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能解药25地黄

 本能学堂a昨年 2022-02-24

性味:鲜地黄:甘、苦,寒。生地黄:甘,寒。熟地黄:甘,微温。

归经: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地黄性凉,味甘苦,具有滋阴补肾、养血补血、凉血的功效。凡阴虚血虚肾虚者食之,颇有益处。此外,地黄有强心利尿、解热消炎、促进血液凝固和降低血糖的作用。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本草衍义》:地黄,《经》只言干、生二种,不言熟者,如血虚劳热,产后虚热,老人中虚燥热,须地黄者,若与生、干,常虑大寒,如此之类,故后世改用熟者。

张元素:熟地黄补肾,血衰者须用之。又脐下痛,属肾经,非熟地黄不能除,乃通肾之药也。

李杲:生地黄,治手足心热及心热,能益肾水而治血,脉洪实者宜此。若脉虚,则宜熟地黄。地黄假借火力蒸,故能补肾中元气。

纲目》:按王硕《易简方》云: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又云,生地黄能生精血,天门冬引入所生之处,熟地黄能补精血,用麦门冬引入所补之处。虞抟医学正传》云:生地黄生血,而胃气弱者服之恐妨食。熟地黄补血,而痰饮多者服之恐泥膈。或云,生地黄酒炒则不妨胃,熟地黄姜汁炒则不泥膈,此皆得用地黄之精微者也。

本草汇言》:熟地稍温,其功更溥。久病阴伤,新产血败,在所必需者也。但二地之性,凉而泥膈,凡产后恶食作泻,虽见发热、恶露作痛,不可用,误用则泄不止。凡阴虚咳嗽,内热骨蒸,或吐血等侯,一见脾胃薄弱,大便不实,或天明溏泄,产后泄泻,产后不食,多病不食,俱禁用地黄。凡胸膈多痰,气道不利,升降窒塞,药宜通而不宜滞,汤丸中亦禁入地黄。设有气证当用而不可无者,则以桂心少佐可也。痰证当用而不可少者,则以姜汁拌炒可也。

《本草正》:熟地黄性平,气味纯静,故能补五脏之真阴,而又于多血之脏为最要,得非脾胃经药耶?且夫人之所以有生者,气与血耳。气主阳而动,血主阴而静,补气以人参为主,而芪、术但可为之佐辅;补血以熟地为主,而芎、归但可为之佐。然在芪、术、芎、归,则又有所当避,而人参、熟地,则气血之必不可无,故凡诸经之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凡诸真阴亏损者,有为发热,为头疼,为焦渴,为喉痹,为嗽痰,为喘气,或脾肾寒逆为呕吐,或虚火载血于口鼻,或水泛于皮肤,或阴虚而泄利,或阳浮而狂躁,或阴脱而仆地,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阴虚而水邪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阴虚而真气散失者,舍熟地何以归源;阴虚而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肠胃,且犹有最玄最妙者,则熟地兼散剂方能发汗,何也以汗化于血,而无阴不作汗也。熟地兼温剂始能回阳,何也?以阳生于下,而无复不成乾也。然而阳性速,故人参少用,亦可成功,阴性缓,熟地非多,难以奏效。而今人有畏其滞腻者,则崔氏何以用肾气丸而治痰浮;有畏其滑泽者,则仲景何以用八味丸而医肾泄。又若制用之法,有用姜汁拌炒者,则必有中寒兼呕而后可;有用砂仁制者,则必有胀满不行而后可;有用酒拌炒者,则必有经络壅滞而后可。使无此数者,而必欲强用制法,是不知用熟地者正欲用其静重之妙,而反为散动以乱其性,何异画蛇而添足。今之人即欲用之补阴而必兼以渗利,则焉知补阴不利水,利水不补阴,而补之法不宜渗;即有用之补血而复疑其滞腻,则焉知血虚如燥土,旱极望云霓,而枯竭之肠极喜滋(润)。设不明此,则少用之尚欲兼之以利,又孰敢单用之而任之以多;单用而多且不敢,又孰敢再助以甘而尽其所长,是又何异因噎而废食也!

