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遗落在胡同里的上马石

 京爷说事儿 2022-02-23

随着北京城发展变化,胡同也逐步走向衰败与没落。二环外已经没啥胡同的踪迹了,即便保留下来的胡同也都是停满了汽车、开了许多小卖铺和饭馆,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幽静。

胡同里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坚挺着,大部分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些四合院门外虽还立有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曾经的荣华,然而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蚀和疏于修缮,早已失去原有的风采。


上马石源自秦汉时期,相传西汉的王莽个子矮小,上马和下马很不方便,于是在府前设立了上马石,便于蹬鞍上马、下马。以后便逐渐成为风尚,特别是在清代最为流行,成为大户人家门前的一道风景。

大户人家的宅门前常摆放两块巨石,一块为上马石,一块为下马石,下马石因语言禁忌,因此就统称为上马石。

上马石为L形,有两步台阶。第一步台阶高约30厘米,第二步台阶高约60厘米,石重1000公斤左右,石质为青石或汉白玉,一般是素面的,讲究的人家会在上面雕一些图案。

王府门前的上马石通常为青石或花岗石,也有白色大理石,而且王府门前的规格较大,在正面及两侧面均雕有精美花卉图案

上马石的作用

一是显示主人的身份和等级。马、驴、骡是旧时的主要代步工具之一,加之清代满蒙等民族有骑马狩猎的祖习,清朝廷规定:满洲官员出门,无论文武,均需乘马,以不忘先祖遗风,清官员出行有"前引"、"后从"的定制,即主人外出时,奴才和仆从也要骑马,前呼后拥地跟随,即使后来主人们乘车、乘轿,仆人也要骑马左右跟随。所以,旧时北京的府第和大四合院、大会馆的门前都设有上下马石。住宅门前有没有上下马石,也是宅第等级一个区分标准。

二是上马时既稳重又便利。每当主人外出时,仆人便牵马至上马石前,主人登上两步台阶,就可以轻易地脚踩马蹬出行了,这样上马既稳重又便利。特别是当主人年事已高上马不便时,上马石更发挥了它的作用。门前的两块上马石,一块是供主人出行时登高上马用的,另一块是供主人归来时下马用的,仆人每次都会将马牵到专用的石头前。

除了清代王府有上马石,明代达官贵人的住宅前也有上马石。现在北京的一些胡同里还保存着为数不多的明代上马石。东城区大兴胡同7号的院门前还遗存着一对明代上马石,因年代久远,现地面仅露出一多半,其余部分还埋在地下。这对上马石造型完好,至今没有太多损坏,可谓胡同中的活化石了。

在南锣鼓巷的前鼓楼苑胡同路北7号老宅院大门前,保留着一对完好的清代小型上马石,雕刻图案精美,是一对难得的佳品。

随着京城的改扩建,北京有名字的胡同已不足800条,尚存的明清时期的上马石更是寥寥无几。文中的上马石图片就是本人从探访过的胡同中整理出来的,供大家一览😄……上马石遗存

有人说,老北京的胡同表面上是陈旧的,而骨子里却是灿烂的,它是北京人的家,北京的根......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