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好人没好报,坏人祸千里”,这句话其实说对也对,说错也错。 错,是因为自古因果不空,善恶终有报,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一个人只要造下了恶业,那总有一天会尝到因果报应的滋味; 对,则是因为善良分为“智善”“愚善”,恰到好处的使用善良,换来的便是源源不断地好运善缘,而愚昧无知地滥用善良,事情只会越来越糟糕,迎来不必要的麻烦。  常言道:“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时刻秉承一颗善良的心去待人接物自然是可嘉的事情,但是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在善意对待外在事物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让自己善良的心被磨灭。 善良既可以给自己带来善缘福运,同样也可以造成各种违缘,当自己捉摸不定,不知道何时为善时,就需要学会思考,学会用自己的智慧化解。 一般来讲,因果不饶人,一个人再善良,在这3种情况下也别善心泛滥。 01 面对固执己见的人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有遇到过这么一类人,就是当自己跟他们交谈沟通时,无论自己从哪个角度去分析问题,无论自己给出多么中肯的意见,但是对方怎么都听不进去,表现得异常固执。 如果发现自己身边有这样的人存在,不要犹豫,收起自己多余的善良慈悲,别去劝解,避而远之,才是上策。 一个固执己见,行僻而坚的人究竟有多可怕呢? 《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段记载,袁绍坐拥河南河北两大中原领土,拥兵百万,兵力上胜过对手曹操十倍有余。  然而出兵讨伐前,其座下谋士田丰劝其收兵,从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为袁绍分析了其中的弊端,但是袁绍恪守己见,根本听不进去,甚至还把田丰视为叛敌之徒,将其打入死牢。 最后果不其然,曹操兵力虽弱,但是是将士勇猛,以弱胜强,在官渡之战上大败袁绍。袁绍兵败之后,悔不听田丰之言,但放不下自己的颜面,于是把所有罪名都强加在田丰身上,派人送去白绫,令其在狱中自尽。 固执己见,尤其是“行辟而执”的人,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固执”,就已经称不上是正向的执着、坚持原则,而是在面对不同意见时,自尊心作祟,拒绝谏言,刚愎自用,甚至会演变成过分的偏执、执拗。  面对这种不听劝解,不能够从自身找问题找矛盾的人,最好还是奉劝自己,把善良收敛起来为好。 需要明白的是,越是思想敏感偏激的人,就越是忠言逆耳。外人的好心劝诫,在他们眼中,只会是一种讥讽,一种“嘲笑”,别人越是把问题看得透彻,把话说得在理,在他们看来,就越是把自己的无能无知凸显的格外清晰。 和这样的人说的越多,那无异于是在增添彼此之间的仇怨,等待对方怨念溢出之时,很难保证他们不会做出什么过激行为来伤害自己,诸多麻烦也就是这么不经意间诞生的。 故此,善良还是得分人分事而论,一个人如果心静不下来,那么哪怕自己说得再慢,说得再真,对方也依然听不进,这个时候就别再自找不快了。或许唯有适可而止,学会沉默,才是对彼此最大的尊重和成全,别真等到好心没好报,自己的一时善意还给自己招来了麻烦,那可真是太冤了。 02 面对薄情寡义之人  佛门有言:“二人世间难得。何等二人?一者,所不可为行恩;二者,受恩复报恩。” 这里的意思是说,世界上有两种人难能可贵,一个是施予恩惠的人,一个是知恩图报的人。 然而,在生活中有很多不懂施恩和报恩的孤情寡义人,如果我们将自己的好心好意托付于这种人身上,那这注定就是一场没有结果,不得善终的错付。 过去人们常说,“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用来形容与薄情寡义之人的关系,也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生活中心软仁慈的人,很难去做一些伤害别人的事。但是心软仁慈的人,却往往又会因为处处为别人着想,从而被一些薄情寡义之人所伤,不仅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还委屈了自己,成全了别人。  话可能说得有些难听,但这里想说的是,薄情寡义之人,其实早就已经良知泯灭,良心尽失。 这种人的生命中根本没有“同情”“感恩”可言,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人即不懂反馈恩惠,还有可能恩将仇报。 如果面对这种毫无自尊自爱的人,还能够理所当然的施予同情怜悯,那么这种善良未免也有些太可笑,太低廉了。 不管是出于自身的正义感,还是出于对自己的保护,当自己身边有薄情寡义之人围绕,当他们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时,我们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展现自己的锋芒,而不是用愚昧的善良,用情理去感化,在原则问题上要做到零迁就,零容忍。  学会以牙还牙的回击,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厉害,对自己有敬畏之心,在行为举止和生活中,他们才会有所收敛,才能避免诸多不必要的伤害。 现实本身就很残酷,不是所有的付出就能得到相应的回报,感情上“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负心人比比皆是,友情中“可共苦,难同甘”的表面兄弟也大有所在。 总而言之,面对这些人时,要想保护自己不被伤害,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会反击,学会拒绝。  每个人的善良都是一种珍贵的抉择,都不应该被他人拿来挥霍消费,对薄情寡义之人仁慈善良,到最后付出的感情得不到回应,也只会被自己的愚善弄得遍体鳞伤。唯有守住自己做人的底线,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才是真正爱自己的体现。 “薄情寡义”之人人皆恨之,但是遇人不淑同样也是人间常态,一次被骗可以看作是失策,两次被负那就是不聪明,不理智的表现。 人生在世,该仁慈时需仁慈,该狠心时得狠心,千万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要真等到有朝一日,自己尝到“心慈手软”的苦果之后,再来悔恨自己当初的愚昧,那就着实难令人同情了啊。 03 自己弱势,对方强势  所谓“事出常态,必有猫腻”,一个各方各面都优于自己的人,是不可能突然间在自己面前彰显出自己的弱态的。或许是真的有求于自己,又或者是另有企图,心怀不轨,想给自己下圈套,使绊子。 这个时候自己就需要有足够的察觉判断力,如果自己过于疏忽大意,一旦被那些居心叵测之人抓住空隙,利用了自己的善良,那无异于是在自讨苦吃,等到祸难临头再来后悔,也是为时已晚。 当自己需要面对这种反常现象时,首先要做的是冷静,不要过于鲁莽作决定,更不要被一时心软左右了自己的思维。保持头脑清晰,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评定其中的利弊,做好最周全的准备,确保万无一失之后再作决定,这才是绝对的明智之举。  或许很多朋友会对此产生反驳意见,认为有这种想法,是因为自己的心胸太狭隘,把别人想得太坏,把事情想得太复杂。其实不然。 之所以会这么做,不是因为我们活得太过于世俗,更不是因为心眼小,猜疑心重,而是受当下环境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这个社会太复杂,害人之心定然不可有,但防人之心更不可无。善良中带点防备,简单下留点心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上给自己留有余地退路,更是在保护自己,不让自己被伤得太深。 生活中很多人既是朋友,但同样也是对手,给自己的善良增添一道防备,并不等同于抛弃善良。  要想化解别人的心防,唯一也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彼此诚心相待,相互体谅,才能化解彼此的隔阂,将心比心。懂得人自然都懂,不懂的人,说得再明白,那也是徒然,还请自行领会。 善,永远是我们需要贯彻一生的美德,善良本身没有错,但是万不可滥用善心,把善心托付给一个错误的人,这其实也是一种无心之错。面对生活中诸多能善待自己,善待他人者,自当以雷霆手段,方显菩萨心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