药品化义》:熟地,藉酒蒸熟,味苦化甘,性凉变温,专人肝脏补血。因肝苦急,用甘缓之,兼主温胆,能益心血,更补肾水。凡内伤不足,苦志劳神,忧患伤血,纵欲耗精,调经胎产,皆宜用此。安五脏,和血脉,润肌肤,养心神,宁魂魄,滋补其阴,封填骨髓,为圣药也,取其气味浓厚,为浊中浊品,以补肝肾,故凡生熟地黄、天冬、麦冬、炙龟板、当归身、山莱萸、枸杞、牛膝皆粘腻濡润之剂,用滋阴血,所谓阴不足者,补之以味也。

《本经逢原》:熟地黄,假火力蒸晒,转苦为甘,为阴中之阳,故能补肾中元气。必须蒸晒多次,若但煮熟,不加蒸、曝,虽服奚益。......脐下痛,属肾脏精伤;胫股酸,系下元不足;目琉琉如无所见,乃水亏不能鉴物,皆肾所主之病,非熟地黄不除。

本草求真》:景岳尚论熟地,最为明确,独中所论脾肾寒逆为呕,可用地黄以治,是亦千虑之一失耳。夫既脾肾虚寒,则脾与肾已受寒累,正宜用以辛热,以为扫除,如太阳既至,坚冰自解,乃复坠以霜雪,投以阴剂,不更使寒滋甚乎。虽曰熟地性温,寒从温散,然寒至上逆为呕,则寒已甚,岂有熟地之温,而可令寒外散乎。但或阳盛阴微,阳藉阴化,偶有感冒。用此杂于温散之中,或有见效;若真纯阴无火,厥气上逆则呕,则此又为深忌。

《本草经读》:张景岳以百病之主俱从肾治,误以《神衣本草经》上品服食之地黄,认为治病之药,滋润胶粘,反引邪气敛藏于少阴而无出路,以后虽服姜、附不热,服芩、连不寒,服参、术不补,服硝、黄不下,其故何哉?盖以熟地黄之胶粘善者,女人有孕四物汤为主,随症加入攻破之药而不伤,以四物汤中之熟地能护胎也,知其护胎之功,便可悟其护邪之害,胶粘之性,最善著物,如油入面,一著遂不能去也。

本草正义》:地黄,为补中补血良剂。古恒用其生而干者,故曰干地黄,即今之所谓原生地也。然《本经》独于此味用一干字,而又曰生者尤良,则指鲜者言之,可知干地、鲜地,六朝以前,本已分为两类,但辨别主治,犹未甚严。至《名医别录》,则更出生地黄一条,显与干地黄区别,其主治则干者补血益阴,鲜者凉血清火,功力治疗,不复相混。然究属寒凉之品,惟虚而有热者为宜,若真阴不充,而无热证,则用干地,犹嫌阴柔性质,不利于虚弱之脾胃。于是唐、宋以来,有制为熟地黄之法,以砂仁和酒拌之,蒸晒多次,至中心纯黑,极熟为度,则借太阳之真阳,以变化其阴柔性质,俾中虚者服之,不患其凝滞难化,所以熟地黄且有微温之称,乃能补益真阴,并不虞其寒凉滑泄,是以清心胃之火者,一变而为滋养肝、脾、肾之血,性情功效,已非昔比,而质愈厚重,力愈充足,故能直达下焦,滋津液,益精血。凡津枯血少,脱汗失精,及大脱血后、产后血虚未复等证,大剂频投,其功甚伟。然粘腻浊滞,如大虚之体服之,亦碍运化,故必胃纳尚佳,形神未萎者,方能任受,不然则窒滞中州,必致胀闷,虽有砂仁拌蒸,亦属无济,则中气太弱,运动无权之弊也。熟地之补阴补血,功效固不可诬,然亦惟病后元虚,及真阴素薄者,可以为服食补养之用。今人多以入之滋补膏方中,正是恰到好处,苟其人胃纳素薄,及虚弱成瘵者,得此亦必中满妨食,甚且作胀,其为害亦颇不浅,而痰饮弥漫,或兼挟外感者,固无论矣。

珍珠囊》:大补血虚不足,通血脉,益气力。

王好古:主坐而欲起,目无所见。

《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

本草从新》:滋肾水,封填骨髓,利血脉,补益真阴聪耳明目,黑发乌须。又能补肿阴,上久泻,治劳伤风痹,阴亏发热,千咳痰嗽,气短喘促,胃中空虚觉馁,痘证心虚无脓,病后胫股酸痛,产后脐腹急疼,感证阴亏,无汗使闭,诸种动权,一切肝肾阴亏,虚损百病,为壮水之主药。

郭生白:

1、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者,炙甘草汤主之。”

