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在高血压病中的运用

 杏林SVYQ 2022-02-24

熊兴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北京  100053)

        高血压病(Hypertension)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虽然现代医学在降压领域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仍然不能有效解决临床治疗中的所有问题,而中医学在平稳降压、调治血压难控因素、减轻降压西药不良反应等方面显示出一定优势。半夏白术天麻汤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常用经典名方,笔者临床以此方为基本方,治疗高血压病每获良效,达到了较好的降压及改善症状的效果

1.方证发微

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清代医家程国彭的《医学心悟·眩晕》卷四,关于本方证的原文记载有“眩,谓眼黑;晕者,头旋也,古称头旋眼花是也……有湿痰壅遏者,书云:'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一钱五分,天麻、茯苓、橘红各一钱,白术三钱,甘草五分,生姜一片,大枣二枚,水煎服”。在同书卷三《头痛》中还记载有“痰厥头痛者,胸肺多痰,动则眩晕,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一般认为肝风夹痰是本方证的关键病机,正如《内经》所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丹溪心法·头眩》也说,“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本方可以平肝熄风,化痰止呕,主治肝风夹痰证。在《医学心悟》中,识别本方证的关键指征为“痰厥头痛,胸膈多痰,动则眩晕”,即患者多有眩晕头痛,咳痰量多症状。日本汉方医家矢数道明先生多将本方运用于平素肠胃虚弱,胃内水毒窜扰上逆导致的头痛、眩晕、呕吐食后身体困倦嗜睡等病证(《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勿误方函口诀》中也指出“此方以痰饮头痛为目的,其人脾胃虚弱,浊阴上逆,常头苦痛,此方主之。若阴天风雨,每发头痛,或一个月发2-3次严重头痛呕吐,绝食者应兼用半硫丸”。

现代医家多将本方运用于高血压病等。如岳美中先生[1]认为本方不单纯是治疗太阴痰气上逆之方,更是一个调节人体机能的重要方剂,尤其是对调整血压忽高忽低者有良效。不但对发作性头痛,食后嗜睡之低血压有效,对于由于肠胃虚弱头痛头倦之高血压也有效。它之所以具有双向性,是因为它有增强生理功能,使气血充盈,恢复机体自身调节的作用。这种方剂,实胜于抑制血压的药物,但其只宜施于虚性高血压,若肝阳上亢,偏于实证者则不宜用。福建省名老中医俞长荣教授[2]治疗高血压病经辨证属于痰湿内阻,气机逆乱,挟肝阳上亢者,症见眩晕、头痛、呕恶痰涎,苔黄厚腻等,则选用本方加竹茹、钩藤、苡米、石菖蒲、佩兰。焦作市十大名老中医之一的褚玉槐主任中医师[3]临床总结发现,脉诊左关脉沉者多主高血压舒张压高,与血压计测量血压结果对比符合率占96%,若伴有舌质淡暗苔白或微黄而腻,头晕或胸闷,经辨证属于痰湿阻滞型者,可予本方加牛膝、杜仲、菊花。四川省名老中医江尔逊先生[4]临床治疗高血压病、脑动脉供血不足等真性眩晕常取自拟柴陈泽泻汤,即小柴胡汤、二陈汤合泽泻汤加天麻、钩藤、菊花,药用柴胡10克,黄芩6-10克,半夏10克,党参12-15克,甘草3-5克,大枣10-12克,生姜6-10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白术10-15克,泽泻10-15克,天麻10克,钩藤12克,菊花10克。江尔逊先生认为本方虽然药味平淡,但实具卓效,正可适合眩晕风火痰虚的病机,临证体验以来,服2-4剂多能迅速息止,历用不爽,待眩晕息止之后,再详察五脏气血阴阳之虚而培补其本以收远期疗效。从中不难发现,该经验方中还寓有半夏白术天麻汤、小半夏加茯苓汤这两张经典名方。

