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映潮|《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

 宝妞 2022-02-23
执教:余映潮
整    理:苏  丽
授课时间:2017年7月22日
授课地点:眉山中学
:同学们好,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酝酿情绪,默读课文2分钟,感受《秋天的怀念》中流露出来的情绪。
(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受文意)
师:好的,秋天的怀念就是对母亲的怀念,写的是作者回忆和母亲相处的一些生活的细节,我们开始体味这篇美好的文章。请大家读一读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一句名言。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 但丁
师:如果我们轻声朗读的话,味道就不同。请听老师朗读,“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好,试一下。
(生再次齐读)
:好,我们来了解一下史铁生,大家读起来。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著名作家。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所以,课文预习中这样说道: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他双腿瘫痪,又长年患病,却一直在和病魔做抗争,这个生存状态使他的作品带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好,我们继续了解他的代表作,读起来。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代表作有小说《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等
:把有关的字词读一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瘫痪(tānhuàn) :身体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活动能力。
侍弄(shìnòng)这里有“料理”的意思。
捶打(chuí dǎ):反复打击、敲打。
憔悴(qiáocuì):形容人瘦弱、脸色不好。
整宿(zhěng xiǔ):整夜。
仿膳(shàn ):指北海公园内的一个饭庄。
诀别(juébié):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泼泼洒洒:水散洒的样子。这里形容花开得茂盛。
师:好的,还需要习练,每个人自己大声的快速的读,而且还可以动笔、动手把有的字在书上画一画,比如“瘫痪”这两个字就很难写呀。
(生自由读记生字词)
:好的,不错,我们开始对大家的训练活动——诗意地说话,我告诉大家怎样说。
屏幕显示,老师朗读
实践活动一:诗意地说话 
诗意地说话: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说话:有一种爱叫做……
:有要求的,有两个层次。
屏幕显示,老师朗读
“有一种爱叫做理解,在我暴怒的时候,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看着我的动静。”
:你的观点还要你加上例子。同学们略作准备,我们就来根据课文内容来说话。
(生进行默读练习)
:好的,请说话,“有一种爱叫………”
生1:有一种爱叫母爱,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
师:花拥用它的象征意义,象征着我的命运的苦难。
生2:有一种爱它叫关心,在我双脚瘫痪后,她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师:对,你品析的这个细节,非常动人,母亲就是怕刺激我,在说话的时候格外的小心。
生3:有一种爱叫做隐藏,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
师:对,妈妈把痛苦留给自己,从来不在儿子的面前流露,这是何等伟大的慈祥的爱。
生4:有一种爱叫思念,在妈妈最艰难的时候,思念着我。
师:是啊!在医院里还在牵挂着,牵挂着。
生5:有一种爱叫做牵挂,在母亲昏迷时,她还对我和妹妹念念不忘。
师:是啊,心中难舍对自己孩子的呵护。好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家读起来吧!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有一种爱叫理解     
有一种爱叫宽容     
有一种爱叫心疼     
有一种爱叫呵护     
有一种爱叫劝慰
有一种爱叫不舍     
有一种爱叫忘己     
有一种爱叫坚强     
有一种爱叫永远不表现心中的苦…… 
:特别让我们感动的是文中的母亲,她永远不表现自己心中的苦,把万般的爱洒到自己的孩子的身上,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史铁生后来很愧疚的这样说道:“那时他的儿子还太年轻………”大家一起来用深沉的语气读一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史铁生《我与地坛》
:这句话催人泪下,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所以 ,如果史铁生在生病的时候,在年轻的时候懂得这个道理,他也许就不会摔东西,就不会发脾气了,对,那个时候太年轻,没有为母亲着想,所以《秋天的怀念》里面,是有着深刻的忏悔之情的。好,这次活动还不错,我们继续,第二次活动。
屏幕显示
实践活动二:细腻地品析
活动:精读课文第三四段,圈画关键词句,品析细节描写中母亲对儿子的关爱深情
师:就是这样两个段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屏幕显示,生齐读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师: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两个字的评价——不错,读出了叙述故事的味道,同学们,再来读一遍,看着屏幕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 就明天。”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   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师:这样的排列,就把句子的层次给大家捋清楚了,每一个句子之后都要有些微的停顿。读《秋天的怀念》语气还要更深沉,语速还要慢一点,请听老师读: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这样朗读,我们的就进入字里行间,就能够以声传情,好,来吧。
