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临床精要 (阴阳五行学说)2.1.3.【临床运用】

 昵称1Z7nN02j 2022-02-28

原创 宏五学堂 宏五学堂 2021-08-01 04:29

图片

图片

图片

【临床运用】

1.药食气味厚薄及其阴阳属性划分的意义

图片

从阴阳角度说明药食气味厚薄及其功效性能,对临床选药组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金元时代的医学家张元素对此作进一步发挥时指出,"气之厚者,阳中之阳。气厚则发热,辛甘温热是也";"味之厚者,阴中之阴。味厚则泄,酸苦咸寒是也"(《医学启源 。用药法象》)。

其临证意义可从《伤寒杂病论》制方用药窥其一斑∶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创制的经方,如柱枝汤类之辛甘发散、承气汤类之味厚则泄、乌头汤之气厚则发热、猪零汤之味薄则通等,均是秉这一理论立法,而为历代所师承。叶天士治胸中清阳不运,痰气凝阻之胸痹证,每宗仲景栝萎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方意,重用桂枝、薤白、生姜(或干姜)等辛甘发散之品以温通阳气,可谓是临床上运用"辛甘发散为阳"这一理论以立法制方的范例。

2."壮火"、"少火"的临床意义

壮火、少火之意古今有别。原文的本 义是指药食气味之厚薄淡浓、性能之峻平缓急。壮火指气味辛热浓烈而性能竣猛的药食,少火则指气味甘温平和而性能和缓的药食。

历代对"壮火"、"少火",有两种不同解释∶—种根据该节经文包含于讨论药食气味阴阳属性的内容之中,认为壮火是指药食中气厚性烈之品的性能作用,少火则指药食气味甘温者的性能作用,如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卷二谓∶"气味太厚者,火之壮也。用壮火之品,则吾人之气不能当之而反衰矣,如乌、附之类,而吾人之气不能胜之,故发热。气味之温者,火之少也。用少火之品,则吾人之气渐尔生旺而益壮矣,如用参、归之类,而气血渐旺者是也。"另一种解释则认为少火为人体生理状况下具有阳和、温煦作用之阳气,壮火则指病理状况下能损蚀人体阳气,灼人阴精的亢盛之邪火。阳和之火能够温养阳气,亢旺之邪火则不仅耗伤阴精,且也损蚀阳气。张景岳《类经。阴阳类》谓∶"火,天地之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万物之生,皆由阳气。但阳和之火则生物,亢烈之火反害物,故火太过则气反衰,火和平则【气乃壮。壮火散气,故云食(蚀)气,犹言火食此气也;少火生气,故云食火,犹言气食(即饲于)此火也。此虽承气味而言,然造化之道,少则壮,壮则衰,自是如此,不特专言气味者。"后一种解释从生理、病理角度阐释气、火关系.虽非经意.但却发挥了经旨,亦颇具临床意义。李东垣之"相火,元气之贼",以及朱丹溪"气有余,便是火"的观点都是对此处"气"、"火"涵义及其关系的发挥和应用。

图片

已无更多数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