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一种“雷达”用于作战,古人真聪明

 耳东话史 2022-02-28

在现代战争中,雷达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他能够通过无线电的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的空间位置,也就是让人能够在远处监控敌人的一举一动,若是敌军有进攻的举动,便能够第一时间被察觉,让人有充裕的时间做出应对措施,事实上,雷达被投入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如果要说咱们中国人早在2000年前就已经发明了雷达,你可能不信,当然,就连蠢哥自己也不信,因为咱们的老祖宗发明的“雷达”是打上了引号的,他们只是发明了两件功能类似于雷达的东西,在那个时候就能够有如此超前的思想,可见咱们古代中国人的智慧之高。

(二战雷达)

相信各位都应该看过《葫芦娃》的故事,其中这二娃就有着“顺风耳”的能耐,他能够在千里之外听到和看到敌人的动向,说白了,他就是一个活体的雷达,然而动画毕竟只是动画,古人们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又怎么可能研制出与雷达有着同样功效的道具呢?那只能说“科技不够,智慧来凑”了!

(箭袋)

咱们先看看年代比较近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被记载于沈括的《梦溪笔谈》之中,其中提到的工具非常简单,也并非什么高科技产品,而是在战场上随处可见的弓箭袋,和玩意有啥用呢?通常情况下,它毫无疑问就是用来装弓箭的,但若是把弓箭抽空,它就能被用来当做“雷达”,当然,这听起来有些玄乎,一个破箭袋难道还能监测敌军动向?你先别着急,待蠢哥介绍介绍这箭袋的用法。

首先,这箭袋可不是装在身上就能够有监测敌军的作用的,士兵们要做的就是用这玩意当枕头,用《梦溪笔谈》的原话来说就是:“附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这是什么道理?睡在箭袋上就能监控敌人?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虚能纳声”,箭袋能够接收从远处传来的声音,从而让枕在箭袋上的士兵听到远处的动静,起到“雷达”的效果,这方法的确是可行的。

(罂)

不过沈括已是宋朝时期的人,他所记载的“雷达”也并不是咱们中国最早发明的“雷达”,在《墨子·备穴篇》中还提到了另外一种监测敌人的方法,那可是在春秋时期,算起来已经是距今两千多年前了,在那时候就有人发明了相当于“雷达”功效的道具?说出来你可能又不信,但它就真这么实实在在的存在于史料之中,在《墨子》中记载道:“令陶者为罂,容四十斗以上,固顺之以薄鞈草,置井中,使聪耳者伏罂听之,审知穴之所在,凿穴迎之。”这是什么意思呢?

(古代城池剧照)

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在城池周围挖一些井,然后放入罂,这罂的大小也有严格的要求,必须在四十斗左右,然后再在那罂口铺上一层薄皮,不过由于年代久远,这玩意可不能主动报警,最重要的一步来了,将军还得安排士兵趴在那罂上听,若是有动静,就说明有敌军在附近挖坑道,这样来达到“雷达”的效果。

其实细心的朋友已经看出来了,这两种方式其实都有一点像咱们儿时做过的游戏,就是用一根绳子去穿过两个一次性杯子,这样就能够做出一个简易的“电话”,道理其实都差不多,不过不得不再次感叹,能够在两千多年前就制作出这种“雷达”用于作战,咱们的老祖宗们真是太聪明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