代心悸之不是程中所独有之,但却是程中所确有的状,脉是在脉的律中而一次歇。湖脉学:“脉往来一止,复来。”宗三昧:“指下迟缓中,时见歇止,而少复来。”宾说:“多出血气衰,精力不。”脉在心电图房性或室性早期收由于此早期收,排血量少,所以在骨脉搏上不能明表达,因而有一止复来之感。实际上心搏并未停止,只是此次搏提前生了,代脉,李中梓:“促之止,止无常数。代脉之止,止有常数。促之止,一止复来。代脉之止,良久方至。”这说脉的歇止是没有律的。代脉的歇止有一定的律性,停搏时间间隔也较结为长。代脉有两一止,或三、四一止的,正相当于医学中的二律或三律等。按《灵枢·根篇》:“代气虚”,表明衰微。此条代相提并,可知脉搏之歇止无有无律,不外是气虚血病机。在程中出代心悸,自是因邪耗阴,气虚血而致心气失

常。悸一,在程中,有因多造成的心下悸,如桂枝甘草汤证有因水停心下而心下悸,如茯苓甘草汤证。上述二者俱是心性搏之心悸,这类心悸不出现结代脉象。其心功能并无失常。唯心律失其常度,出气机调节的失常。同脉象气虚血,才符合厥阴病理界,即寒气机病的阴性程。厥阴提中之气上撞心正是心悸的烈撞。又按炙甘草汤为气血、通阳化气之,亦甚合厥阴病理状况。所以脉代心属于厥阴病的内容。代医学中,湿病引起的二尖瓣狭窄闭锁不全之心病,也是以心脉搏主要特征的。与炙甘草汤证的脉是毫无二致篇。而所谓风湿病与》之“太阳病,关疼痛而脉沉而者,此名湿痹”的状相同。炙甘草汤证条文又首冠以寒二字,而仲景寒的广又概括湿,同时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心病又生于湿病后,所以本条脉代心悸与湿性心二尖瓣狭窄闭锁不全是相一致的。二十年来作者用炙甘草二尖瓣狭窄闭锁不全,代心每收良好效果。作者今将炙甘草汤证列入厥阴病篇加以讨论,有待博者指教。

“炙甘草汤方:

炙甘草56 克 地黄224 克 麦冬100 毫升 阿胶28 克 人参28 克 麻仁

100 毫升 桂枝42 克 生姜42 克 大枣30 

上九味,以清酒1400 毫升,水1000 毫升,先煮八味,取600 毫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200 毫升,日三服。”

本方以甘草地黄。甘草通利血脉,并有静末稍神的作用。地黄佐以麦冬、麻仁、阿胶峻阴血。以人参桂枝气通阳。以姜枣调和胃气。方中地黄用量之大是任何方所不的。地黄量大害胃,俗之“泥膈”。用清酒久煮,以防害胃,以利吸收。清酒即黄酒。清酒本身也具有通血脉,厚胃、行的性能。清酒乃用黄米或糯米成,切不可用酒。麻仁芝麻仁,碎用,性能滋补润养,并治湿气,手及腰脚疼。此方滋阴血复脉定悸之

2、还有一个生地茯苓,要不就生地黄酒,这个东西它为什么这么做啊,这从长久的经验中来的。你要吃了生地,你这个胃口有一种感觉,你说它害胃,又不吐又不泻,又不给你造成什么病,那么它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就像在这儿,老有东西这么粘附在这个地方,下不去不舒服,后来有人把这种感觉说了一下,叫什么呢,这

些东西都挺可笑,也挺有意思。泥膈,就像在膈膜这儿装一块泥一样,你说这是什么感觉,让你去想一想,其实谁也没有放个泥,人们要是不知道这是什么感觉,就让你去想一想,你这个膈膜要有块泥是什么样。这叫什么,这叫医文化吧,它有文化的味道。说药的,本来一个草木,把它拟人了,本来是一种感觉说不出来,我说的事让你去想象去,这是中医的,你说算是优点还是缺点呢,我说是文化,西方人说不出这个来,它要说就是说是害胃,它不是害胃,生地不是害胃,它倒是补血的一种好药,怎么着能说它害胃啊,这就是文化。所以啊,你看所有的方子当中,凡是用生地一定用黄酒用茯苓,加上茯苓了就没这个感觉了,加上黄酒了也没这个感觉了,这也叫相须。

3、胃功能不好不要用生地,生地、熟地都不要用,吃了难受,如果你要是用生地,必须加茯苓、生姜或者加黄酒,黄酒就是绍兴黄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