以药测证,方中有半夏则当见有恶心、呕吐,甚至呕恶痰涎等痰浊中阻、胃气上逆证的症状,正如吉益东洞在其《药征》中指出,“半夏主治痰饮、呕吐也,旁治心痛、逆满、咽中痛、咳悸、腹中雷鸣” [5]。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在其《张仲景50味药证》也说,“半夏主治呕而不渴者,兼治咽痛、咳喘、声哑、心下悸”,黄教授还发现凡适用半夏者,其面色多黄暗,缺少光泽,或虽有光泽而多面诟腻或面虚浮,其人易于恶心,感觉过敏,尤其是咽喉部常有异物感,胸部的重压感、心悸等,患者口内常有涎沫,口内粘腻,咽中多粘痰。因不渴、多涎沫,则舌苔必腻[6]。方中用白术则在上当见有口渴欲饮水,眩晕眩冒,在中当见有胃胀、腹满、泄泻,在下当见有下肢沉重酸软无力,甚至下肢水肿,《药征》中说,“术主利水也,故能治小便自利、不利,旁治身烦疼、痰饮、失精、眩冒、下利、喜唾” [5],黄煌教授也指出,白术主治口渴而小便不利,兼治眩晕、四肢沉重疼痛,心下逆满、浮肿、下利或便秘。黄教授根据其多年临证摸索发现,患者面色多为黄肿貌,特别是早晨尤为明显,患者肌肉松软,常诉说身体困重,懒于活动,动则易汗,并好发眩晕、身体疼痛、大便或溏或秘,若患者无上述指征,其人肌肉坚紧,伴有恶心多吐,上腹部发胀,嗳气频仍,大便秘结,舌红则不可用白术[6]。方中用天麻,则当见有头痛头晕,言语不利等症状,正如《本草汇言》所言,“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方中用茯苓则当见有心悸、失眠、头眩、浮肿、小便不利等症状,正如《神农本草经》中指出茯苓“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药征》也说,“茯苓主治悸及肉瞤筋惕也,旁治小便不利、头眩、烦躁”,吉益东洞还指出,脐下悸、四肢聂聂动、身瞤动、头眩、烦躁等都属于“心悸”症状的延伸[5]。陈皮、甘草、生姜、大枣药证不再赘述。

现代临床药理研究表明,本方不仅能明显改善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病人的临床症状,促进血压的稳定降低,减轻体重,调节血脂异常,还具有明显改善盐敏感性以及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7-8]。还有学者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本方能改善高血压模型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大鼠血清中血管紧张素II和ET的含量,提高模型大鼠血清中NO的含量,调节RAS进而降低动脉压逆转左室肥厚[9-10]。方中君药天麻中所含天麻素成分还具有镇静、安神、促进受损脑组织恢复、缓解神经性头痛等作用[11-12],为本方的活性成分。

2.病案举隅

2.1高血压病医案

张某,男,26岁。初诊日期:2011年2月8日。

患者头痛头晕反复发作,每于饮酒、劳累、熬夜之后加重,但患者一直未加重视,刻下症见:体形肥胖,肤色偏黑,体重100公斤左右,目内眦鲜红,晨起口苦,口干,刷牙恶心,饮食、睡眠尚可,二便正常,下肢酸,按之略有凹陷,舌质偏红,舌苔薄白,脉同上。血压:156/100mmHg。西医诊断:高血压病;中医诊断:眩晕、头痛;辨证:肝火、胃火夹痰饮上扰清窍,兼见湿热下注。治法:平肝降火,祛痰化饮,清热燥湿。拟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二妙散加减,处方:制半夏10克,炒苍术15克,天麻20克,陈皮10克,茯苓30克,生甘草6克,生石膏30克,黄柏10克,川芎20克,菊花30克,生姜3厚片,红枣5枚(切开)。5剂,水煎服,每日1剂。嘱咐患者查血生化全项,低盐饮食,注意休息,适当运动,暂时不用西药口服降压。

二诊(2月14日):患者告知血生化中血脂均接近正常值的高限,5剂药后头痛头晕消失,下肢酸、水肿、口干口苦等均减轻,血压130/86 mmHg。嘱咐患者处方不变,继续服用15剂以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患者血压一直稳定,未服西药,未见不适主诉。

