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容忽视的感染:马尔尼菲蓝状菌病

 壹城时雨 2022-02-26
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余进教授等人在 Br J Dermatol 的 Image Gallery 版块发表临床图片,报道了表现不典型的播散性马尔尼菲蓝状菌病病例,一起来学习。

 病例资料


患者为生活在中国南方的 45 岁女性,因多发红色播散性肉芽肿性皮疹就诊,皮疹累及左面部、上肢及躯干。
HIV 抗体、HIV RNA、T/B 细胞计数与比例、抗 IFN-γ 抗体检测均未见异常。
经皮肤组织培养诊断为马尔尼菲蓝状菌病,确诊后予静脉两性霉素 B 治疗,10 周后皮疹显著改善。
图片


扩展学习


马尔尼菲蓝状菌病由双相型真菌马尔尼菲蓝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感染所致,可危及生命,常见于潜在免疫缺陷人群,特别是 AIDS 等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但亦可发生于湿热带地区居住的免疫正常人群。
此病高发于东南亚地区,尤其是泰国、印度东北部、越南、香港和台湾等,近年来中国大陆(特别是中国南方地区)患病数亦有增加。
有文献回顾中国大陆出现的马尔尼菲蓝状菌病病例,从 1984 年 1 月到 2009 年 12 月共 668 例,其中 99.4% 均报道于中国南方,这其中 42.8% 来自广西,40.6% 来自广东。
这些患者中,有 87.7% 有 HIV 感染,3.8% 有其他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8.5% 无任何潜在疾病。
泰国一项针对 150 例伴或不伴 HIV 感染的马尔尼菲蓝状菌病回顾性研究显示,所有患者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82%)、皮损(40.7%)、肝脾肿大(32%)和淋巴结肿大(33.3%)。
合并 HIV 患者更易出现发热和脾肿大,其皮损几乎均为脐凹性损害。未合并 HIV 患者更易出现骨关节感染(例如关节炎、间椎盘炎和骨髓炎),其皮损可为脐凹性损害、Sweet 综合征、皮下结节、皮下脓肿或脂膜炎。
图文:肺克不克肺
题图来自于原文
文转载自皮肤时间

参考文献
1.  Br J Dermatol, 177: e67. doi:10.1111/bjd.15774
2.  Mycopathologia, 2013, 175(1-2):57-67.
3.  BMC Infect Dis, 2013, 13(1):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