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蔬佳品莼与荇

 新用户07714572 2022-02-26

读叶绍均《藕与莼菜》一文:“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都吃莼菜,它本来没有味道,味道全在好的汤。但这样的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是令人心醉呢。”的描写,顿让人想起一个“莼羹鲈脍”的典故来。

据《晋书.张翰传》:“齐王囧辟(翰)为大司马东曹掾”,“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后人常用之作为思乡的典故。

明人袁宏道《越中杂记》:“肖山樱桃、鸷鸟、蓴菜皆知名,而蒪尤美。蓴采自西湖,浸湘湖一宿,然后佳。若浸它湖则无味。”“其根如荇,其叶微类初出水荷钱,其枝了如珊瑚而细,又如鹿角菜,其冻如冰、白如胶,附枝叶间,清液泠泠欲滴,其味香粹柔滑,略如鱼髓蟹脂,而清轻远胜,半日而味变,一日而味尽,比之荔枝,尤觉娇脆矣。”

蓴乃莼的异体,一名水葵,又名凫葵,睡莲科,水生宿根草本植物,生于湖泊河流之中,叶片橢圆略如马蹄,深绿或紫赤色,嫩茎和叶皆有胶状透明物质,与藤相连的叶苞处,分泌出一种粘滑透明的液体,如乳燕之唾液般晶莹,颤颤抖动,欲滴不滴。其食用部分乃潜于水中之芽瓣。《中华大字典:蔬名、生南方湖泽中,唯吴越人善食之,叶如荇菜而差圆,形如马蹄,叶及背皆紫色,柔滑为羹,花亦带紫色。”想是因水域或种属的差异呈不同颜色。宋词人周邦彦《暮山溪:“金萧玉管,不共美人游,因甚个烟雾低,独爱莼羹美。”其味之美可以想象。难怪袁宏道食后会大书感慨:“季鹰(张翰)为之弃官,不为折本矣!”

另处莼菜还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本草纲目》记载:它有消渴、温脾、下气、止呕、益胆、厚肠、安焦及解百药之毒的功效。

从以上文字可知,荇也是莼”一类的水生野蔬,《诗经.周南.关睢》:“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早在数千年前的先民就已经将荇菜作为一种食用野蔬。荇一作莕,又名接余。孔颖达《疏》:“接余、白茎、叶紫赤色,正圆、径寸余,浮在水面,根在水底,与水深浅等,大如钗股,上青下白,鬻(用开水略烫)其白茎,以苦酒浸之,肥美,可案酒是也。”

可见荇与莼虽同为水生野蔬,但还是有区别的,陆玑《疏》云:“莼与荇相似,叶大如手、赤圆,有犯者著手中,滑不得停,茎大如匕柄,叶可以食、又可鬻、滑美,江南人谓之莼菜或谓之水葵,诸陂泽水中皆有。然则莼与荇有大小之异,莼叶如马蹄之形,荇叶圆如莲钱,俱夏月开黄花、亦有白花者。”

于此可见,荇与莼不仅有叶之形状大小的区别,最根本的还是荇菜没有莼菜茎上的那种泠泠欲滴的白色胶状物,且食用方法也有差异,这当是它较之莼菜的逊色之处吧,其身价也就落后于莼菜了。

有些资料上说莼菜仅产于杭州西湖,但万水千山之外的四川凉山雷波县马湖也同样出产正宗的莼菜,我想这当是前人囿于交通不发达而孤陋寡闻所致之故。我国湖泊河流山川气侯近似者多矣,何处不生莼,只不过它处之莼未被人们认识和开发而已!

据《纲目集览》:“莼生水中,叶似凫葵,采茎可噉,三至八月茎细如钗股,名曰丝莼;九至十月渐粗,在泥中名曰瑰莼。"袁宏道认为“然莼以暮春生,入夏数日而尽,秋风鲈鱼将无非是,抑千里湖中,别有一种莼也。”很显然是对莼的了解不够。岂不知“莼根、羹之绝美,江东谓之莼龟(《酉阳杂俎.支植上》。”秋风起莼羹鲈脍正当时也。

叶绍均先生儿时,“在每条街的小河里、石埠头总歇着一两条没篷船,满仓盛着莼菜,是从太湖里去捞来的,象这样的求取方便,当然能得一餐一碗了。”这是何等的口福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