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所谓心痛,皆胃脘痛也。若正心痛,必手足冷至节,爪甲皆青,朝发夕死,不治之症也。胃脘痛有虚实、寒热之不同,宜详察而治之。大抵可按者为虚,不可按者为实。久痛者多虚,暴痈者多实。得食稍可者为虚,胀满畏食者为实。痛徐而缓者多虚,痛剧而坚者为实。大抵实者宜攻,虚者宜补。然或宜攻中兼补,或宜补中兼攻,又不可拘执。 朱丹溪曰:治心痛当分久暂,初起或因寒、因食,宜温散。久则郁而成热,若专用温剂,或反助痛。古方多用炒栀子为君,以热药为之向导,则邪易伏。凡因寒、因食而痛者,虽日久不食不死,若痛止而食稍骤,即能复发,故必须以渐而进。 张景岳曰:凡痛在上焦者,或因停滞不易行散,而痛极难忍,欲其速效,莫如吐之为妙。用萝卜子捣粉,以温汤和搅,徐徐饮之,少顷即当吐出。即有吐不尽者,亦必从下行矣。一法用盐少许,炒至红色乃入以水,至将滚未滚时饮之,自能发吐。 ![]() 1 治九种心疼方 当归 香附 石菖蒲 槟榔 艾叶 高良姜(各一钱) 加姜三片,水煎服即愈。 2 丁香止痛散 治心痛不可忍。 丁香(一钱) 高良姜(四钱) 茴香(炒,二钱) 甘草(一钱) 上共为末,每服二钱,沸汤点下。 3 游山方 治心气痛,兼治腹气痛。 延胡索 五灵脂 草果 没药 上等分为末,每服二、三钱。 此方去草果、没药,加桂枝、当归,名胜金散,治卒心痛。 4 排气饮 治气逆胀痛,兼治腹痛。 陈皮(一钱) 木香(七分) 藿香(一钱) 香附(炒,一钱五分) 枳壳(炒,一钱) 泽泻(一钱) 乌药(一钱) 厚朴(一钱) 水煎服。 如气逆之甚者,加白芥子、槟榔、沉香。 如食滞者,加山楂、麦芽。 如有火邪热郁者,须加栀子、黄芩(俱酒炒)。 ![]() 5 简易三方 凡胃脘痛,或气或寒,触而即发者。 用荔枝核烧微焦,每核一钱加木香七分,共为末,以白滚汤下。 数服可以除根,屡试神效。 又方 凡胸膈胃脘大痛,察有邪滞,诸药不效者,但用牙皂角以微火烧,烟甫尽即取起为末,用烧酒调送一钱,共效如神。 又方 治久心痛,十年五年者随手效。 用小蒜,以好醋煮熟,顿服,此后再不发。 6 芜荑散 治大人、小儿蛔咬心痛不可忍,或吐青、黄、绿水涎沫,或吐虫出。此蛔心痛也,宜此方治之。 芜荑 雷丸(各五钱) 干漆(捶碎,炒至烟尽,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用温水调服。小儿每服五分。 ![]() 方源《灵验良方汇编》 中医古训 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一介寒儒,伏处草茅,无所谓建树也,而其愿力固不可没也。老安友信少怀,孔子之愿力也;当令一切众生皆成佛,如来之愿力也。医虽小道,实济世活人之一端。故学医者,为身家温饱计则愿力小,为济世活人计则愿力大。 ——清末民初・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