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女科上卷】调经

 新用户74873349 2022-02-23

【女科上卷】调经

行经后少腹疼痛

有的妇人在行经之后出现少腹疼痛。有人认为这是气血亏虚引起的。有谁知道这是肾气枯涸的原因呢!经水实际上是天一真水,真水盈满则经水方能外溢,真水亏虚,则经水闭塞不通,这也是正常的事情。为什么亏虚也能引起疼痛呢?一旦肾水亏虚,就会出现水不生木,肝木异常,就会克伐脾土,木土相争,就能引起气逆,所以会引起疼痛。治疗方法必须要以疏肝理气为主,并要增加补肾的药物。肾水充足则肝气平和,肝气平和则上逆之气自然顺畅下行,又怎么会有疼痛呢!方用调肝汤:

山药(五钱,炒)阿胶(三钱,白面炒)当归(三钱,酒洗) 白芍(三钱,酒洗)山萸肉(三钱,蒸熟) 巴戟(一钱,盐水浸)甘草(一钱)

以上药物用水煎服。调肝汤具有调肝气的功能,既能降上逆之气,又有很好的解郁止痛的作用。调肝汤不仅能治经后腹疼的病症,月经后的各种病症,用调肝汤来进行调理都是最好的。

(治疗经前腹痛的宣郁通经汤和治疗经后腹痛的调肝汤的配伍都是非常精妙的,不能随意加减,如果有别的症状也宜于用宣郁通经汤或调肝汤为主,根据具体情况另加药味治疗。宣郁通经汤或调肝汤的原方是不能减去一味药物的。)

经前腹疼吐血

有的妇人在月经来潮之前一二日忽然出现腹痛并伴有吐血。有人认为这是火热过极引起的。有谁知道这是肝气上逆呢!肝性最急,宜顺不宜逆,肝性顺气机正常,肝性逆则气机逆乱;血液是随着气的运行而运行的,气的运行正常则血液的运行正常,气的运行失常,则血液的运行也会失常,这种现象并不奇怪。有人说经前吐衄的病位在肾而不在肝,为什么经血会随着血液逆行,甚至从上由口而出,是肝不藏血的缘故呢,还是肾不纳气而引起的呢?少阴之火就像骏马奔驰一样迅疾,再得肝火激发向上直冲,上逆的势力最为迅捷,经水反化为血,所以不是因为肝不藏血,才形成吐血的病症,然而这样的吐血与其他经脉引起的吐血有所不同。其他经脉病症引起的吐血,多为内伤的病变而引起;而经水上逆引起的吐血则是由于血液内溢激发而引起的。疾病的表现虽有很大的差异,但气逆的原理却是一样的。治疗宜于平肝顺气,不必益精补肾。但是,经水上逆而引起的吐血,虽然不会明显损伤气血,如果经常反复发作,却不免会过于损伤肾气。所以在补肾之中,用顺气的方法才较为得当。方用顺经汤:

当归(五钱,酒洗)大熟地黄(五钱,九蒸) 白芍(二钱,酒炒)丹皮(五钱) 白茯苓(三钱)沙参(三钱) 黑芥穗(三钱)

以上药物用水煎服。服用一剂,吐血就会停止;服用二剂,经水就会顺畅;服用十剂,疾病就不再复发。顺经汤的组方原理是在补肾调经的药物中,加用引血归经之品,是将和血之法,寓于顺气之法。肝气若不上逆,则肾气自然调顺;肾气既已调顺,又怎么会有经逆的发生呢!

(壮年妇女在经期吐血的现象经常发生,不能作为痨症治疗,如果误认为是痨症而进行治疗,必然会导致肝气更加上逆,原来不是痨症反而变成痨症了。顺经汤中加入茜草一钱,怀牛膝八分,则效果会更好。)

经水将来脐下先疼痛

有的妇女在经水将要来潮前三五天出现脐下作疼,痛如刀刺;有的人兼有寒热交作,所下之物就像黑豆汁一样。人们都认为是血热过极引起的。谁知道这是下焦寒湿相互交争的结果呢!寒和湿都是引起疾病的邪气,妇人有冲脉和任脉,冲任二脉同起于下焦。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而为血室。正气相通则任冲二脉通畅条达,邪气侵犯则二脉不通。经水是由冲脉和任脉二经而出,如果寒邪和湿邪充满冲脉和任脉就会产生内乱,正气和邪气相互交争就会产生疼痛,邪气愈盛则正气愈衰。寒气生浊,之所以所下之物像豆汁那样颜色发黑,是因为显现出北方寒水的形象。治疗主要以利湿和温散内寒为主,使得冲任二脉免除邪气的扰乱,脐下自然就能免除疼痛的困扰。方用温脐化湿汤:

