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王安石《明妃曲》:为画工翻案,剑指帝王

 gaolaw878 2022-02-28

【古典诗词,新鲜解读】

王安石《明妃曲》:为画工翻案,剑指帝王

丁启阵

[转载]王安石《明妃曲》:为画工翻案,剑指帝王 昭君出塞   图片来自网络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著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

1

《明妃曲》为组诗,共两首,这是第一首。写作时间为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此前一年,调任度支判官的王安石,进京述职时,上奏万言书《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的主张。奏章中举出晋武帝司马炎、唐玄宗李隆基等人只图逸豫、不求改革、终至覆灭的事例,要求立即进行变革。但是,仁宗并未采纳他的变法主张。

猜测诗人当时心情,有类似宫怨(说“妃怨”或许更准确些)的成分。

2

王昭君的事迹,文献记载有一个渐趋丰富、生动的演变过程。

《汉书·匈奴传》记载:竟宁元年(前33),呼韩邪单于来朝,自称原意做汉朝女婿以加强亲密关系。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明君赐之。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呼韩邪归国时的送别会上,汉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昭君之所以在五女之列,是因为她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

《琴操》记载:王昭君……年十七,仪形绝丽,以节闻国中,长者求之者,王皆不许,乃献汉元帝。帝造次不能别房帷,昭君恚怒之。会单于遣使,帝令宫人装出,使者请一女,帝乃谓宫中曰:'欲至单于者起。’昭君喟然越席而起,帝视之大惊悔。是时使者并见,不得止,乃赐单于。单于大悦,献诸珍物。

葛洪《西京杂记》记载: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图案,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同日弃市。”

《世说新语·贤媛》记载:汉元帝宫人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赂。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从一桩普通的和亲,到皇帝见色后悔,到画师受贿舞弊,严惩画师,明显有小说家添油加醋的成分。

3

昭君出塞故事不断丰富、生动,既迎合了市井民间听故事喜欢情节曲折、紧张的心理需要,又切合了骚人墨客借机发泄怀才不遇感慨的情感诉求。因此,历代咏昭君的诗歌作品非常之多。王安石的《明妃曲》堪称其中的佼佼者。

《红楼梦》作者借薛宝钗之口称赞此诗:“做诗不论何问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即如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寿的,又有讥汉帝不能使画工图貌贤臣而画美人的,纷纷不一。后来王荆公复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永叔有'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二诗俱能各出己见,不与人同。”

4

春风,指王昭君的脸庞。用语源自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画图省识春风面”。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两句值得特别注意。昭君是临去悲愤,花容失色;汉元帝是见色起意,不能自持。可怜的女子,猥琐的帝王,两者形成强烈的对照。

“可怜著尽汉宫衣”,诗人本意是表现王昭君对祖国的苦恋之情。有人把它联系到胡人、汉人(夷、华或者说夷、夏之辨)的区别不在血统而在文化上,也有一定道理。由此可见,王安石的见识境界的确比一般文人墨客要高明。

阿娇,汉武帝陈皇后的小名,失宠后被禁闭在距离汉武帝居住处很近的长门宫。《史记·外戚世家》记载:早年,刘彻娶长公主之女陈氏为妃,在长公主的帮助下,得以册立为太子。刘彻登基后,封陈氏为皇后。后来恩宠渐疏,武帝将其废黜,立卫子夫为皇后。

青冢,杜甫诗中有“独留青冢向黄昏”及“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诸句,这里系借用其意。相传昭君墓上的草常青,故名青冢,在今呼和浩特市南。

5

既然是组诗,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里将其二摘录如下: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捍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其一中,王安石主要表达了如下的意思:造成王昭君远嫁匈奴、饱尝思乡痛苦悲剧的元凶并非画师毛延寿,而是帝王恩宠的反复无常。点睛之笔是“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和“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写出这首诗后,王安石显然意犹未已,接着又写了第二首,主要意思通过“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两句加以表达。表面上是肯定了匈奴单于对昭君的恩宠之情,实际上是对汉帝的薄恩作了进一步的谴责。

综合两首诗,主要内容是:表现昭君下嫁匈奴单于时的落寞神情,远嫁匈奴途中的煊赫与落寞,身在匈奴时的孤独心情,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死葬他乡的凄凉,为画师翻案,谴责汉帝的薄情寡恩。可见,王安石的过人之处在于勇气:只有他,敢于把批评的锋芒直接指向最高统治者。

王安石的这种勇气,是一块试金石、一道分水岭,喜爱者推崇备至,反对者则觉其“持论乖戾”(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2018-1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