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父亲看病

 佩君的文艺营 2022-02-28
父亲手摔伤了,五月中旬的一个周末带他去医院。
带父亲出门,得趁女儿珠珠睡着之后,倘若她醒着,一定会吵闹着一起去,医院病菌多,我并不想让她跟着一起去凑热闹。
下午两点左右,我正迷糊着躺在床上,小徐上来推我一下:“时间到了。”我一愣,随即想起来去医院的事情,一边打着哈欠,一边起床,让父亲找件长袖衬衫当防晒衣,他找不到,打电话给母亲,我索性打开衣柜,上下翻一番,找到一条丝巾,搭在身上,算是了事。
于是催促父亲出门,只见他埋头在衣柜里不断搜寻,没多久,找出一件淡蓝色类似工厂制服一样的衬衫递给我,我匆忙穿在身上。宽宽大大的衣服和极不协调的围巾混搭在身上的一刹那,我感觉自己像极了母亲——穿的粗糙,赶着去办事,哪来那么多讲究?
到医院门口,工作人员坐在临时搭建棚子里冲人来人往的人群吆喝着:“健康码,出示健康码!”父亲率先拿出绿码,展示给对方,顺利通行。我踟蹰着问工作人员,“从杭州来,健康码是杭州的,你们要看吗?”对方呆滞一秒,然后改口说:“出示身份证也可以”我打开支付宝“喏,电子身份证,给你看下”我晃了晃手机,对方挥着手,放我通过。
忙里忙慌一进大厅,发现空无一人,感觉有点不对劲。
父亲顿了顿说,哦,咱们走错地方了,这里是急诊,门诊在隔壁。
到了门诊,人声鼎沸,这才对嘛。窗口外密密麻麻的人正如蚂蚁一样排着队,看样子要耗费很久时间。我让父亲加入排队大军,然后跑去一旁的自助挂号机旁边,问工作人员是否可以直接在机器上挂号,他指导我,一番操作之后,机器吐出长长的挂号单和就诊卡。
我冲去父亲所在的队伍,他只移动了一点点。
两人来到三楼,还没轮到我们,医生办公室门口的长椅上三三两两坐着等候的患者,我们也一屁股坐上,累倒是不累,只是要等。时间一点点的流逝,医生办公室里的人只多不少,我时不时进去看看,众人像是小学生一样围住医生,听医生问询。围观者有的是已经拿完报告等待医生复诊的,有的是刚来迫不及待想要医生早点诊断,还有的是病人家属,跟我一样,纯粹陪同。
站着更需要体力,且发现围观医生比纯粹等待还要考验耐心,便退回到长椅上,和父亲说,再等等,聊聊天算了,还没那么快。
前面排队十个号,那天下午一共等了一个多小时。
轮到父亲时,医生问:“怎么了?”
“手摔肿了”
“几天了?”
“好几天了…”
“好几天是几天?”
“周二摔的”我站旁边补充。
医生掰着手指头若有所思“123…那就是五天”,随即露出不满的神情,“过去这么多天,怎么今天又想起过来了?”父亲尴尬的笑:“我女儿今天来了,带我过来…”医生看着电脑头也不抬的继续问“哦,女儿来了带你看你才来,不然就不来是吗?”父亲脸上赔笑,没有回答。
这话一听,语气不对,但从医生的角度来看,身体有毛病了第一时间来医院是理所当然的,等女儿过来才肯来医院,明摆着把自己身体不当回事嘛。问这样的问题,也不奇怪。
围观者多,我站一旁解释道:“我父亲那个工作有点忙,所以今天才带他过来…”
医生不响了。
过一会又问“医保本呢?”
“没有医保本,头一次来”,这次我抢先回答了。医生打开电脑,手指在键盘上飞舞,不一会儿打出一张病例,嘱咐道“先去交钱,然后拍片。”
我带着父亲从医生办公室出来,向一楼大厅走去。
想起有次我去杭州的市一医院急诊科,医生的周围也围满了病人,急诊看病,等待机器叫号是一回事,实际现场就是另一回事,比如轮到你那个号的同时,做完检查的病人也回来了,纷纷站在一旁等待合适时机将病例递给医生,而医生通常选择都很随机的,你要是不想干等,势必要做那个主动出击的人。
在医生“唰唰唰”写完病例,交代病人各项注意事项后,眼疾手快表情虔诚,一手将病例递过去,同时肢体语言要向医生靠近,越近越好,至于尺度,不要让医生反感为妙,医生嘛,宅心仁厚,一般不会拒绝。
因为你平常去医院不是没见过,急诊多忙啊,眼睁睁等别人一个个看完,等待医生来主动问你,那恐怕天都要黑了。记得当时有一幕很辛酸,两个一看就是农村来的大叔,似乎是头一次来这种地方,衣衫褴褛,一脸朴素,一直站在门口干等,殷切的目光期盼着医生能叫到他们的号码,但急诊室水泄不通,一会儿推轮椅进来的,一会儿住院部转来的,一会儿腹痛马上就要一泄而出的,谁有空来叫你,既然大家都来急诊,谁的病能等?
那天因为着急看病,也不知道他们等到什么时候。
带着父亲做完各项检查,领完报告,拿去给医生,他周围又挤满了人。
这次父亲自己挤进去递给医生病例,医生忙了一小会儿,病例一直递着,忙完了,周围瞬间多了几个递病例的患者,医生随手接过去。大致看了看,解释了为什么会肿起来,说是拉伤到里面的经络,不能马上就好。开点消炎和外面涂抹的药,注意观察,交代完毕,前后两分钟,看病就结束了。
两点左右出门,四点半结束,出了医院大门,顿时松了一口气。
从我自身来说,有一次去市二医院做个小检查。那天一位年轻女子排在我前面,她想做个B超,医生两手一摊说,现在做不了,即使现在做,因为受女性身体内分泌影响,结果不准,最好例假结束后,第二周来做,结果相对准确。好不容易来一次医院,结果还不能做检查,女子有点失落,还想争取什么,医生有点不耐烦,不是说了吗,现在做的结果不准,你做了有什么用,还浪费钱。
女子没办法,只好听医生的劝告,离开了。
轮到我时,刚说了两句,医生便打断我,刚才和前面那个人说的时候,你听到了吧,现在做不准确,还是到时间了来比较好,医生简明扼要。
一定得到那个时间?
当然了,B超要约的,当天来又不一定当天立即能做。
想到医生和前面女子沟通那么久,两句话就打发我,便向他提出质疑照你这样的逻辑,假如问题很严重了,也得等到你说的那个时间,再来慢慢排队,然后等到你B超室空了,再进去检查?
这位医生不高兴了,真要那么严重,你自己难道没察觉吗?还用得着检查来检查去,你早就叫120的呀!语气颇为不快。
我不想与他争执,拿了病例,起身离开。
医生这样的职业,生死场面兴许见了太多,明明可以好好说的话,非得别扭着说出来,老让感觉就是高人一等。
可是换个角度想,一天看上百个人,医生也是人,会疲惫,会烦躁,兴许你运气不好,正好撞枪口上了。
基于这些林林总总的印象,有病也不想第一时间去是难免的,总想拖一拖,直到最后不能再拖,才不得不去医院,而最后难免延误时机,会遭到医生一顿谴责。
在意才会说你,否则你病再严重,和我有啥关系?表面看上去的医患,其实剖析来看,都有数不清的种种原因。
凡事都要去计较吗?罢了吧,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换位思考,事情不会变得太糟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