白术(一两,土炒)白茯苓(三钱)山药(五钱,炒)巴戟肉(五钱,盐水浸) 扁豆(炒,捣,三钱)白果(十枚,捣碎) 建莲子(三十枚,不去心)

以上药用水煎服。但必须在经水来潮前十天开始服用。服用四剂,就可使邪气散去,经水调和。温脐化湿汤兼有促进受孕的功能。温脐化湿汤以白术为君药,能够通利腰脐之气;用巴戟和白果来通利任脉;用扁豆、山药和莲子来卫护冲脉,诸药和用,能够使得寒湿清除则经水调畅,并能够促进受孕。如果误以为腹痛属于热性疾患,而妄用寒凉的药物治疗,反而会引起冲任虚冷,血海变为冰海,血室成为冰室,不仅仅是难于生育,而疼痛的缓解也会遥遥无期。

(冲任二脉之气宜于通畅但不宜于下降,所以方中化湿不用苍术和薏仁。其余病症的治疗也可作为参考。)

经水过多

有的妇人经水过多,并且在行经过后又见经行,面色萎黄,身体倦怠无力,越来越困乏。有人认为这是血热有余的缘故。谁知道这是血液亏虚而不能归经引起的!按常理血液旺盛才使得经水过多,血液不足就引起经水减少。现在血液亏虚反而出现经水过多。这是什么道理呢?如果血液是行于经脉之中的,虽然血液旺盛经水也不会过多;如果血液不能正常地在经脉中运行,虽然血液衰少,经水也不会减少。世上的人一见经水过多,就说是血液旺盛引起的。这就是为什么对于经水过多治疗多不正确的原因。假如经水过多果真是血液旺盛,那么身体健壮的人,经水一行就会停止,精力还会像平常一样,为什么还会经水过后而再次行经,甚至身体困乏无力呢!只有经水过多是血液亏虚的缘故,才会出现经水过后而又见经行,并且身体困乏无力。血液损伤,精微耗散,骨中髓液亏空,所以不能向上容养面部而外现华彩。治疗方法宜于大补血液而引血归经,以杜绝经行过后又有行经的病变。方用加减四物汤:

大熟地黄(一两,九蒸)白芍(三钱,酒炒)当归(五钱,酒洗) 川芎(二钱,酒洗)白术(五钱,土炒)黑芥穗(三钱) 山萸(三钱,蒸) 续断(一钱) 甘草(一钱)

以上药物用水煎服。服用四剂,则血液能够归经。服用十剂以后,方中加入三钱人参,继续服用十剂,下月行经的时候,经水就会适量而止。四物汤是补血神方,方中加入白术和荆芥,则补中又有通利的作用;加入山萸和续断,则在止血之中又有行血的功效;加入甘草用来调和诸药,使所有药物都能发挥功能,所以血液充足而归于经中,血液归经则自然静宁而不会外溢了。

(荆芥穗炭具有引血归经的功能,加减四物汤的配伍是极其精妙的,不能随便对本方进行加减。)

经前泄水

有的妇女在经水没来以前,先出现泄下水液三天,然后才能行经。有人认为这是血液旺盛的缘故。谁知道这是脾气亏虚的原因呢!脾主统血,脾气不足就不能固摄血液;脾在五行中属土主湿,脾气亏虚则脾土不能充实,脾土不实则湿浊就会进一步加重,所以在经水即将来潮的时候,脾气首先不能固摄;经水将行的时候,脾经统摄的血液,本应流注于血海之中,适逢湿浊之气乘虚侵犯,所以出现先泄水液而后才能行经。调理经水的方法,不在于先治疗下泄的水液,而应该首先治疗血液;进一步说,调理经水不在于先治疗血液,而应该首先补益亏虚之气。气能生血,气旺则血液自然能够化生;气能化津,气旺则湿浊自然能够消除。况且气旺则经水自然能够调畅。方用健固汤:

人参(五钱)白茯苓(三钱) 白术(一两,土炒)巴戟(五钱,盐水浸) 薏苡仁(三钱,炒)

以上药物用水煎服。连续服用十剂,月经来潮之前就不会出现泄水的现象了。健固汤补益脾气而固摄血液,脾气旺盛则血液自然摄于气中;脾能运化水湿,脾气日益旺盛,则自然能够运化停聚的湿浊,湿浊被运化消失,经水自然就会调和,又怎么还会有经前泄水的现象呢!