按:该患者就诊时血压明显偏高,后来再次测量时血压又有下降趋势,但依然高于140/90 mmHg的诊断标准,血压波动明显,对此仍然需要考虑降压治疗,减轻靶器官损害。患者就诊时容易头痛头晕,目内眦鲜红,晨起口苦,这是典型的肝火上冲;刷牙恶心伴有头晕、脉沉,这是中焦水饮内停;口干,舌红是中焦胃火旺盛;下肢酸,按之略有凹陷,这是湿热下注。因此考虑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平肝祛痰化饮,二妙散清热燥湿,石膏清胃火,菊花清肝火,川芎活血行气止痛。值得注意的是,在高血压病中石膏药证非常常见,《神农本草经》中石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名医别录》中记载该药能“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因此身热、烦躁、口渴是使用石膏的有力指征。吉益东洞指出“石膏主治烦渴也,旁治谵语、烦躁、身热……凡病烦躁者、身热者、谵语者,及发狂者、齿痛者、头痛者、咽痛者,其有烦渴之证也,得石膏而其效核焉 [5],黄煌教授也指出石膏主治身热汗出而烦渴,脉滑数或浮大、洪大者[6]。药后患者血压平稳,症状消失,火降饮除,提示方证适合病情。

2.2高血压病、颈椎病医案

还某,男,46岁。初诊日期:2010年10月5日。

患者头痛头晕3年,颈项酸痛2年余。患者3年前因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发现血压偏高,最高达166/110mmHg,多次调整西药降压方案,现在在服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马来酸依那普利(依苏)降压,规律服药,但血压控制不理想,血压波动明显;2年前因颈项酸痛于医院就诊,经摄片等检查,诊断“颈椎病”。刻下症见:形体肥胖壮实,肤色偏黄,头晕头沉,劳累、饮酒后加重,颈项酸痛,受凉后尤为明显,无口干口苦,胃纳可,睡眠好,下肢酸沉较明显,容易小腿抽筋,按之凹陷明显,大便稀溏,每日一行,舌质淡红,苔腻,根部明显,脉沉,重按方得。西医诊断:高血压病;中医诊断:眩晕、头痛、项强痛;辨证:肝火夹痰饮上扰清窍,兼见水湿下注。治法:平肝降火,祛痰利湿。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处方:半夏15克,明天麻20克,陈皮10克,川怀牛膝各30克,炒白术30克,茯苓30克,生甘草6克,葛根30克,生姜3片,大枣5枚(切开)。5剂,水煎服,每日1剂。嘱咐患者降压西药正常服用,适当运动。

二诊(10月12日):患者服药5剂后头痛头晕未作,颈项强痛消失,下肢水肿减轻,嘱咐患者原方药味不变,再服15剂。半年后患者告知断续服用汤药30余剂,血压基本正常,当日血压130/80mmHg,小腿抽筋消失,复因小腿和脚面水肿,下肢沉重,夜汗多,晨起腰酸,前来索方,笔者改拟天麻钩藤地黄汤继续治疗。

按:肥胖型高血压病在临床极为常见,可见于高血压病合并血脂异常、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中医学认为“肥人多痰”,此类患者多有痰浊内蕴或痰火内蕴。该患者体形肥胖,肤色偏黄,伴见头晕头沉,下肢酸软水肿,大便溏,舌苔腻等,这是典型的肝火夹痰饮上冲征象,为半夏白术天麻汤证;颈椎病的颈项酸痛,受凉后加重,这是葛根药证;头晕头沉伴见严重的下肢酸沉无力,这是牛膝药证。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病中牛膝药证出现的几率很大,笔者临床见到患者诉说头晕伴见下肢酸沉较重,甚至下肢水肿,即考虑运用大剂量牛膝以引气血水下行,且常川牛膝、怀牛膝同用。刘氏也报道运用川牛膝50g,牡丹皮30g急煎治疗心痛定不能控制的高血压有效[13]

3.小结

半夏白术天麻汤证在高血压病中极为常见,其典型方证特征为头晕头痛头沉,如有物裹,容易胸闷心悸,胃脘痞闷,恶心呕吐,下肢酸软无力,或下肢轻度水肿,按之凹陷,小便不利,大便或溏或秘,舌苔白腻,脉濡滑等。本方最常见于“黄胖”类型的病人,即体型肥胖,肤色偏黄,平常体力活动较少,肌肉松软无力,容易水肿的中老年人群,尤以老年女性为多。笔者将容易出现这类方证特征的体质类型称之为“半夏白术天麻汤体质”。若虽见患者大腹便便,但是肌肉坚紧有力,面色潮红,唇红,便秘,舌苔黄燥,脉滑数有力,一派实火征象,则不一定适合运用本方。另外,笔者还发现本方的合方、以本方为基础的药证加减演变以及量证均有一定的规律可循[14-16],值得进一步发掘、整理。此外,根据异病同治、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本方还可以运用于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神经性头痛、美尼尔综合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的治疗。

 

参考文献: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