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方】山西《痴情报海三十载》作者:王存亮 主播:龙之梦

 远方诗歌文化 2022-02-24

作者:王存亮

主播:龙之梦

编辑:小鹿

痴情报海三十载

读报与我的人生道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可以让我开阔视野了解国家乃至天下大事,而且有取之不尽的知识。因此,我不但爱读报,更爱剪报。

 一九七三年四月,我荣幸的来到北下庄人民公社工作。这也是我从学校毕业涉世的第一站。 

通信员主要职责是跑里跑外、收收发发、上传下达、服务领导。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邮递员送来的报刊首先要经我手,然后按规定发送下去。这就无形中给我创造了一个先睹为快的机会。当时公社仅订有六种报刊,尽管种类单调份数偏少,但每天也总能使我大饱眼福。这些报刊不仅使我了解了国家大事,而且使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人常言:“好心比不上烂笔记。”由于报刊里的好文章太多了,时间长了容易淡忘。于是,我对一些妙章绝句、及常识性的知识开始摘录抄写。两本寸把厚的笔记本仅春去冬来已是“星罗棋布”了,反复看,也还是不解其意。于是,我改变了“战术”。在送领导新报时讨张自认为有用的旧报回来,这样一来,减少了大量的抄写劳作。久而久之,公社郭富才书看到了我这一勤学收集的好习惯,就对我放宽了政策,只要是旧报可以随意拿去用。这样一来,我的集报热如游鱼的水。

一九七九年冬,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被调往离家二十公里以外的一个镇上。起程赴新工作岗位时,除了几公斤重的简单铺盖卷外,就是那个伤痕累累的脸盆和数尺高的一摞旧报纸。下车时,脚夫因为这摞旧报纸多算了我五毛钱。心疼啊,因为我当时的月工资仅有34元。

到了镇上,我和几个同事住在一个大屋子里,主任对我还算关心,还给我分配了个三条腿的床头柜,让我放衣服什么的,我用砖头接上了断腿,将带来的旧报纸整整齐齐地放了进去。这样一来,乌鸦就占了凤凰的窝。我那唯一的一身换洗衣服也只能委屈的置身于褥子下面歇脚。赶在换穿时,满身的折皱,大伙取笑我,我还反戈一击呢:“放在铺下顶褥子,穿在身上顶衣服,一物两用,你们没学过优选法吗?”新岗位新生活开始了,尽管是“眼盯玻璃板,手扒一二三”的枯燥无味的数字工作,但我从未间断过集报。

一九八三年,组织上又调我回县里工作。从乡镇到县城,由于“级别”的提升,工作环境大为改观。单人独间,有了一个十五平米自己的小天地。这下,跟随我跋涉的那摞旧报纸也有了自己的栖息之地。工作的变更,也使我从此告别了枯燥的数码,玩起了文字游戏。这对我日后集报提供了更加变利的条件。日月如水,随着时间的流逝,旧报纸也在与日俱增,它占据了我的大半个写字台,堆成了一座报纸小山。

工作之余,闲来无事时,信手翻翻这些旧报纸,仿佛又置身于另外一个天地,又回到那遥远的年代。在我扔又舍不的,放又无处放,看又不方便的情况下,于是,我又萌生了采取剪报来浓缩知识的念头。

“随时尽集古今事,终日放怀天地间。”经过三十多年的寻珍觅宝,我的第一集《文海拾贝》终于放置案头。它给我心头平添了几分喜悦,给我而后的集报创造了经验,更重要的是使我成了生活当中的知识库。平日里,亲朋好友谈天说地时,我的话闸打开,便会有问必答,滔滔不绝,总要给他们讲个子丑寅卯;当大家遇到什么不解的问题时,我总喜欢指点迷津,帮他们找到答案。所有借阅过我这本书的朋友个个都爱不释手,被朋友们戏称为“天书”。由于知识涵盖面广,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以后的几年里,我还出了续集,取名为《浪花》。

常言说的好:“不痴不集报,无迷不收藏”。要想从文海中汲取精华,首要的就是要读报。因此,凡报必读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佐料。

报刊杂志成千上万种,要想增订齐全,这是不可能的事。为了从浩瀚的大海中寻珍、觅宝,我不论开会还是出差,不管是包装报纸还是老百姓糊窗裱墙的报纸,都是我寻宝的地方。

潜心的耕耘终于收获了丰硕的果实。读报、集报、剪报、用报是我坚持一生的好习惯,也是我失志不渝的向往,更是我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为了后续我书集的问世,我会更加痴情地投入,再投入!

作者

主播

远方诗歌文化传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