经前大便下血

有的妇女在行经的前一天可见到大便出血,一般的人认为是血崩病症,孰不知是月经流于大肠的缘故。大肠与经行的路径,各有分别,经血怎么能进入大肠中呢?那是不知道胞胎的脉络系统,上通于心而下又通于肾,心肾不交,使胞胎的血无所归,而心肾二经之气,不来照摄,听其自便,所以血不走小肠而走大肠也。治法上假若单止大肠的血,则愈止而愈多;若扰动三焦之气,那么更拂乱而不能将血止住。所以经血不能按固有的道路循行,原因是心肾不交;如果现在不能使水火既济,反而专治其胞胎,那么胞胎之气不能归经,血怎么能有归经的时候呢!因此必须大补心与肾,使心肾之气既济,而胞胎之气稳固,大肠出血就不会妄行,而经血就能循经运行。方用顺经两安汤:

当归(五钱,酒洗) 白芍(五钱,酒炒)大熟地(五钱,九蒸)山萸肉(二钱,蒸)人参(三钱) 白芷(五钱,土炒) 麦冬(五钱,去心)黑芥穗(二钱) 巴戟肉(一钱,盐水浸)升麻(四分)

水煎服。二剂大肠血止,而经血就从前阴泄出,三剂经血止,而且能促进受孕。此方是大补心、肝、肾三经之药,不是以治胞胎为主,而胞胎却恢复正常,这是心肾气交的结果。这是由于心肾虚,则其气两分;心肾足则其气两合,心肾既济,胞胎之气受到心肾二经的固摄,就不会有妄动的状态!由此可见心肾不交,补心肾就可以了。又为什么要兼补肝木呢?这是因为肝乃肾之子,心之母也,补肝则肝气往来于心肾之间,自然上引心而下入于肾,下引肾而上入于心。这便是心肾相交的一大要点,不特意调经却治好了月经不调的病,学者应该加以深思。

(若大便下血过多,缺乏精神,人越来越消瘦,肯定是肝气不疏,肝气久郁则伤脾,脾伤则不能统血,治疗时又应当分别治疗。方用补血汤:嫩黄芪二两(生熟各半),归身四钱(酒洗,炒黑),杭芍炭(二钱),焦白术五钱(土炒),杜仲二钱(炒断丝),荆芥炭二钱,姜炭二钱,药引用贯众炭一钱,冲服,四剂肯定好转,好转后药量减掉一半再服两剂。经血入大肠在行经的时候肯定会大便下血,开始发病时虽然经血错行,但患者的精神状态一定是正常的,如果脾不统血的经血妄行精神就不能照常,需加以分辨。)

年未老经水断

《内经》记载:“妇女七七四十九岁,天癸这类物质就没有了。”有的年龄未到四十九岁就先期绝经了,有的人以为是血枯经闭,谁知道是心肝脾之气郁滞的原因!如果其血枯,怎么能久活于人世?医生见到经血不行,随意地认为是血枯,其实不是血之枯,是闭经。因为经水原并非是血,是天一之水,出自肾中,是至阴之精化生而含有至阳之气,所以其色赤红似血,而实非血,所以谓之天癸。世人以经为血,这是千古的错误,倘若是血,为什么不称之为血水,而名的经水呢!经水之名者,原以水出于肾,由癸干之化,是以此命名的。一般人沿袭以往而不深思其中的含义,皆都以血来看。因而经水早断,似乎是肾水衰涸。我以为是心肝脾气之郁滞。因为肾水的生成,根源不在心、肝、脾,而肾水的生化,却有关于心、肝、脾。假使水位之下无土气以制约,则水溢灭火,肾气不能化;火位之下无水气以制约,则火炎炼金,肾气无所生;木位之下无金气以制约,则木妄破土,肾气无以成。倘若心、肝、脾有一经产生郁滞,则其气不能入于肾中,肾之气即郁而不宣。更何况心、肝、脾俱郁,即使肾气真足不亏,也还是有郁而不宣之势。则肾气本虚,又怎么能充满而化生经水而外泄呢!《内经》上说:“亢则害”,即过分的亢盛可造成伤害就是这个道理。此时闭经好像是血枯引起的,而实际上不是血枯的原因引起的。治法必须先散心肝脾之郁滞,然后补其肾水,再补其心肝脾之气,则精溢而经水自通矣。方用益经汤:

大熟地(一两,九蒸) 白术(一两,土炒)山药(五钱,炒)当归(五钱,酒洗) 白芍(三钱,酒炒) 酸枣仁(三钱,捣碎)丹皮(二钱) 沙参(三钱)柴胡(一钱)

杜仲(一钱,炒黑)人参(二钱)

水煎。连服八剂而经通,服三十剂而经不再闭,兼可受孕。此方为心肝脾肾四经同治的药。其特点在于补以通之,散以开之;倘若只补则郁不开而生火,只散则气益衰而耗精;假如用攻坚之剂,辛热之品,那么非但没有帮助,反而成为伤害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