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料讲坛 | 疏水剂

 周工解涂 2022-02-24

疏水性即对水的排斥性,有疏水性的表面表现出不能被水润湿,或不能被完全润湿,即产生所谓的“荷叶效应”。

宏观测定可发现水滴在材料表面的接触角增大,接触角越大,界面越疏水。

疏水剂又叫憎水剂,是一类能在涂层表面或基材表面聚集,产生降低表面张力和减小亲水性效果的化合物。

疏水剂有两种作用方式:

  • 添加到涂料中,使固化后的涂膜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并保持一定的透气性;

  • 渗透到多孔材料(无机建材、木材等)中,使材料产生憎水性,同时保持微孔的透气性

好的疏水剂能使水的接触角远大于90°。

常见的疏水剂有:

  • 脂肪酸金属皂

  • 石蜡

  • 聚烯烃

  • 有机硅树脂

  • 氟碳聚合物

其中有机硅树脂和氟碳聚合物涂覆的表面有极佳的疏水性,接触角可高达140°~160°。

疏水剂疏水性的好坏取决于疏水剂分子在基材上的排列、取向以及疏水剂分子与基材结合的紧密程度。

以聚硅氧烷为例,硅氧烷基团中的氧原子定向排列在基材表面,外层为连接在硅原子上的烷基,疏水的烷基含量越高,疏水效果越强。选择不同的烷基,可以调节疏水剂的疏水性。

甲基接到硅原子上,得到的疏水剂在中性和弱碱性基材上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如果用长链基团代替甲基,则在强碱性基材上也能具有长期的疏水性

聚硅氧烷对基材的附着力很好,特别是在同样含硅的硅酸盐基材上,聚硅氧烷润湿性和铺展性以及附着力都十分优异,即使涂膜非常薄也能呈现极好的效果。此外,聚硅氧烷几乎不影响建筑材料的多孔性,涂覆聚硅氧烷疏水剂后,液态水不能浸润和流入基材的微孔中,但空气和水蒸气的渗透性保持不变。

由此可见,疏水剂有两种使用方法:作为浸渍剂和用作水性涂料的添加剂,对表面不需要进一步涂装的多孔建筑材料采用浸渍工艺增加疏水性是最好的方法。

聚硅氧烷浸渍剂也可作为底涂剂用,它们极易渗入建材的微孔中,这样不仅能阻止建筑材料内部的水和无机盐的迁移,防止外部水渗入建筑材料内部,还能提高面漆的附着力,即使在面漆损坏后也能起到保护建筑材料的作用。此外,涂覆的疏水剂还有防积尘的作用。

但是硬脂酸盐、石蜡、聚烯烃这样的疏水剂会恶化面漆的附着,所以不能用作底涂剂。

往涂料中加入疏水剂,在涂料干燥成膜的过程中疏水剂富集于漆膜的表面,形成憎水层,同样能起到疏水和自洁的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