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至少不像制造那么拉胯,评印度国产航空母舰的设计得失

 朝_五_晚_九 2022-02-24
图片

印度的国产航空母舰“维克兰特”号终于海试了。

不管怎样,总算快要熬出头了。当然该舰建造过程漫长,中途下水三次,费用超支5倍的这些“辉煌成就”是一辈子也抹不掉了。国内媒体也因此对“维克兰特”多有嘲讽和揶揄,似乎该舰真的就一无是处了,

图片

公允地说,“维克兰特”(以下简称维舰)的建造过程确实因为科钦船厂的各种不靠谱给搞得乌烟瘴气,洋相百出。但一码归一码,维舰的设计水平还不算太拉胯。

1
动力基本够用

维舰的排水量3.75万吨,飞行甲板长262米,宽60米;4台LM2500燃气轮机,最大功率应不低于12万马力,双轴双桨;最大航速28节。目前不知道其水线长度及宽度,但应比“维克拉马蒂亚”号航母(原苏联的“基辅”级,排水量4万吨,水线长249.5米,宽32.7米)的略小些。但动力不如后者强劲(4轴4桨,20万马力),最大航速也略低(32节)。和公鸡国的“戴高乐”号相比,维舰的动力已经澎湃得多了:后者的核动力输出功率才7.6万马力居然航速也到了27节,其水线长宽分别为238米、31.5米。所以,如果4台LM2500的最大输出能有保证,维舰28节的最大航速还是有戏的。

2
甲板设计实用为主

不少媒体对于维舰的两个起飞点都深入到着舰跑道非议颇多,都认为这种设计使得该舰不能同时起降舰载机。这话固然不错。但是,为什么不想想以维舰的条件除此之外还能有更好的设计吗?

图片

维舰的最大航速就28节,所以甲板风不够大,这样的话滑跃起飞的距离就不得不代偿性地延长,无论是轻载还是重载起飞。轻载起飞点当然可以向右偏,但是这样势必占用了舰岛左侧宝贵的舰载机停放区。之前印度海军的“维克拉马蒂亚”号(见下图)由于舰岛原始设计的原因,左侧没有舰载机可用的停放区,这肯定让印度人用起来非常别扭,因为舰岛前部停放的舰载机如果要移动到舰岛后方,就不得不打断正在进行的任何起降作业;反之亦然。所以在设计维舰的时候,保证舰岛左侧的停放区成了重中之重。这样一来,轻载起飞点还是往左偏抢着舰跑道的地盘吧。

图片

再说了,舰载机的同时起降就那么重要吗?维舰这样设计起飞点确实导致了一次只能起飞一架后再开放着舰跑道。但是,对于印军的航空母舰作战而言,海上决战还得指望从航母发动的全甲板攻击。而任何全甲板攻击都得是在一段时间内只放飞不着舰,否则无法在短时间内组建起足够数量的攻击机群。这当口,到底是尽快凑够攻击机群重要还是回收一两架缺油的飞机重要?

当然,维舰的设计同样也有败笔,最明显的一个就是舷侧升降机太小了,完全没考虑到除了米格29K之外的机型。结果当维舰大致快要交付之际,印度人突然发现升降机已经限死了只能运送米格29K整机了。对毛子来讲可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喜事,但是对于罗摩大神的子民,却成了一出自作自受的闹剧。

由是观之,航空母舰的自主设计之路确实很艰难。

图片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