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聊聊古诗中的含蓄美

 泊木沐 2022-02-25

诗的历史十分悠久,先秦时期就有了《诗经》,秦汉魏晋时代涌现出很多著名的诗人。到了唐代,诗的创作达到了顶峰,诗仙、诗圣都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诗人。古人认为,写诗是为了传递、表达思想感情。但是,有的时候诗人总觉得有一些心照不宣的小心思,小感觉,很难用文字表达出来。聪明的古人不仅善于发现问题,也能够解决问题。

当诗人知道了文字或者语言在表达情感时有欠缺,就出现了“言不尽意”的表现手法。通过一种似是而非的情境或者欲言又止的语句,表达出一种含蓄美。这种含蓄美,正好可以对应上各种小心思。

南北朝时期的诗文品鉴专著《诗品》中已经出现了对含蓄美的讨论。司空图写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在《诗品》中反复强调,写诗的时候用精炼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简单勾勒一下就可以了,一定要点到为止。有的时候说多错多,要注意语言上的“留白”,启发读者进行想象,丰富诗意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诗中对于自然山林的向往之情让很多人感同身受。从字面上分析,就是近似于白描的语言,但其中的情感却显得那样惬意洒脱。这就是典型的含蓄美。古人形容这样的写作手法是一唱三叹,余味不尽。仅用十个字就写出了细腻的内心感受。

唐代的元稹是表达含蓄美的高手。元稹这个人一直都存在很大争议,他是唐代著名的“花花公子”。传说元曲《西厢记》中张生的原型就是元稹,后来元稹抛弃了莺莺小姐,直奔功名利禄而去。几年后,元稹到了四川又和薛涛热恋,由于薛涛比他年长,这段感情只存续了不足半年。做人很失败,但谁也无法否定他在诗歌上的成就。

元稹写过一首《行宫》,“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落败的行宫之中,白头宫女回忆开元盛世的繁华,这样的画面太有触动了。通过对比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哀怨凄凉的场景,利用白头宫女的视角回味盛世繁华,感叹红颜老去,时代兴衰。如果有人问,沧桑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去看这首《行宫》就明白了。这就是含蓄美的魅力,百转柔肠,打动人心。

唐末诗人李商隐也是写含蓄美的高手,他一生之中留下了16首《无题》,每一首都能体现出含蓄美的妙趣。宋代文豪苏东坡曾经评论过李商隐的作品,他的诗能够让人有一种探究真相的魅力,这种魅力来源于耐人寻味的含蓄蕴藉美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