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因与人类起源:为什么说李辉的基因研究是对非洲起源说的迎合?因为他的指导理论就是非洲起源说

 澴川黄饮冰 2022-02-27

人类基因多样性是源头上的多样性还是演化途中突变产生的多样性很重要。如果是源头上的基因多样性,就是原始基因的多样性,这本身就是人类起源的多样性,也就是多源头起源。

这就关系到多样性与原始类型的定义问题。原始类型是根据多样性定义的?多样性是原始存在还是分化变异存在?

如果多样性是原始存在,开始就说了,这本身就是多起源说。

多样性是分化变异存在,这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同理。这就说明多样性不是原始状态,原始类型基因是共同的基因,是人类基因的底子。具有人类基因多样性的非洲,不一定就是源头,也就是不一定是人类的起源地。

人群的长期分离会产生基因的变异,地球环境的巨变会促使人的基因产生突变。人群的长期交流、融合和族群的战争与兼并,会促进基因的趋同。这就是基本道理。

​多样性得以维持的根本原因是人群之间的长期隔离,这才是如今我们在非洲看到人类基因多样性的原因。非洲原始人以各自隔离、不交融的自然状态而自然存在,所以基因的多样性依然能够存在。欧亚大陆人群发生多次交融和替代,所以欧亚大陆人的基因被多次改写、覆盖或淘汰,最后就具有普遍性和同一性。非洲人的来源,有非洲本土少量越过第四纪第一次冰期的人猿,也有距今90万年后误入非洲的猿人。因为非洲猿人和人猿没有收到青藏高原最后一次隆起运动的巨大应激效应的刺激,所以在智力的进化上是累积进化,而不是突击进化。智力的累积进化,时间漫长。科学家们认识到原始基因都在非洲,就把人类基因的起源地当做非洲,但是科学界没有意识到,这种思维是有问题的。


​原始基因就是源头,基因的多样性与源头的关系,是非洲起源说模型定义的,不是基因记载的。非洲起源说不是因为基因研究而提出,而是以非洲古人类化石比其他地方的化石早为基础提出的。这中间“露西”的发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露西”被称作“人类的祖母”。“露西”的基因是什么?没有见到过。

化石的形成与保存,与环境密切相关。唯化石论也是有问题的。

这里再次重复交代一下,对于中国人的人种起源,在1987年以前,全世界都公认中国人的老祖先是蓝田人和北京人。但是1987年后,美国科学家从不同的人种的148种胎盘中提取DNA研究,从而提出“夏娃说”,就是所有的人都是20万年前一位非洲女人的后代,这位非洲女人的后代在13万年前走出非洲,扩散到各大洲取代了当地居民。当时“夏娃说”在欧美十分盛行。也就是在这个期间,这个“夏娃说”被贩到了中国。“夏娃说”不是“原始基因”演化的结果,是现代人类基因反推(逆推)的结果。也就是说,从148种胎盘提取DNA研究,找出DNA的共性,然后把148种胎盘提取的基因的共性基因,认定为原始或起源基因。有没有古人类样本具有这个被认定的原始基因呢?没有。确定这个拥有原始基因的女人在非洲,非洲有这样的古人类标本吗?没有。至于20万年的时间,这更不知道原因了。


​用一位网友的例子:兄弟五人,老大外迁。网友的意思原始类型是5种。

我进一步推演,外迁的老大也生了5个儿子,会不会再产生5种类型?当然会。

从推演的角度看,老大弟兄五人的类型与老大五个儿子的类型是传承关系。但是几千年以后甚至几万年几百万后,谁是谁的祖基因?
​从源头上讲,要确定老大兄弟五人的基因与老大的五个儿子基因的辈分,关键在知道老大的基因,否则就无法搞清谁是源头基因。基因研究明显是做不到的。因为基因研究是逆推,不是从源头找起。或许基因可以找到老大基因与他的五个儿子基因的传承关系,但是老大与他的五个儿子的基因共性与老大与他的四弟兄的基因共性是等同的,但是老大的五个儿子与老大的四个弟兄的关系,基因可能读不出来,读不出来,导致的结论就是他们都是老大的儿子。


这就是我要说的,​因为理论上已经确定人类起源于非洲,所以基因的起始点也就放在了非洲,对基因的所有研究成果解释的开端就是“非洲”。所以所谓的基因研究,其实就是在非洲起源说的指导下开展的,简单说基因研究人类起源,就是对非洲起源说的迎合。