(生再次齐读)
师:好,不错,大家听我读,大家拿上笔,这个片段全是细节描写,字里行间浸润着母爱的细腻,当你感觉到这个字眼非常有表现力的时候,你就要把它圈出来。
(老师范读,学生圈画)
师:好,现在大家的任务是思考。精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句,品析细节描写中的深情,我们把它化简一点,你就说这个词太有表现力了,这个句子很有味道,这个字让我感受………就这样来说话,比如:“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这个“挡”字很有深意呀!好,拿起笔,每位同学品析、批注,3分钟的时间。
(生静默品析)
:好的,咱们一起来欣赏美妙的细节描写。
生6:从中我体会到两点,第一点是第三段的第二个句子“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这个“挡”字非常有深意,因为它描写母亲怕我看到窗外的落叶触景深情,所以她为了让我不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不让我看见落叶,所以挡在窗外,第二点是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体会到了母亲一看到我所有敏感的词语都不用说,还有“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我的猜想她应该是去准备了。
师:前面的说的非常好,但是如果你往后看的话:“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她倒在地上,她的肝病发作了,这位同学用的是总分式说话的思路,第一点,第二点,他品味到一个重要的字,“挡”字,妈妈生怕我看见落叶心情不愉快,妈妈生怕我那个“踩”联想到自己的双腿的瘫痪,品析的很细腻。好,请说话。
生7:我从第三自然段“喜出望外”体会到我一个看似简单的回答,却让母亲喜出望外,让她高兴的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来。
师:为了儿子的这个回答,妈妈等待了多长久的时间啦,怎能不喜出望外,而且儿子终于有心情出去走一走啊。
生8:我从母亲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体会出了母亲对我事事都特别重视,总想把关于我的事做得十分周密。
师:一会儿站起,一会儿坐下,表现的就是喜悦之情啊!
生9:我从第三自然段“央求般的”体会到母亲十分想陪伴儿子去外面看一看,让他的心情有所好转。
师:这是极细腻的一个地方,“央求般的神色”,母亲是不会呵斥儿子的,是不会大声说:我要带你出去玩!“央求般的神色”就要等待儿子发自内心的那种意愿。
生10:我从第三自然段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一句中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关心,还记得儿子小时候最喜欢吃“仿膳”里面的豌豆黄儿。
师:因为高兴而联想,“絮絮叨叨”说明母亲说话是很谨慎的,生怕伤了儿子的心,但是在这儿是“絮絮叨叨”,同样是心情快乐。
生11:我从“憔悴”中所体会到了母亲为了照顾儿子日益憔悴,日渐瘦弱,可我却还是暴怒无常,母亲要在我身上挖空心思体会我的感受。还有第四自然段“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我从“再”字中体会到了我的母亲正要陪我去看菊花的时候,她的肝病发作,永远的倒下了。
师:嗯,好啊!母亲是没有实现这个愿望,我再也享受不到母亲这种热切的爱了。
生12:我从“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儿子小时候最爱吃的食物,都已经过去了很久,可母亲却还记得,说明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意。
:是啊!小时候儿子爱吃什么,烙印在妈妈的心中。
生13:我从第三自然段的“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从这里“高兴”感受到儿子好不容易答应了,说明他已经知道自己之前已经做得不对了,说明作者的性格也由自卑变成乐观起来。
师:啊,这里终于有点开朗了,妈妈怎能不高兴啊!
生14: 我从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她又悄悄地出去了”,从“又”字体会到母亲不止一次在我房间里突发了肝病。
师:悄悄地出去了,仍然是表现母亲不愿过多的打扰我。
师:我刚才上课才知道你们是新六年级的学生,大家的表现让我们老师看到学生们在读书的时候有多么大的潜力,好吧,我们一起回味我们的品析,大家读起来,把这三个句子读一读,文中之情就在“悄悄地”的上面。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继续朗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怕“我”见叶落而伤感。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多么希望儿子有一点开心的时候
喜出望外:心想,儿子终于能够去北海看看了。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内心的欢喜、欣慰之情。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生怕儿子想到“腿脚”。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不多说,担心儿子烦。
师:大家是不是感受到细节品味是多么有味道啊!谢谢大家的努力,我们再来看一段语录,史铁生在《合欢树》这篇美文写道:
屏幕显示,老师朗读】
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史铁生《合欢树》                                        
师:母亲再也不会在儿子的身边了,“回去”二字多么的让人悲哀。好,大家把这段语录读一读。
(学生齐读)
师:母亲去世了,我也长大了,我懂事了,所以回忆往事的时候,就想到了妈妈,想到北海公园,想到了菊花,但是这一次推我去的是我的妹妹。
我们最后一次活动,深情地背诵,背诵课文最后一段,还要感受一下这一段有什么作用呢?
