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毕生研究中国古典艺术文化:追忆SOAS与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的故事

 脩姱 2022-02-26

1952年,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为了推进对于中国艺术文化的研究与教学,将大维德基金会(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的全部藏品搬进了位于伦敦市中心伦敦大学总部区域的大维德爵士故居,此后便由SOAS开始托管,成为了集展览、阅读、学习为一体的中国艺术研究中心,同时,大维德基金会的主事人,亦由SOAS中国艺术研究的专家担任。

图片

Sir Percival David and Lady David in New York

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

图片

大维德花瓶(The David Vases)

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以大维德爵士的名字命名。他生前热爱中国艺术,以毕生之力搜集相关艺术珍品,被誉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中国艺术藏家之一。自1914年从孟买搬到伦敦后,他用了大约40年的时间收集了这些珍贵的藏品。大维德爵士致力于收藏中国艺术品和稀有书籍,并因此成为领域内的著名学者。

他的收藏集中在10至18世纪中国精美的陶瓷上。凭借他敏锐的学术眼光,他收藏了许多稀有藏品,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大维德花瓶(The David Vases)”,这是一套元代(瓶身刻有1315年的日期标识)专为寺庙制作的青花瓷器物;他还收藏了大量宋代的汝瓷,即12世纪初专为宫廷烧制的御用瓷器,色泽呈优雅的蓝色,这些瓷器目前仅此约有70余件,大维德爵士便藏有11件。

大维德爵士与SOAS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

图片

SOAS Stacey Pierson教授在大英博物馆

带领同学们观看相关展品

大维德爵士对中国艺术的喜爱不仅局限于收藏,他还是一位慈善家,曾于1930年资助SOAS开设了校内第一个「中国艺术研究」的学位课程。

20世纪50年代,他将毕生的收藏捐赠给伦敦大学,也因此帮助SOAS开展了中国艺术和文化的相关教学。2007年年底,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将所有藏品委托给大英博物馆。

如今,SOAS的老师们经常会带领本科、硕士课程的同学们亲临大英博物馆,以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