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出现专业农民,正在成为香饽饽,详解蔬菜拱棚育苗5大忌

 乡村播报 2022-02-25

如今的农民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涌现出一大批真正的专业农民,其中专业育苗的农民成为香饽饽。每年春季,都会有一些人提前培育蔬菜苗,也只有健壮的蔬菜苗,才是蔬菜早熟丰产的基础。

在商洛市,有一部分人专门培育蔬菜幼苗,主要的蔬菜苗包括莲花白苗、西红柿苗、辣椒苗、茄子苗、黄瓜苗、佛手瓜、西葫芦苗、苦瓜苗、丝瓜苗、西瓜苗、红薯苗等,一个季节下来,收入几万元也不是难事。

山阳县城关镇就有这样一个专业育苗者,这个人是一个残疾人,右肢被短截,人称“一把手”,从1985年就开始专业出售西红柿苗和辣椒苗,每年的清明节前夕就开始开着一个三轮车到处出售幼苗,每逢一、四、七就来到户家塬集市,二、五、八去九家湾集市,三、六、九去牛耳川集市,每天出售西红柿幼苗500把,每把20株,当时的价格是每把1元钱,一天收入500元起。因为当地海拔高度在600~1300米,春季栽植西红柿的时间段前后不一,一直能卖45天左右,加上在本地的菜苗收入,总收入20000元以上。如今按株卖,每把10株,售价5元,每天平均卖出去3000元左右,夏收以前总收入达到120000元以上。

在一般的小镇,农户数量在5000户以上,平均每户购买的莲花白、西红柿、茄子和辣椒数量在50~80株,每年需要支付的菜苗费用在20~40元之间,一个镇如果只有一个专业蔬菜育苗户,每年的春季菜苗收入就可以达到25~40万元,再加上出售红薯苗,总的蔬菜苗价值在100万以上,完全可以培育出10个专业育苗家庭。

有的人还专门培育各种中药材苗,习惯于种植中药材的药农,看到中药材市场价格走势,在有人有心无心的煽动下,一部分中药材苗木走火,育苗者赚钱更多。

为什么会出现各种苗木育苗的专业农民呢?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蔬菜育苗和中药材育苗有很多技巧,其中包括正确的大棚育苗时间、品种选择、如何提高出苗率、如何培育壮苗等,一般人很难掌握其中诀窍。农村购买蔬菜苗俗称“接早”或者“刨青”,早一天购买到优质壮苗,就可以早一天吃到新鲜的蔬菜,有的人也可以卖出高价蔬菜。

2.农村离不开各种蔬菜,但是大部分年轻人都会离开农村,反季节育苗有一定难度。农村种植蔬菜种类很多,有的家庭种植的蔬菜种类达到几十种,其中一大部分都是购买蔬菜苗,比如一般家庭需要种植莲花白苗10~20株,西红柿5~10株,羊角椒20株,线椒30~50株,茄子5~10株等,他们不可能每一种蔬菜都利用一小块地育苗吧!如果混在一起进行育苗,生长速度不一致,很难培育出健壮的幼苗。

3.农民不知道哪种蔬菜品种质量好和产量高。农民在菜市场看到有些蔬菜长得又大又好吃,又不知道是什么品种,即便知道品种也不知道哪一种蔬菜种子是正品,往往种植不出来优质高产的蔬菜,也只有买信得过的人的蔬菜苗。

4.一家一户需要很多种蔬菜,小规模育苗形成壮苗难度大。因为每户种植蔬菜数量不多,大部分都是为了满足自己食用,不可能进行育苗。因为育苗最起码需要使用小拱棚,如果面积太小,就不可能达到增温效果。我们经常见到的花盆上面套一个塑料袋就是最小的增温育苗方式,比起专业育苗最起码迟半个月以上。

正因为有需求,一些专业蔬菜种植大户每次育苗的时候就会多育苗,挑选好的自己种植,剩下的就卖给附近的农民,一包种子的利润可以达到200倍左右,比起专业卖菜都合算许多。由此诞生了一批又一批专业育苗者。这些育苗户,大部分都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者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整套的选择品种能力、选地技巧、育苗管理、苗木保存和出售技巧等,都会积累固定的购买群体,如果能够一直保持较高的品质和产量,就会逐步积累更多的新用户,前景广阔。

