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建社会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不仅有太子,还有皇孙,皇叔

 泊木沐 2022-02-26

封建社会的皇位是世袭制,一般是先皇驾崩,皇太子登基。在历朝历代皇太子的选拔都是一件大事,立太子或者废太子,都会伴随着一系列的斗争,甚至是性命相争。甲骨文中记载了殷商时期的历史大事记,学者们通过研究这些文字发现了一个秘密,在殷商时期继位问题十分复杂,既有兄终弟及,也有子承父业,还有侄子继位。经过初步判断出,在那个时代,继位过程中也会发生血腥事件,出现篡夺权力的斗争。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件争夺皇位的流血事件发生在唐代。李渊称帝之后,封他的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世民率兵在外征讨,在军中的威望极高,危及到了李建成的地位。一方为了保住太子的地位,另一方对皇位产生了觊觎之心,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终于爆发了。李世民在玄武门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这就是玄武门之变。经过这次变乱,李世民成为了大唐的太子,不久之后,李渊去当太上皇养老,李世民登上了皇位。

选择皇太子的时候特别强调出身排序,一般要立嫡长子。如果嫡长子病逝或者犯罪,才可以立其他的皇子。有的时候,皇太子死于皇帝之前,也会立皇太孙继承皇位。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20多个儿子,他在登基之初就把他和马皇后生的嫡长子朱标立为皇太子。公元1392年,朱标感染风寒病逝。朱元璋没有继续选择他的儿子成为皇太子,而是把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封为皇太孙。

一般情况下,皇太子早逝且留有儿子才会考虑立皇太孙,不过也有例外。在唐代就发生一件有了太子,同时把太子的儿子立为皇太孙的故事。按照古代传承下来的礼仪规范,只有嫡子没有嫡孙,这样的做法不符合封建社会的制度。只不过皇帝一言九鼎,他怎么想的,差不多都能做成。

除了有皇太子,皇太孙,还有皇太弟和皇太叔。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之后不久,他的母亲杜太后病危。杜太后在病榻之上逼迫赵匡胤立下金匮之盟,将皇位传给他的弟弟赵光义。赵光义也就成了皇太弟。故事还没有结束,后来,到了赵匡胤病危的时候,想召见他自己的儿子赵德芳。赵光义知道这件事后,阻止赵德芳进宫。第二天,赵匡胤就驾崩了。有人说,赵匡胤死于“烛影斧声”。

皇太叔顾名思义就是皇帝的叔叔会继承皇位,这个流程看上去似乎有点荒唐,不过在历史中的确出现过。唐武宗封他的叔叔为皇太叔,这位皇太叔登基之后被称为唐宣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