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要冷了,娘和爹那里也供暖吗?

 犁城文学小编 2022-02-26

四十多年前的仲秋,母亲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母亲说,那一天父亲去田里干农活了,下午舅舅骑着自行车从城里回来路过我家,与母亲说了一会儿话就离开了。黄昏时门外传来有小学生放学的吵闹声,母亲感觉她的又一个孩子即将来到世间,就开始自己做准备。

她先把一块白色塑料布铺到堂屋的地上,又拿来大盆,吃力地舀上凉水,然后用嘴衔去暖瓶盖,兑上热水;听人说剪断脐带的刀子是要消毒的,母亲便点燃煤油灯,一切准备停当,她就静静地等待自己的第六个孩子降临。

据说,人体最多只能承受45(单位)的疼痛。但在分娩时,一个女人承受的痛却高达57(单位),这种痛相当于20根骨头同时折断。在她最需要人的时候,母亲的身边只有她自己,婴儿呱呱落地,母亲支撑着拿起剪刀,在煤油灯上烤了烤,用尽全力剪断脐带;然后把新生儿放在温水中洗净,当邻居进到我家时,母亲早已经把我用小褥包好,放在了炕头上……

母亲一生坚强,很少去麻烦别人,虽然有时候她也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平,但是她老人家所有的事情,勇于面对、敢于承担。我的上面有两个哥哥,没有活多长时间就夭折了,那个年代每个家庭都会有养不活的孩子,苦日子煎熬着。作为母亲,生活的压力已经使她们不堪重负,亲骨肉的离世也早已经听天由命。但是日子再苦再难,还得要坚持走下去,不是吗?

现在条件越来越好了,双亲却不在了。连续两夜都梦见母亲,告诉她冬天马上到了,楼上要供暖了,来我家过冬吧!母亲不言语。睁开眼时才意识到,母亲早已经离开我了,泪水便不由得滑落腮边。母亲在世时,有时候会厌烦她的唠叨,梦中的母亲只是一个面影,从来不与我说半句话。我的年龄越长,越体会到了母亲的不容易。

有一次,与老家的一位大婶说起母亲,大婶说:“你娘这一辈子可不容易呀!前些年,要吃没吃,要喝没喝,也把你们拉扯大了,她是个要强的人!”

是呀!记得小时候在寒冷的冬季,村北边有很多外地民工挖德惠河,他们吃的是长条黑面卷子。母亲便用大铁锅熬玉米粥,大铁锅熬白菜汤,盛到两个水桶里,用棉褥保温,自己赶着毛驴车,送到十里地外的德惠河岸边,换取黑面卷子。有不少是民工剩得一口一块的干粮,那也金贵,因为我们当时大多数家庭都是吃玉米面饼子或者高粱窝头,面食即使颜色黑,也是人人渴望吃到的。母亲用她的勤劳和智慧,给家人改善了生活。

我们兄妹几个都是读书上学的,每学期几元钱的学费,对于一个贫穷家庭来说,也算是天文数字,母亲走访几家邻舍把钱淘换来,也从不说让孩子辍学的话,我的同龄伙伴,有不少小学没有读完就回家务农了。

记得我有一个亲戚,在城里的生资上班,当年进口的日本化肥,外面是一层特别软的白色布包裹着,里层是蛇皮袋。亲戚正好是生资的领导,这样就得到许多又软又密的白色包装布,母亲把它们洗净,然后又亲自动手染成蓝色,推销给左邻右舍,穿惯粗布衣裳的乡人,挺喜欢这又软又凉爽的布,人们可以做成裤子穿到身上感觉挺舒服,这样赚得钱作为我们兄妹的部分学费。

如今儿女都住上了楼房,出门有车、吃穿不愁,也不再为生活难心,母亲却不在了。儿女的生日就是娘的苦日,母亲一生同千千万万同时代的母亲一样,过得日子苦比甜多很多,但她们依旧坚韧的活着,直到生命的最后。

冬天要到了,娘和爹的那个家也供暖吗?

如果喜欢结缘我的新书《有风吹过》,

请把您的姓名、地址、电话发给我,红包赏赞即可。

定价30元,签名包递到家。

真诚感谢您的支持!!!(微信号:zhgcmms)

感谢文友鼓励!

感谢已经长大成人的学生支持!

感谢同事、同学朋友的不离不弃!

感谢单位领导的关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