基因本身不会说话,它需要别人帮它说话。


​人类基因,应该起自“同一”,即单一起源;因分离而产生“趋异”(包括因地球环境的巨变产生突变),因“趋异”而产生人种的分化,人种的分化就是基因的多样性;长期隔离而不再交融,这种多样性就会长期保持,形成不同的人种。地理阻隔或者社会转型缓慢,人群之间没有发生相互交融或兼并,各自独立地存在,那么基因的多样性就会保持下来,但不一定意味着是原始类型。地理阻隔或社会转型快,族群之间的竞争激烈、兼并激烈多次发生,基因就会被覆盖、改写而导致基因趋同。


​除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非洲人以外的现代人的基因,是一直保持演化、融合的结果,是基因趋同的结果。


​实际上,基因多样性的原因或来源是多重的,多样性与“原始类型”没有多大关系。基因的原始性也可能是环境原因导致进化停滞导致的,基因原始与基因起源并不等同,原始基因的分布区不等于原始基因的起源区。

趋异在基因上可以找到,趋同在基因上找不到了。趋同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基因的单一性,也许是因为看到了结果没有深入研究原因。

以基因的多样性确定起源地,这就是理论错误的源头。只是搞基因的人没有意识到。原始基因就更不能有多样性。原始基因的多样性,意味着多起源才是正确的。

基因研究人类起源,指导的理论和研究的模型,是基因研究成果的解释和解读的钥匙。而理论和模型,原本就是“假说”。

那么李辉怎么研究的呢?在《人中国人的祖先,真的来自非洲吗?》,李辉的工具是“单倍群”。

李辉说:“单倍群”的概念与“单倍型”有关。由于Y染色体可以在男人个体中稳定遗传,如果某个现代人男性祖先有一个Y染色体突变,那么他的后代所有男性带有这个突变,是第1种“单倍型”,再过若干年他的后代出现中出现都2个突变,即第2种单倍型,以此类推。第1代单倍型是其他单倍型的祖先,其它单倍型都是后代,祖先型与所有的后代型合称一个“单倍群”。

这个追溯工具不管突变的原因,也不管是多个体获得同一突变还是一个个体获得某一突变,反正就认定一个个体获得1突变,然后遗传;再产生2突变,再遗传;再产生3突变;这就产生一个单倍群,这个单倍群的所有后代型都是1突变的后代。

接着读《中国人的祖先,真的来自非洲吗?》,李辉就直接摆出了他的结论“大额软质,全世界的Y染色体都属于一个单倍群,都来自20万年前东非某一个晚期智人男子”。这个结论的跨度有点巨大。

李辉也提出“瓶颈效应”,就是迁徙得越远 基因的多样性就会越少。这就是进一步巩固以“基因的多样性多”为基石把原始基因的起源地锁定在非洲。李辉实际抓到的是一把沙。所以把起源的出发地放在非洲,理论依据是有问题的。

无论突变1的获得者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在技术上把具有1突变的人视作基因祖先也不错,但是一个人的突变与一群人的突变结果显然不是一样的。李辉的单倍型工具追溯就不一定到非洲。突变1也可能是从非洲以外进入非洲就停滞进化而导致的。

突变也不是随机的。往往是在地球环境巨变或者气候巨变的促进下产生突变。那么突变的原因确定就关系到基因突变的地域的确定了。李辉的突变论前提假设就是突变是随机的,所以理论基础是有问题的。获得同一突变的人,也不可能是一个人。比如生活于大草原地貌上的古猿,就会获得站立起来的基因而演化成人猿(直立猿);青藏高原最后一次隆起运动就会导致青藏高原上的人猿、青藏高原周边地区的人猿获得人智而演化成古猿型智人。

李辉的推论是“出非洲说”,研究的是现代人的基因,现代人的基因分布不一定得到古DNA测定的支持。我目前也没有看到李辉拿出古人类DNA证据支持他,我推测是没有。所以李辉的基因测算和推测的基础也是有问题的。

但是,青藏高原最后一次隆起运动和第四纪冰期~间冰期交替模式是肯定的,对古人类的演化和现代人的锤炼作用是明确的。在当今对现代人三个智力层级的测定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以此为基石提出的理论应该是更可靠的。

我的人类起源,是从古猿型智人的诞生为人类起源的起点的。直立行走归入了直立猿。我没有把直立猿(人猿)看作人的出现,只看做人形动物的出现,是人类的前史。

最早站立行走的考古发现已经发布过了,李辉应该找来看看。

黄饮冰随笔2022022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