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做了几年母亲

 佩君的文艺营 2022-02-28
转眼女儿珠珠即将四岁,做母亲的身份伴随四年。
从前想,将来自己要是有女儿,就把所有的温柔和爱都给她。截止目前,虽然没能全部做到,仍全力在做。但儿时没有被温柔对待过,故而一直摸着石头前进,往往掌握不好分寸,有时难免陷入自我怀疑。
在产生情绪的情况下教育孩子,时有发生,事后会静下来反省自己,哪里做过了,哪里需提升。毕竟,做母亲没有什么标准可以参考,而且每个孩子不同,即便有现成答案,很难完全照搬照抄。
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做了几年母亲。现在女儿经常向我表达:“妈妈,我爱你。”说实话,很难分清小孩是因为讨好还是真正有感而发,不过,小孩的世界充满纯真,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有什么说什么,难以违心。
以上这些,并非美化自己做母亲一职多么出色,多么完美。相反,这条路注定是艰辛的。艰难的地方在于,总要在本性与理智之间搏斗,掌握平衡极其不易。

与上一辈母亲将自我完全奉献给家庭,忍辱牺牲意难平,郁郁寡欢度日来看,如今我们这一辈,似乎轻松不少,至少家里有老人帮衬,有自己的工作,甚至还有块内心的自留地。但只要想孩子能够身心健康,幸福快乐的成长,就必须要亲力亲为、毫无保留的付出。

没有这种付出,想拥有高质量的亲子关系,无异于天方夜谭。

作为母亲,时时告诫自己,有两点今后务必做到。
第一,不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第二,不要拖孩子的后腿。
我小时候一直被比着长大,而且常常成为被比下去的那个。被比的因素不同,对象不同,随机进行。比如别人个子比我高,哪个小孩能说会道,心眼比我好,成绩比我优秀。以至于大多数的我,上不了台面。走在太阳下,常常看到阴影的那一面。与之为伍,我总认为自己是人群中垫底的那个,尽管事实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那时的我,一直羡慕有父母为自己兜底的同龄人。虽说不一定需要,但那种踏踏实实营造的安全感,坚实如堡垒般的后盾,总是内心安定的源泉。你至少不会担心,自己正专心做某件事呢,家里忽然炸雷了,等你焦头烂额的去填平。
与之相较,自己就是那种光脚跑的人,不管路况怎么样,是踩到滚烫地面,还是不小心扎到玻璃渣子,或是泥泞不堪,脚上的泥浆甩到头皮,总是要一路风尘仆仆,翻山越岭装作若无其事的继续。
到底因为用尽全力,耗尽力气,旧伤附带新伤,一路跑一路结成痂,最后成为身体的一部分,与时间一同消失不见。终于头破血流,连手带脚,硬生生劈出一条羊场小径。
自顾自怜是没用的,对于成长过程而言,那是奢侈品。
经历风雨,不断磨练,能力增长的同时,心不断变得坚硬。直至最后,变成全新的自己。而跑到脚底生出血泡的这条路,终于没人可比了。心里,竟然也不觉得多么开心,被作为陪衬而长大,很难打从心底认同自己值得,值得快乐,也值得拥有幸福,会情不自禁的陷入虚幻怀疑。这条路实在太久,终于撕扯着、别扭着,僵硬的抵达。
自己千辛万苦,打断筋骨粘连皮的挣扎旅程,不想孩子重蹈覆辙。
不拖孩子后腿的做法,参考电视剧《小舍得》南俪的家庭,当孩子想要上进,努力想证明自己,想要上补习班。家长的做法不是打压,遏制,阻挠。尊重并支持孩子的决定,不轻而易举的反悔,瞻前顾后,举棋不定。给孩子营造的不确定,充满怀疑的陷入内耗,使原本看起来触手可及的东西变得高不可攀。
做到这点,需要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而不是家长原地踏步,指望孩子拉自己一把。当孩子有能力,拉一把是顺其自然,倘若他自己仍被围困,赤手空拳的披荆斩棘,哪有精力顾及?
当代父母需要有这种自觉意识,但这种觉醒真的难,就有父母拿孩子作自己的面子,既想面子好看,又想里子舒服。反正孩子怎么都会长大的,不是吗?
做父母不用考试,保证基本的吃穿用度,不就好了?孩子是活生生的人,需要不仅是物质,还需要温暖,关怀,和善,更需要原则,坚持,规矩。
贫瘠坚硬的土地长得出浑身带刺的仙人掌,长不出参天大树。做家长擦亮眼睛,看清事实,不用长吁短叹,倒了八辈子血霉一样,孩子又没要求你,非出生不可?
生命的猝不及防在于,是仙人掌与大树,无法把控。
还有从石缝里挤压出来的植物,身处悬崖峭壁,生长环境注定艰难。可人生在世,有谁容易?羡慕同龄人可以有兜底的诉求成为过去。复盘自己的成长之路,至少保留内在生命力,正因如此,恰恰说明它的珍贵。
不言而喻。
作为家长,你相信孩子是什么?是一颗珍珠?那就从沙子开始,给予时间磨砺,而非频频中断,随便打乱生长过程;是一颗星星?就要耐心等到天黑,当白天远离,黑夜降临,漫天星斗,光辉熠熠,你才会看到它忽明忽暗的光芒。
女儿三岁后,我们有一次打车出门,走在路上时,我忽然心血来潮问她:“珠珠,长大想做什么啊?”孩子一脸天真的回答:“我要做个普通人。”听完我一愣,沉吟一会儿,若有所思的说:“普通人好。我们都是普通人。”
作者佩君,居杭州,喜文字,好读书,
至今写五十多万字,85后职场妈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