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中甲子

 缠绵168 2022-02-23

 图片

你知道人中甲子与地中甲子、天中甲子的区别吗?在《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章的未尾说,为了辨别春夏秋冬四时的气序之阴阳,从上古的时候,就把五运六气合到了天甲子,地甲子与人中甲子里了。在《本病论》中也说,地气上迁正升天,气升到司天的气位为最高,叫升到了天顶。天气下行正下降,气降到在泉的气位为最低,为降到了天底。有相当多的时间都是地土产化,使万物的生长化收藏出现失时的化气。五运六气的到来总是有早有晚。时间到司天的气位,而五运六气也正好到司天之位的时候很少。所以天地间用两个甲子,即一个天甲子,一个地甲子,天地的两个甲子再用十干十二支表示成60甲子气,上下主管天地。在这时,天的气数就一定会与地的气数发生迭移,使司天的气失守而在泉的气主管天周。或是使在泉的气失守而司天的气主管天周。所以天地的二甲子,即天甲子和地甲子在表示天地间1440气的时候,就都成了天干进和地支退的一种方法了。

     在用天干计算天周干支的排列时,天上六十个干支,地上六十个干支,围成的天周就有120个干支。每一个干支占天周的三度。每一个干支代表着阴阳气数的12气。上下经纬天地。所以天干为阳,要顺排,地支为阴,要倒排。又由于五运六气在运转时总是带着余气,所以在排六甲的干支时,每排九个干支时要加十气,即加十个时辰。如,

甲戌乙酉丙申丁未戊午,己巳庚辰辛卯壬寅癸亥。不是(癸丑)。

甲子乙亥丙丙戌丁酉戊申,己未庚午辛巳壬辰癸丑。不是(癸卯)。

同理。------------------------------------------------------------------------

这就是五运六气在上下升降时,用干支代表五运六气转动时,在计算克我,我克;生我,我生;同我,我同。干支在天周逆顺转动时的真实过程。古人用这样的排法,120个干支才能代表出1440气,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演示出,书中说的欲知天上阴阳的气数,五步一右迁。欲知地上阴阳的气数,六步一环会。用这样的方法,才能看到时间运行的轨迹,才能看到五运六气运行的气数,阴阳,大小,多少,盛衰,气的虚实,是在天上,还是在地下。用眼睛都能看见。

    天甲子和地甲子都是顺排天干,逆排地支,又以六甲的方式分四时之序,每一甲都代表着一气位,都是为了辩阴阳气数行的太快或太慢了,有没有余气。在这里,注意的是,人是天地间的一物,气血在经络中的流淌都是应天时的正常运转,气血在流淌时太过和不及了,都是不正常运转。都是病。都是气血流动的太快或太慢了,流动的太快太慢都是邪气,要把邪气消掉。行针使用的《子午流注法》就是根据这样的计算方法,找到了消去邪气的办法。找到了在什么经脉里消去邪气。

    但是当我们看到吴棹仙献给毛主席《子午流注法》的大表时。天周120干支的排法,是《上古天真论》中说的人中甲子,干支的排法与万年历的排法是一样的。是天干进,地支进,都是顺数。为什么不是天干进地支退了呢?疑惑百端时间长了,五运六气的转动多了,才会明白。其实很简单,《黄帝内经·五运行》中说,天地的动静,在五运六气的转动中,上应天的六气,下应地的五行之气。人在地之上。在天之下。居天地的太虚之间。是天地之间的一物尔。天地间的燥气是干燥,暑气是蒸腾,风气是动荡,湿气是滋润天地,火气游行在天地间,天地间的阴阳之气总是寒暑六入,使天地间的万物发生生化。燥气司天地,干性生;暑气司天地蒸热生,风气司天地动荡生;湿气司天地润性生;寒气司天地寒性生。天地间总是有六气主管着天地。司天的气变了,主管着人身的经脉也要跟着变化,叫应天时,应节气,司天的气是寸脉,在泉的气是尺脉,寸尺脉的变化,代表着手足六经脉的阴阳是否平衡,司天的气变了寸尺脉的脉象也要跟着变化。而且要分位呈现脉象。