屏幕显示,老师朗读】
实践活动三:深情地背诵,品味其表达作用。
师:好,开始各自地朗读背诵,“又是秋天………”
屏幕显示】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学生各自进行朗读,背诵)
师:一切的景语接情语呀,所以作者写了美好的花色,然后顺势抒情,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们要好好儿活,这段话是有重大作用的,你说一下。
生14:我觉得最后一个自然段应该和第一个自然段形成对比,因为第一个自然段我是非常的暴怒无常的,最后一段却是“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这个形成对比,因为妈妈的劝说,所以让我开始热爱自然,热爱美丽。
师:热爱生活啊,你太了不得了,不仅仅是对比,还有照应,“好好儿活”不就照应了吗?多聪明的小同学。
生15:我觉得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总结全文,点明中心,他说“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又”和前面的妈妈让我去看菊花,为满足妈妈的遗愿。
师:而且是照应全文的,从前面四个字可以看出来,“又是秋天”,而且还照应标题。
生16:我觉得最后一个自然段,我和妹妹十分想念母亲,而且还写出了我和妹妹对自从母亲回到天上之后,我和妹妹十分热爱大自然,我的心情也变得平缓了。
师:心情平静了,心境明亮了,一个“懂”字很有深意啊!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段的作用,请大家拿起笔旁批
屏幕显示】
表示着岁月中时间的流逝
象征着母爱的热烈与深沉
寄托着对母亲的深挚怀念
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照应首段点示了全文主旨
……
师:这就叫做段落的作用。同学们,我们一起回味一下。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沉重的笔墨,写下了作者残疾之初对母亲的种种抵触,写下了母亲身怀重疾却对儿子百般忍耐的宽容之爱,写下了作者母亲亡故之后的悔恨与追思。文中对母亲深沉的忏悔与绵绵的思念,如平静大海中的激流,撞击着我们的心弦。 
师:作者在另一篇美文里面说到:
屏幕显示,老师朗读】
母亲对未来的祈祷可能比我对未来的希望还要多
                                       ——史铁生《故乡的胡同》
师:作者很多文章里面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对母亲的追念,那么我们要结束我们课的时候,请大家再读这样一个语录: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世界上有一种美丽的声音,那是母亲的呼唤。
世界上有一种美丽的回音,那是孩子懂得了母亲的心。
师:谢谢大家,下课。
一堂守正创新的语文课
——余映潮老师《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评析
 
《秋天的怀念》是当代作家史铁生的作品,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笔调,回忆自己双腿瘫痪后对母亲的种种抵触,回忆了母亲细致入微的照顾,母亲百般忍耐的宽容,回忆了母亲在身患绝症之时还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讴歌了伟大母爱并表达对母亲绵长的怀念和深沉的忏悔。这还是一篇洋溢着哲理之思的美文,世事无常,亲情无价,启迪读者思考人为什么活着,应该如何好好儿活的重大生命课题。
余映潮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这是一堂守正创新的课。初品,仿佛看到了余老师那化繁为简的淡定大气,再细读,体会到了余老师对教材的深刻解读和科学取舍,掩卷深思,不禁感叹:原来语文课可以如此简约而优美,灵动而扎实。
先来谈谈这堂课的“守正”。“守正”体现在守住了课程标准。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从余老师的这堂课来看,全课共分为三个板块:“诗意的说话”旨在训练学生的概说能力,“细腻的品析”旨在训练学生的语言品析能力,“深情的背诵”旨在积累语言、涵养语感、分析作用。这堂课,学生的每一分钟都在进行扎实的语言实践活动,充满着素面朝天的语文味儿。
这其实就是“板块式”教学设计的魅力。板块式思路,打破了常规的“线性”设计,教学内容呈“块状”,主要着眼于学生的实践,着眼于能力训练,着眼于“学习运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再看看余老师其他课例,无一不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例如寓言《蚊子和狮子》的教学设计:能力训练一:情节分析。能力训练二:语言赏析。能力训练三:寓意点破。三个板块,三次能力训练,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所有的学生都有收获。
“守正”体现在守住了教材的单元目标。此篇课文选自新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单元导语明确指出:“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文章情感显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则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可见,朗读和体会情感,是这一单元的核心教学目标。
