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实现人生理想两度出塞,唐代边塞诗人岑参

 泊木沐 2022-02-28

岑参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写的边塞诗很好,写出了盛唐时期一个强国的军事实力。岑参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他家中的长辈曾经官至宰相。不过他出生的时候,已经家道中落,成为一个普通的贫寒子弟。岑参30岁的时候通过科举考试正式进入官场,一开始只是一个八品小官。他要光复家族的荣耀,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为了能够实现人生理想,最快捷的办法就是去大唐的边境,在战场上建立功勋。

为了实现抱负,岑参曾经两度出塞,在沿路之上他根据自己的见闻,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岑参第一次出塞是在他35岁的时候,被派往安西幕府任职。唐代的安西是指新疆库车一带,岑参从长安出发,踏上了漫漫征途。前往安西幕府的路上要经过戈壁滩、大沙漠,在这些荒无人烟的地方,他见识了大唐疆土的辽阔,也体会到戍边将士的艰苦。岑参走了两个多月,才到达安西。他回忆起沿途的经历,写下了“平沙万里绝人烟”的诗句。

在安西幕府任职期间,岑参经常要跟随军队一同在前线巡视。在艰苦的环境中,他格外思念富庶的长安。理想与生活的落差,激发起他创作的兴趣。他把自己在安西的生活、工作、情感变化都写成了诗句。在《安西馆中思长安》一诗中写道,“寂寞不得意,辛勤方在公。”建功立业的想法很美好,但艰苦的生活环境实在是太折磨人了。岑参是一个文人,他即便自幼家贫,也没有经历过这样艰苦的环境。所以他在诗中似乎忘记了实现抱负,只剩下诉不尽的思念长安。离开安西之后,岑参返回长安,在终南山开始了隐居生活。

此时的岑参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他还想再拼搏一次,于是他第二次出塞,前往北庭幕府。北庭同样远在新疆,岑参再一次踏上了漫漫长路。这一次岑参走了将近半年,才到达北庭。出任判官一职。有了上一次的出塞经验,岑参对北庭的生活还算适应。当感受不到艰苦,人的心情也会好转起来,在这里岑参写了很多鼓舞士气的佳句。北庭幕府的军事实力十分雄厚,威震西域小国。岑参在这里感受到了泱泱大国的豪气,让他似乎看见了光明的未来。

当时西域小国喜欢依附大唐,谋求大唐的庇护。岑参偶尔也会代表北庭幕府出使西域小国。西域的音乐舞蹈和大唐不同,面对新鲜的艺术形式,岑参感到十分新奇。他写过一首《赵将军歌》,描写的是大唐军人和西域将领欢聚的场面。在盛大的聚会中,双方举行博弈活动,通过友好的方式一决胜负。在这一时期,他写了一首描写西域风光的名作《走马川行》。“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从诗中就能感受岑参并没有被艰苦吓倒,他要歌颂这里的奇美风景。岑参最远到过天山,还去过热海。由于有亲身感受,他的诗作格外有吸引力。

岑参的传世诗作大概有400多首,约有六分之一是描写边塞的作品。从这些诗中,可以感受到一位盛唐诗人的人生梦想与守卫边疆将士的无私奉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