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月三,挑马兰头掘野菜(散文)

 吴越尽说 2022-02-23

作者:赵雪棣

       正月正,烧田岸嘞吃“灯圆”(元宵);二月二,淘米牵磨撑腰糕;三月三,挑马兰头掘野菜……儿时,母亲哼的童谣至今耳熟能详,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生活。

       上世纪70年代初,乡下农村人家中的竹篮子里装的只是兔子吃的草,拿着竹篮到镇上买青菜吃是镇上居民的标配。肉券、豆腐券、煤球券、粮票、布票、油票也只有“镇上人”才能享受到。于是,乡下人只能把目光盯着生于斯、长于斯的那片土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祖辈们在一次次探索中了解到乡野田埂上的马兰头、野菜、野韭菜、野芹菜等都可以用来当菜吃。

       小时候的江南农村,农历三月三早已是桃红柳绿、草长莺飞。放眼望去,红黄绿相间的田块如同一条条五彩的毯子,平平整整地铺在广袤的田野上。绿的是麦苗、黄的是油菜花、红的是紫云英,那赭色的窄窄的田埂,就像是搁在画板上的画笔。那时候农村有句俗语叫“荒七八月苦春长”,每年三月三前后的日子,也是乡下人生活最清苦的日子。那段日子,过年的年货已经吃光,地上的青菜、包菜、菠菜等也在年前割得差不多了,清明菜和各类瓜果还在培育秧苗的准备之中。为了生活,清苦的农民只得想方设法向大自然要菜吃。马兰头和野菜就成了农家餐桌上出现最多的蔬菜。

       记得在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放学后我们姊妹几个必做的事情不是割兔子吃的草,就是挑马兰头掘野菜。每天放学后,我和两个姐姐每人拿着一把小刀,挎着竹篮,走出家门来到南星湖边的堤岸、田埂上寻找马兰头和野菜。挑马兰头的小刀是铁匠铺专门制作的,但看上去也很简单,它就是一块四五厘米宽的铁皮一头敲扁、磨快,一头打尖装在一个木柄内,这样手握上去既舒适,挑马兰头时又用得出力。

       乡下的田野,田埂上各种各样的草很多。马兰头和野菜因为个头小,往往藏身于各类杂草中间。我一开始还不认识哪一种草是马兰头,哪一种草是野菜。特别是野菜,有两三种草长相和它十分相似,很难分辨。在大姐的多次现场指导和帮助下,才逐渐掌握了窍门。大姐还告诉我,挑马兰头时必须有一双锐眼和一双巧手。寻找时要聚精会神,马兰头大多在向阳干燥的地方,而且它们喜欢“集体生活”,往往看到时都是一小片一小片的。而野菜一般在背光、潮湿的地方。按照大姐的“歪理”,我还真的找到了一处又一处成片的马兰头。待到夕阳西下时,大姐的篮子里早已装满了青翠欲滴的马兰头,而且她挑出来的马兰头一朵一朵干干净净。而我的篮子里不但没有装满,马兰头的根上也是脏兮兮的。因为我在挑马兰头时,是几棵一挑的,挑马兰头掘野菜的功夫肯定也不如大姐她们强。大姐怕我回家被父母责备,末了,还快手快脚地挑了几把马兰头放到我的篮子里。所以,每每遇到挑马兰头掘野菜这样的活,大姐总是对我关爱有加,这种姐弟间在劳动和生活中的帮助是那样的真诚可贵。

       由于家里人多嘴也多,那时父母还额外要求我们趁三月份马兰头还鲜嫩的时候多挑一点,回家后用沸水泡一下再晒干,这样就叫马兰头干,以后可以慢慢地细水长流。一斤马兰头干需要多少新鲜的马兰头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一个早春的季节里,挑马兰头掘野菜这样的活重复了一个又一个放学后的下午。母亲将晒好的马兰头干放进尼龙袋子中,再塞在木制的小圆桶内,这样据说可以放个一年半载也不会发霉变质。在蔬菜断档的季节,炖马兰头干比炖黄腌菜还要香。当然,马兰头干烧肉是最好的一道菜了,但那个时候哪怕能吃个一两次也是一种奢望。肚子里没有油水的年代,愈加有这样的强烈愿望。

       时光可以湮没很多不在意的东西,但是挑马兰头掘野菜这个儿时的活,却如同烙印般深深刻在记忆里。如今的小孩,放学后的娱乐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肯定比我们那个年代要少得多。这种既在劳动中得到锻炼,又呼吸到清新空气的活儿也未尝不是一种快乐。

2022-02-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