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品寻美,我们再次回来继续探讨中国文人画、也叫士人画的一个发展历程。胡老师在以前一直说过这是不断的发展,而且是无可替代的。我们前面曾经说过一个巜木石图》的一种直抒情怀的内蕴之美,还有赵孟頫那种笔势之美。除了笔之外,墨和水也是非常重要的国画里面的一个要素。大写意其实在墨和水的运用里面是非常的重要的,所以今天我们请胡老师给我们说说大写意的画本身有哪些特点。”

苏轼·《木石图》

“好,这幅画非常奇特,很多人都觉得在宋朝时候,怎么会有这么一个画家画出这样的泼墨的大写意来,很让人奇怪。他的画本来画的也很严谨。我临摹过他的画,我临摹他的《高僧图》,此画画得非常认真,用笔应该说是非常的有力量,笔是圆浑的,着色也非常之认真。脸部的性格的刻画,这几个高僧都不一样,画得非常好,不难临。

梁楷·《泼墨仙人图》
后来临摹(泼墨仙人)这张画,没法临。有时候可能好像是像了,实际上仙人那种憨态怎么也画不出来。为什么?我感觉到梁楷的泼墨里,不只是在造型,也不只是画神情,不是,他是画他自己。本来梁楷在画院里边挺好的,皇帝给了他金腰带,赐以金带,那是最高的奖赏了,这哥们把金带挂在房上走了,不干了。所以当时他外号叫梁疯子,看起来他不但画画疯,人可能也挺疯,老感觉这幅《泼墨仙人》虽然记载梁疯子的东西很少,但是感觉他就是梁疯子本人,从造型上讲无可挑剔。你看面部刻画得比较细,我看一半以上的、五分之三的,画的都是大脑门,差不多。”

“这比例好像是不对,所以夸张了。”

“下边就是小眼睛,都挤在一起,为什么这样,我觉得是喝酒喝的,步履蹒跚是感觉得出来的。而且这个墨,画画的叫活墨,不是死墨,一笔里边变化非常多,这里边线极少,另外没有焦墨,他是用的泼墨和破墨的方法来画的,没有积墨。”

“说到这,泼墨和破墨,现在有的人是认为本来就是墨破水,是后来慢慢误读成为一个“泼”,泼和破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技法。您给大家说说。”
“泼墨其实有两种感觉,一种是连水带墨一气呵成,这就叫泼墨。有的认为直接往上泼,其实直接往上泼很少,个别的大泼彩什么的有这个情况,但是这种泼不是那种泼,就是连水带墨一气呵成。什么是破墨呢?在泼彩泼墨还没有干的情况下,用其他的墨来干预,使它形成一种崭新崭新的这种墨色出现。所以破墨的“破”是破坏了原来的墨,形成了一种新的墨色。”



“对,明显得很。这些地方都感觉有破墨的痕迹在里边,但这里边没有积墨,积墨就是层层加墨,没有。看得出来他画画的时候是极尽兴致,痛快淋漓,在很短的时间之内画出这一张不朽的杰作。为什么说它不朽?在之前没有这样的画,还没有一个画家画这样大泼墨的人物。第二,就他自己来讲,虽然他创造了简笔画,所谓简笔就是用笔比较少,比如说他画的《六祖斫竹图》,画的是六祖砍竹子,那张画我我也临摹过,主要都是用笔勾的,笔很有力量,有点刀削斧劈的感觉,笔很少。最有名的简笔画就是《李白行吟图》。李白大概是喝了点酒,酒没这个(仙人)醉。”
梁楷·《六祖斫竹图》


“然后走在路上,一边走一边吟诗歌,哼小曲,画非常简练,几笔就勾画出来。但是像《泼墨仙人》这样的画,还是绝无仅有。”

“(别人)想临临不了,我估计他过后再画一张,他也画不了。”
“再画可能是另一个意思,尤其酒醒以后就画不了了。”
“随机生法,根据这样的墨的情况,他要马上组成一个画面,画家的即兴发挥。”
“他的即兴的感觉应该是很强。”
“泼墨画有人认为很容易画,但是真正要画好的话,绝对是非常难。”
“因为还需要天时地利、偶然性的形成。现在我们很多人画泼墨画是很潇洒的泼上去,笔一刷,效果是有了,但是它的内涵、含义、给人家这种冲击力就只能是一个画面,没有那种精神在里面。像这幅《泼墨仙人》憨厚的或者是李白的仰天长啸的这种意象,达不到。”

“像这幅画,让画画的人感觉到不可及。还有一点不可及的,就是这个画在“有意无意之间”。很多画很难达到“有意无意之间”。”


“他画这幅画和《高僧图》不一样,《高僧图》是经过了认真的造型、经营位置,认真的去考虑如何敷色等等,所以画得很精美,但是又缺少了那种随意性。《六祖斫竹图》,感觉到力度很强,也没有这种(随意性),当然它是另一种美,也没有这种自由自在。”


“笔之所到意之所到,意之所到笔之所到,意和笔之间,不是因意而下笔,但是又处处是因意而下笔。这个画实在是好在有意无意之间。”

“他没有刻意去画,处在一种极佳状态下,它是偶然得来。”
“俩字,放松,放松,再放松,他达到了极度放松的地步。此画也有收紧的地方,比如这两笔就收得很紧,鞋和衣服收得很紧,为什么?明显的这都是后加的,而且是干了以后加的。为什么它要收紧一下?我认真地看这幅画,收紧得很高明。为什么?就是说这个画是松松紧紧紧紧松松,妙在紧处不觉得紧,松处也不松散,所以必须在极度松散的情况下,有几笔收得很紧的笔,这是非常了不得的。这是大师之笔,应该说是神来之笔,所以这么多年对这幅画,所有的画家,画工的也好,画写的也好,守旧的也好,创新的也好,都是赞不绝口。”

“对,就是因为它达到了一种让人不可琢磨的这么一个境界。所以这种美其实也不完全是简笔之美了,是一个什么呢,实际是一个进入了自由王国的一种美,太难达到这种境界了,所以千年来才一直让人念念不忘,称赞有加。”
“谢谢胡老师今天引导我们欣赏了一副简约从容而又飘逸的一幅画。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