    但是,人没有在天上,也没在地下,而是在天和地的中间,人的气血流动总是走在天地气的中间。天是阳地是阴。天地中间的阴阳是平衡的。司天的气在天中间最高位,是寸脉。在泉的气在地的最低位,是尺脉。左右的气血流到寸脉,流到尺脉。总是时间到当其位的节气,而当其时的气也正好到。如,司天的气壬风太过,在天道中行,丁风不及在在泉的地道中行,是丁壬合成平气,风居中间。所以中道的风是非有余,非不及的风。司天的气甲的湿气太过,在天道中行。在泉的湿气己不及在地道中行,是甲己合成平气,湿居中间。所以中道的湿气是非有余,非不足的湿气。司天的气庚的燥气太过,在天道中行,在泉的气乙的燥气不及,在地道中行,是乙庚合成平气,燥在中间。所以中道的燥是非有余,非不及的燥气。司天的气是丙的寒气太过,在天道中行,在泉的寒气辛寒不及,在地道中行,是丙辛合成平气,寒气居中间。所以中道的寒气是非有余,非不足的寒气。司天的气戊火太过,在天道中行,在泉的火气癸火不及,在地道中行,是戊癸合成平气。所以中道的火是非有余,非不足的火气。是戊癸合成平气,火气居中间。

     所以在天地间中道行的五行之气,甲乙木气,丙丁火气,戊己土气,庚辛金气,壬癸水气。都是平气,都是没有余气的五行。时令的春气至东方,甲乙木居东方;时令的夏气至南方,丙丁火居南方;时令的秋气至西方,庚辛金居西方;时令的冬气至北方,壬癸水居北方;唯有戊己土的湿气,是按时令分居在了四季的最后,在天地间,戊居西北成了进入南方阳方的天门,己居东南成了进入北方阴方地门。所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都是天地间中间中道平衡合气的阴阳五行。与本方的地支都是相同的五行。把干支的五行相配,顺行排列成了人中甲子。这些干支代表的气数,阴阳五行都是平衡,平衡的五行之间。生而勿杀,长而勿罚,化而勿制,收而勿害,藏而勿抑。都是静止在一方。甲乙寅卯东方木,丙丁巳午南方火,庚辛申酉西方金,壬癸子丑北方水。这些五行在五运经天图中都各自一方,五行之间不存在太过和不及,不存在气的盛衰,都是固定的。一目了然。但是巳亥是风,风可居八方,只要是风司天统天,他不论在何方,都是正风,司天的是真气,是正气。所以说用《易经学》里的人中甲子是不能讲述五运六气运转的。

    人的气血无太过和不及,脉象也总是彰显正常时令。所以书中说,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看南北政,少阴在上在下而定。太阴之至其脉沉,少阳之至其脉浮,阳明之至其脉涩,太阳之至其脉长大。都是至而至相和,司天的气则是平脉。至而甚则是病脉。至而反则病。至而不至则病。未至而至则病。阴阳反了死。

     从这些天道中可知,人中甲子的干支都代表的是天和地中间的气,每一个干支,都是没有太过和不及的气,都是平气。不要忘了,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有本气司天的气,叫天道,叫上道。有标气司天的气,叫地道,叫下道。有中气司天的气,叫中道,叫人道。在两气相交中,凡是遇到天干相合,地支相合的时刻,都规定论平气。万年历中记录的年月日的气都是平均值。要想知道五运六气的太过和不及,都要以四六天交时刻法的方法看天地气的至和不至的问题。人的气血流淌,总是行在人道。人道是六气行在天道和六气行在地道的中间。其实指的是每一气位上中下的三气,分本气,中气,标气。中间的中气,即人气,人道。五运六气在运转中,从天的气经本气入到中气,即人气。从地的气经标气入到中气,即人气。中道的人气,在人中的五行叫神气,神机。神气叫精气神。中气的精气神是人形骸中包藏的灵魂。神去机息,出入废神机化灭。所论中道的气,与天道的气和地道的气是各有制,各有胜,各有生,各有成。不先画个年气图,没有办法找到天、地、人的气。

     所以当用徐氏《子午流注法》计算人的气血随着五运六气运转发生偏差时,出现病气时,首先要依照当其位,当其日,当其时,五运六气走到了何气位,即气血正好走到了何经脉。再用针论补泻。使人的阴阳气血达到平衡,这就是当其日行针的关键问题。

    这些用针调阴阳成平气的方法,按照五运六气运转的办法,古人早就有了总结,就这样行针: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是大肠,辛是肺,壬是膀胱癸是肾。三焦的阳气都归丙,心包从阴归丁方,阳气归阳,阴气归阴,理应当。

  这些口诀古人正是归纳了阳经脉太过不及,用补泻的办法使六阳经五化宣平。用补泻的办法使六阴经五化宣平。而后使阳经脉与阴经脉达到阳阴表里平衡。

    甲胆乙肝。甲胆:是指足少阳胆经的壬风气太过,而足厥阴肝经的丁风不及。肝胆互为表里。少阳经的阳气太过了,其它五阳经的阳气一定是不及了,所以要先泻足少阳,补其它五阳经。乙肝:是指足厥阴经的丁风气不及了,其它五阴经的阴气一定是太过了,所以要先补足厥阴肝经,泄其它五阴经。

   怎样补泻呢?另续。

                   拄其间

                        2022.2.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