那我们再看看余老师的这堂课有没有很好的落实这两个目标呢?朗读在余老师的课堂中自始至终都是美美的存在。开课即读,收束有诵,并且课中还有老师细腻的朗读指导。细腻的品读板块,首先学生自读第三、四自然段,然后老师把这两段文字变形,便于学生更好的理清层次,便于引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老师强调要读出些微的停顿、要用深沉的语气、低缓的语速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齐读,最后老师范读这两段,并通过重音、停顿等提示,引领学生进入品读环节。这样分层推进,分步指导,读出有析,学生自然而然读得有情有味。体会情感这一目标的达成主要是在第二板块,余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学习活动:精读课文第三四段,圈画关键词句,品析细节描写中母亲对儿子的关爱深情。精读课文,任务驱动,圈点勾画,细细品析,这就是引导学生体会句中深情,学生安安静静的读书,这个时刻整个教室都洋溢着自我奋斗、自我训练的氛围,非常扎实,特别高效。
“守正”体现在守住了传统的学习方法。我国古代的学问家历来非常重视背诵,背诵是课堂加大积累的最好形式,是帮助理解文意的一种有效手段,更是学生形成良好语感的必由之路。这堂课的最后一个板块就是背诵,但绝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背中有析,指导学生在背诵中品味其表达作用:最后一段表示着岁月中时间的流逝;象征着母爱的热烈与深沉;寄托着对母亲的深挚怀念;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照应首段点示了全文主旨。批注也是我们传统的学习方法,百度百科这样介绍:批注,指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作用是帮助自己掌握书中的内容。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短词断句,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在这堂课里,每一个板块的学生活动,都采用了批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紧扣要求深入文本,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书写自己的思考结果,每个人都在进行高雅的概说、品析活动。
再来谈谈这堂课的“创新”。首先,创新体现在科学的教材处理。这篇课文是经典名篇,可以拿来训练的点非常多:分析课文标题的好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赏析细节描写;品味穿插的作用;体味留白艺术;寻找贯穿全文的线索;简析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好好活儿”的含义;第一段的作用;最后一段的意味……这么多的训练点,需考虑学情,需甄别比较,需科学取舍。余老师曾说:“如果能确有心得进行课文的'精读’,教师对教学的内容便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在教学上便能深入浅出、进退自如、游刃有余。”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这堂课上,余老师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提炼出了三个训练点,即“选择原句来诠释母亲的爱”、“品析第三段细节描写的作用”、“品味最后一段的表达作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篇到段,简约而不简单,扎实而不单调。
创新体现在课中提问的设计。这堂课做到了“无问”,三个板块全是活动。第一个活动: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说话:有一种爱叫做……;第二个活动:精读课文第三四段,圈画关键词句,品析细节描写中母亲对儿子的关爱深情;第三个活动:背诵课文最后一段,品味其表达作用这三个话题设置的呈现出以下特点:在课文理解方面具有吸引学生进行深入品读的牵引力;在过程方面具有形成一个持续较长时间教学板块的支撑力;在课堂活动方面具有让师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在教学节奏方面具有让学生安静下来思考问题、形成动静有致课堂教学氛围的调节力。这样的无问课堂,没有了“就课文问课文”式的浅层提问,学生无法快速的用“是”或“否”回答,从而摒弃了碎问碎答,呈现出流畅而优美的课堂氛围,学生在静思默想中深度学习,学生高雅说话,教师精要点拨,课堂生成丰富。这就是主问题设计的魅力。再看看余老师其他课例,均是采用了主问题设计。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的主问题设计:
1.体味、品析、设计这首诗的朗读角度,即每一段应该如何朗读。
2.用对称的句式概括这首诗每一段的意思。
3.这首诗的诗句有描写,有叙事,有抒情,在诗中各找出一个例子加以分析,并说说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杜甫怎样的情怀。
4.用五个句子评说课文中的“作者”。
这四个问题的设置都指向文本深处,均需要学生深入思考,从不同侧面训练了学生,并有很高的训练标高。
创新还体现在课堂上的巧妙穿插。在这堂课上,有三种类型的穿插。一是在课堂的开头和结尾穿插了与课文主旨相关的文字,开课时,学生朗读“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课堂结束时,学生朗读“世界上有一种美丽的声音,那是母亲的呼唤。世界上有一种美丽的回音,那是孩子懂得了母亲的心。”首尾呼应,深情咏叹,入情入境。第二种穿插是用于板块之间的过渡,每一个板块结束之后都穿插引入了史铁生在其它文章里写母亲的语句,分别是出自《我与地坛》、《合欢树》、《故乡的胡同》,这样的资料穿插,调整节奏,形成美感,深化理解。第三种穿插是用于教师小结,每一个活动结束之后都会穿插教师的小结,文字精美,概括精要,既显示老师研读教材的功底,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课堂的“守正”,表现出来的是教师的高度与理念。
课堂的“创新”,表现出来的是教师的水平与魅力。
愿我们追随余老师,用“守正创新”要求自己,创造出大量的好课、美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