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汉的故事,从四大罗汉到五百罗汉

 泊木沐 2022-02-26

罗汉是佛教中的修行者,又称为“阿罗汉”。在小乘佛教中,罗汉是修行者能够达到的最高成就。按照佛教教义的说法,成为罗汉之后,可以不再遭受轮回转世的苦厄。随着大乘佛教的发展,罗汉有了新的“工作任务”,他们负责护法弘法。《弥勒下生经》中记载,佛陀涅槃的时候,有四大弟子担负起弘法的责任,这四大弟子就是早期的四大罗汉。

四大罗汉的名字全为梵文音译,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四大罗汉之后有了十六罗汉。首先记载十六罗汉的佛教经典是《入大乘论》,在这本经书中,记载了他们守护佛法的故事。从南北朝到唐代,佛教经典中关于罗汉的记载大多都是这十六位。唐初的玄奘大师从西域带回佛法,返回长安后开始翻译经典。他翻译了一本《法住记》,介绍了十六罗汉姓名,修行经历,样貌等详细信息。

《法住记》的记载为艺术创作提供了详实资料,画家们开始创作罗汉系列画作。为了便于信众百姓记忆,画家们在艺术作品中给十六罗汉都起了汉化的名字。比如长眉罗汉、坐鹿罗汉、欢喜罗汉、举钵罗汉等。有了汉化名字,让这些罗汉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极广。罗汉的艺术形象,在唐代基本已经定型。艺术家们结合了西域人的样貌与汉化僧侣服饰,创造出鲜活的罗汉形象。

传说唐代的王维、卢楞伽等人特别擅长画罗汉题材。王维就是那位号称“诗佛”的唐代大诗人,他精通佛学,喜欢绘画,是一位全才艺术家。遗憾的是,这些名家创作的罗汉图都没能传世,只能通过画论中的记载,想象他们作品的精彩程度。

唐末五代是罗汉题材艺术作品的创作高峰期,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画家们把十六罗汉增加为十八罗汉。艺术家的参与,让十八罗汉这个概念深入人心。有人分析,画家增加的两位罗汉是庆友尊者和玄奘大师,只不过这个说法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共识。五代画家创作十八罗汉的题材时,常会在画中添加陪衬人物。这样的创作手法,让画中的罗汉更加有亲近感,有利于这类作品的流传。

从宋代以后,十八罗汉就成了艺术创作中的固定组合。由于绘画作品的普及,寺庙中也开始为十八罗汉塑像。

五百罗汉的出处是佛教经典《法华经》,其中记载了佛陀的五百弟子。这五百弟子就是世人常说的五百罗汉。五代时期,吴越王曾经在天台山广方寺造五百罗汉铜像。此后,有很多寺庙开始修建罗汉堂供奉五百罗汉。传说宋代名家李公麟曾经画过一卷《五百罗汉图》,画中罗汉栩栩如生,令人心生膜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