,到98年长河改造时,将南侧的桥墩拆除1/3,重新更换了水泥桥面,增设汉白玉栏杆,使整座桥更加实用、美观。


广源闸为何俗称“豆腐闸”?

据清代《日下旧闻考》载“西直门外长河万寿寺西有广源闸,土人呼为斗府闸”。但对其中的缘由,却未作记叙。
1、有学者认为,“斗门”为闸门古称,豆腐闸即斗门闸的近音异写。
2、也有人猜测,清代之前,此地或有窦姓管理广源闸的闸官府邸,广源闸是窦府的闸,讹称豆腐闸。
3、还有说因为闸的北面曾有一座供奉北斗众星之母的斗(dǒu)母宫,人们就把广源闸称为斗母闸。后来慢慢叫走了嘴,斗母宫转音成了“豆腐宫”,斗母闸也叫成豆腐闸了。

清代帝后乘船赴颐和园时,常在广源闸换船。如,乾隆帝和慈禧太后都是先乘骡车,率众出西直门,沿河西行,在广源闸旁的万寿寺行宫下榻,随后广源闸下闸阻拦水流,以调高广源闸以西的水面,此后便可转乘龙船走水路,以逆水拉纤的方式赴颐和园昆明湖,这条通往颐和园的水路又被称为“慈禧水道”

图为万寿寺码头旧址。


 广源闸的东北角就是龙王庙旧址,面阔一间。据说过去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周边民众云集龙王庙祭祀龙王爷和灶王爷,以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21世纪初,龙王重修,庙门上悬有"紫金观"匾额,其内供奉中天北极紫微大帝塑像。

如今的龙王庙,早已没有当年的热闹场景,甚至有些凄凉,但庙门口依然不缺香火与供奉......

感谢您抽出

.

.

来阅读本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