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脉篇之足太阴脾经(六)

 一得斋主人 2022-02-25

腹哀穴:“日月下一寸五分,去腹中行各四寸半”,腹哀穴在大横穴上三寸到三寸半的位置,我们依然用腹寸的方法取穴,神阙穴到剑突是八寸,神阙到剑突的中间中脘穴是四寸,中脘穴下一寸是建里穴,建里穴旁开四寸半,上下寻找反应点,就是腹哀穴。哀,悲哀、悲鸣,腹哀者,腹鸣、肠鸣也,故其主治腹中肠道疾病。“主寒中食不化,大便脓血腹中痛”,暴中寒邪,吃东西不消化,腹痛,便脓血,类似于细菌性痢疾的症状。“《铜人》针三分”,腹哀穴下面是肝脏或脾脏,必须浅刺,太深伤内脏。

食窦穴:别名食关穴,食物之关口、关卡。窦:孔穴、地宫,食窦就是食物之管道,就是食管,或是与食管有关。据高式国老师讲:“人在餐饭时,偶然噎膈,格忒不休,单臂上举,手心向上,手指搔后头,同时头向不举手之侧扭转,则食道立即通畅,而呃逆之气随之舒降矣若有噎病,则须以针为之”。“天溪下一寸六分,去胸中行各六寸”,天溪穴与乳中穴齐,位于第四肋间隙,乳中穴与膻中穴之间是四寸,乳中穴再向外旁开二寸就是六寸。胸部的一寸六分就是一个肋间隙,也就是说,膻中穴旁开六寸,第五肋间隙之间为食窦穴。很少用,一般都是作为取穴标志。胸部的食窦穴、天溪穴、胸乡穴、周荣穴,都在两肋之间,不能直刺,以免造成气胸,而是象背腧穴一样,采取斜刺的方法,在五寸半的位置进针,到了穴位下方正好六寸。胸部的这些穴位很少用于治疗,大多是作为定位标志。比如'乳腺增生、乳腺肿瘤,位于哪个穴位附近,就以那个穴位所属的经脉来治疗。神封穴附近的从肾经论治,乳中穴附近的从胃经论治,天池穴附近的从心包络经论治,天溪穴附近的从脾经论治,渊腋穴附近的从胆经论治。同样是治疗肺部结节,同样是“去胸中行各六寸”,位置比较高,位于中府穴附近的从肺经论治,位于周荣穴附近的从脾经论治。定位之后,根据所属经脉选取子母穴,伴随疼痛症状的配伍郄穴治疗。当然,如果做艾灸,可以在局部取穴,在这些穴位做直接灸或隔物灸。“主胸胁支满,膈间雷鸣,常有水声,膈痛”,“胸胁支满”,这是痰饮病,《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故“膈间雷鸣,常有水声”是痰饮病,“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隔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膈痛是痰饮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是结核、炎症、恶性肿瘤等造成胸水,一般都是对症治疗。针灸的话相对简单,针食窦穴,或者根据疼痛的部位选取子母穴,最好配伍丰隆穴,丰隆穴是化痰饮的大穴。

天溪穴:“胸乡下一寸六分陷中,去胸中行各六寸”,比脾经其他胸部穴位多了一个“陷中”,天溪穴位于第五肋间隙距任脉六寸之处,乳房外侧凹陷中。胸部为天部,肋间如沟溪,故名天溪穴。“主胸中满痛、贲膺,咳逆上气,喉中作声”,胸部为膺,“喉中作声”就是哮喘时发出的哮鸣音,天溪穴配伍内关穴,可以治疗胸中胀满疼痛,包括胸膜炎、肋间神经痛引起的疼痛,咳嗽、哮喘等胸部气逆的疾病。“妇人乳肿㿉痈”,急性乳腺炎,乳房胀痛,乃至化脓,用天溪穴艾灸,并配合对侧子穴商丘,郄穴地机,效果立竿见影。也可以用天溪穴配伍足临泣穴治疗妇人乳少,取小溪潺潺之意。

胸乡穴:“周荣下一寸六分,去胸中行各六寸”,也是天溪上一寸六分,天溪穴向上一个肋间隙是穴。“仰而取之”是讲体位,仰面平躺。“主胸胁支满,引胸背痛,不得卧,转侧难”,胸痛彻背,背痛彻心也是痰饮病。患者躺不下去,不能转身,《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以栝楼薤白系列方治之,栝楼就有祛除痰饮的作用。

周荣穴:“中府下一寸六分,去胸中行各六寸,仰而取之”。中府穴是手太阴肺经的第一个穴位,我们先取云门穴,云门穴位于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的三角凹陷中,从云门穴向下一个肋间隙是中府穴,中府穴向下一个肋间隙是周荣穴。周荣穴与胸乡穴、天溪穴、天池穴、神封穴一样,一般是作为辨经脉的标志,同样是距胸正中线旁开六寸的增生或肿瘤、结节,第三肋间隙的属于脾经,从脾经论治。第二肋间隙的属于肺经,从肺经论治。“主胸胁满不得俯仰,食不下,喜饮,咳唾秽脓,咳逆多淫”,胸部的穴位主治都差不多,大同小异。

大包穴:“渊液下三寸”,先找到腋窝的极泉穴,极泉穴下三寸是渊液穴,渊液穴下三寸是大包穴,所以大包穴是腋窝下六寸。“布胸胁中”,大包穴也是脾之大络,有很多络脉,散布于胸胁中。“出九肋间”,腋窝下六寸是一个大概的位置,具体在第六肋间隙。但大包穴的络脉可以放射到第九肋间隙。也就是说,只要是两胁部的细小络脉,都是大包络,可以刺络放血。

“脾之大络,总统阴阳诸络,由脾灌溉五脏”,脾经的络穴是公孙穴,大包穴是脾之大络,统司全身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的络脉。脾主升清,脾吸收的精微物质由大包统司的十四经之络脉输送到五脏六腑。“《铜人》灸三壮,针三分”,大包穴内部也是脏腑,不可深刺,而且是斜刺。“主胸胁中痛,喘气,实则身尽痛泻之,虚则百节尽纵补之”。这段主治内容来源于《灵枢·经脉》:“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尽皆纵。此脉若罗络之血者,皆取之脾之大络脉也”。大包穴不只是治疗胸胁痛,可以主一身尽痛。如果邪气实,全身到处都疼,大包穴用泻法。如果在大包穴附近有血络,就用刺络放血的方法治疗,刺络放血也是泻。今年有一个双向情感障碍的小姑娘,从精神病医院出院之后就是全身哪都疼,没有不疼的地方,包括号脉都感觉压痛,沉取时会疼的叫唤。脉微欲绝,明显是本虚标实证,就是开四关,针双合谷穴、太冲穴,然后针大包穴,没有用补泻手法,很快就不那么疼了。如果不敢针大包穴的,可以用艾灸的方法,快速吹艾火为泻,灸单不灸双。“虚则百节尽纵补之”,全身的骨节都没有劲,躺在那不能动,虚证用补法,自然燃烧就是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