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高空乱扔东西,爸爸的教育方式亮了!可惜教训代价太大……

 诺妈家有男宝 2022-02-24

作者/诺妈

首发:诺妈家有男宝

细数熊孩子的令人发指的行径,高空抛物绝对是一件让父母感觉害怕又愤怒的事情。

这不,湖北恩施有位爸爸,当他发现自己的儿子特别喜欢捡石头砸东西,有一次甚至拿起家里的哑铃片就往楼下扔,差点就砸中了停在楼下的车子,可把当爸的吓出了魂。

为了给儿子做规矩,制止孩子乱扔东西的不良行为,刘爸爸相处了一个“损娃阴招”:

他怂恿儿子捡起石头,然后朝着脱得光溜溜的脚丫子上砸!!!

瞬间,前一秒还乐呵呵的孩子,秒哭!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多疼呐!真的是一个一个敢教,一个敢学。

爸爸质问孩子:还捡不捡石头?孩子一脸委屈:不捡了!

01

砸的是脚,毁的却是孩子的重要成长期

这位爸爸的教育方式一在网上一经发出,顿时惊艳众网友:真不愧是亲爸!

有网友点赞,有网友称好,当爸的也是很自豪:毕竟孩子从此不敢往下乱扔东西,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安全教育,每年在各种新闻报道中,熊孩子高空抛物的“闯祸”事件真不少,没有砸到人是万幸,闯祸是不幸。

父母要教育孩子乱扔东西的行为毋庸置疑,但“教育”绝非“教训”。

“教育”是要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本质原因,帮助孩子揭开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任性”的原因,从而让孩子明白“什么事儿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

“教训”却常常以严厉的方式让孩子尝到“苦头”,孩子因为惧怕而不再敢尝试。

就像视频中的这个孩子,捡石头玩是他的天性,爸爸愣是用一招“搬石头砸脚”,让孩子从此看到石头本能触发痛觉神经,从此在心里留下恐惧的阴影,再不敢捡石头。

换句话说,教育是用引导的方式解决问题,而教训则以压制的方式阻止问题再发生。

孩子的任性行为让父母烦恼,但父母却忽视了孩子行为背后的“成长密码”——他其实进入了“动作敏感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执着于“身体的运动”、“手指的运动”。视频中孩子“用手指捏住东西往下扔”,就是其中一个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敏感期不是一下就来,一下就走,它常常是一个逐渐显现、日益突出的过程,并在不同的月龄年龄阶段,有不一样的表现:比如,处在“动作敏感期”的孩子,他们一开始热衷于“摸”,然后是“捏”,再接着喜欢“摇”,慢慢地发展成更加丰富的动作:抓、扔、拽、扯、撕、打、抠……

有时候甚至是几种敏感期叠加,并且还和“宝宝叛逆期”重叠,也因此常常会让父母们失去判断。

这位爸爸,如果你了解了孩子的这个成长特性,是不是会为让孩子“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的馊主意感到后悔和歉疚呢?

02

敏感期的秘密,家长一定要知道

什么是敏感期?

这个词,原本是生物学用语,后来蒙台梭利博士将其应用在教育理念中,简而言之,“敏感期”指的是孩子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会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从而在一些特定阶段,专注做某事的行为特征。

蒙台梭利博士将其称之为:是大自然赋予儿童的生命助力。

可能有些父母会不以为然:我小时候也没有听父母讲起过“敏感期”,不也好端端长大到现在吗?

此话不假。

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不同的成年人,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有些人,没读什么书,可做生意算账特别强;

有些人,年纪一把,常常分不清东南西北迷失方向;

有些人,活了一辈子,他的起居室永远乱糟糟;

……

如果往前追溯,这些问题的根源都能够在儿童敏感期里找到答案。

当孩子对数字表现敏感的时候,父母是否加以引导?

当孩子执着于一定要把鞋子放整齐的时候,父母有没有嫌麻烦呵斥孩子?

……

敏感期只在特殊时期出现,它助力孩子在某方面具备特殊感受。在此期间,孩子会对某种知识或技巧表现出不同的“执着探索”,父母如果加以引导,那么孩子的接受能力就会变得非常强,进而挖掘出这方面的潜能。

值得注意的是,敏感期很短暂,如果错失,它不会再现在其他时期,孩子也不会再对相同的兴趣点有同样强烈的兴趣感。

也就是说,哪怕未来做再多努力,都很难达到别人的起点。

03

孩子的敏感期,悄悄藏在这些行为特征下

蒙台梭利博士说:要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孩子。孩子在家长眼里不可思议的行为,蕴藏着深度挖掘孩子天赋的线索。

0~6岁是孩子敏感期表现强烈的时段,这期间,孩子的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秩序敏感期

执着于“顺序”、“习惯”、“所有权”、“场所”

比如:孩子不肯与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对物品的摆放有自己严格的秩序,什么在前,什么在后,分得清清楚楚,哪怕穿衣脱衣,都要严格按照他内心的程序。

2动作敏感期

执着于“身体的运动”、“手指的运动”

比如:孩子喜欢用手摸东西,喜欢捡东西、扔东西,喜欢自己走路,不要父母抱等等。

3社会规范敏感期

执着于“帮忙”等

比如:孩子特别喜欢给大人帮忙,喜欢出门往孩子群里钻,喜欢交朋友等等。

4语言敏感期

执着于读、写、画

比如:孩子喜欢听大人讲话,不断重复大家讲的话;又比如他们喜欢拿着笔到处涂鸦等等。

敏感期是孩子成长的黄金期,家长能够抓住这股动力,就能帮助孩子更好发展,激发天赋本能。

具体怎么做呢?

“观察”孩子。

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敏感期的出现时间也不一样。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应该认真地观察孩子,事先了解自己的孩子现在正“遵循着什么样的顺序”,从而避免打破他们已经形成的顺序和节奏。

“引导”孩子。

针对孩子的某些偏好,创设良好的环境引导孩子,帮助孩子的能力迅速提升。

为人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没有专业之分,只有用心之别。成就孩子,从做一个有心的父母开始。

我是诺妈,专注亲子成长,聊育儿干货,写育儿锦囊关注我,一起成长精进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