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带给我什么 文/金汇昆 “情境的创设不仅有你论文中所提到的几种,还有其他的,比如运用音乐、图片等直观的教学素材。”当年硕士毕业论文答辩时,我的一位老师这样说。 “我知道,老师。可是,我想探讨就是用语言来创设情境,而不是用其他的。”我有一点儿忐忑地说。 “我还是很小金的观点的,能够这么研究,我觉得还是很不容易的。”我的另一位老师说,听了他的话,我心中安稳了很多。 我所说的用语言创设情境就是用文字的描述来创设情境。固然,播放音乐、观察图片当然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但我认为语文课堂本质是语言,音乐、图片自然就是次要因素,文字才是主要因素。而我们通常的问题恰恰是要么太全而无重点,要么主次颠倒。暂且不说太全而无重点,主次颠倒的原因倒很有趣,无非是避重就轻。毕竟研究语言文字很艰难,也不容易出彩,探讨音乐、图片等要素就简单了,且容易出彩。 因此,在语文教育和学习上,我一直坚持追求语文(语言)的朴素。 为了追求语言的雅、纯、厚,在教学之余,我一直坚持走在语言创作的第一线。记得在2016年秋,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给你定下了“每日一诗”的任务,在2019年秋,我怀着冒险的心理给自己定下了“每日一文”的任务,之所以敢定“每日一文”的任务,是因为我完成了“每日一诗”的任务。如今,我也可以做到“每日一文”。 ![]() 几天前,我整理几篇寒假期间的“每日一文”,它们的主题是教育教学,算是教育随笔。当把他们复制在一个文档上之后,我庆幸自己当时写了它们,因为我直观地感觉到如果当时没写,它们就不会再存在了,重要是这几篇文字,更重要的是这几篇文字中的事情和思考。另一个庆幸的原因是,它们真的不错。尽管是我写的,但我也敢这么说。 “有一天早晨5点,我起床用了30分钟时间写了一篇记载教育故事的小文章,大概800多字。然后6点钟,我开始辅导学生早读,后来我知道,如果那天我不5点起床写作,我就无法做到'每日一文’了,所以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勤奋的练习。”当一个老友问我如何做到“每日一文”时,我这样说。 写诗、写文、改诗、改文,这些年,我做了多少这样的事情,我自己都算不清楚了。我喜欢这样做,不为别的。当一个人希望长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万万不可想着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为这样的心态会导致自己根本就做不长久。 人会因为一件事清而改变,或量变,或质变,至于变什么、怎么变,这已经不是一个理论问题了。而是要去亲自实践,在实践中体验、研究、掌握这种变化。文字带给我什么,也许最本质的是天道,即我笔下的文字本不是我的,是天赐予的。 榷山 壬寅正月(02.24) 于湖城湖畔 【作者简介】 金汇昆,笔名江一,1988年生,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青年作家,诗人,现为河北衡水中学教师,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作品有《渡缘》《桃花坞雨》《艺术里的童颜》《美的唤醒》《情境之门》等。教育与写作理念:师德是知与行的合一,信仰中文,写作育人,让生命的启蒙不断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