早春育苗五大忌

1.早春育苗忌温度越高越好,需要适当调节各个节点的温度。棚室育苗,最难控制的就是温度,温度太低容易烂籽、出苗慢、出苗不整齐,温度太高,也会出现幼苗徒长和高脚苗等情况。总的要求就是出苗前想办法提高温度,促进早出苗和出苗整齐,出苗以后,需要及时想办法降低温度,防止下胚轴过度延伸。等到出现第一片真叶以后可以适当提高温度,促使幼苗加快生长。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放风等,适当降低温度,目的只是促进加快生长又不至于形成徒长苗。在分苗和移栽以前降低温度,增强适应低温能力,才能减轻缓苗过程。再次长出新叶以后又可以提高温度计促使按时达到壮苗标准。

2.早春育苗忌湿度越高越好,保持合理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在保护地育苗,底墒要充足,不能马虎大意。在此基础上,不能大水漫灌,防止降低。地温和出现积水,造成烂种和出苗期延长。育苗地保持见干见湿就行,不能湿度过大。在此基础上,保持土壤表面潮湿为宜,出现土层变白就需要浇水,但是浇水量需要进行控制,以土层5厘米达到水分饱和为度。

后期地温升高,浇水量可以适当加大,特别是开始通风以后,需要密切关注土壤温度和棚内湿度的变化,必要时需要洒水降温和补充水分。分苗以前需要浇水,减少根系损伤,分苗以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叶片萎蔫和保证根系密切接触土壤,闭棚增加空气湿度和温度,必要时进行遮阴。移栽以前控水,促使根系发达,在移栽前一天浇水一次,移栽后及时浇水。

3.忌撒播育苗,利用营养钵或者育苗盘进行育苗效果好。原来的育苗方式都是撒播或者条播,因为很难保持种子均匀分布,所以出现蔬菜苗整齐度差和幼苗质量差,移栽以后根系出现损伤,缓苗严重,也不利于培养优质大苗。

如今要么就是直接利用育苗盘进行点播育苗,要么撒播种子,然后在出现一叶一心以后开始进行间苗和分苗,确保幼苗株距保持一致,然后将大部分幼苗移栽到提前准备好的营养钵里面,因为这个时候的根系很小,营养面积小,分苗基本上不影响幼苗生长速度。在育苗盘或者营养钵里面,有充足的营养和光照,很容易形成适龄壮苗。

4.忌密度太大和光线太差。播种的时候需要根据种子大小、根系发达程度和营养面积确定合适的密度,切忌种子连在一起。种子密切接触,发芽以后就会出现根系相互缠绕在一起的问题,继而出现幼苗生长不良等问题。密度过大还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间苗,还浪费种子,直接是不合算。

育苗地选择很重要,不能选择通风透光不良的地方,也不能选择重茬地,也需要考虑地下水高低和排灌设施等,更要考虑棚膜质量和棚膜颜色等,也需要考虑保温性能和透光率,为育苗奠定基础。

5.忌通风量过大。蔬菜育苗最大的特点就是几乎所有的蔬菜幼苗都很娇嫩,怕低温、怕烂根、怕病虫害、怕干旱等,如果放风出现问题,很容易出现冷害和湿度太低等而出现闪苗现象。通风需要从小到大进行,需要选择无风天气和气温较高的时间段进行,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棚内温湿度,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出现前功尽弃的局面。

在外界气温达到不同蔬菜能适应的最低温度以后就可以加大通风量,直到露地蔬菜可以移栽的时候就可以逐步揭开棚膜,最后白天全部揭开农膜,夜晚适当覆盖。这样的幼苗在运输、出售和移栽过程中就很少出现萎蔫现象。

蔬菜育苗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真正掌握了蔬菜的最低温度、合适的湿度和光照环境以后,注意病虫害的预防,就可以每年培育出优质的壮苗了。

专业育苗者不能根据个人的喜好进行选择品种,而是需要考虑当地人的消费习惯,比如辣椒的辣味、西红柿的颜色和甜度、茄子的形状和莲花白的适口性等,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分期育苗,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基本需求,也要考虑旱地种植蔬菜的天气干旱等,替别人着想,才可以俘虏别人的心,这才是成功的基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