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肾气丸验案: 面部黑斑(黑变病)

 负鹏载舟 2022-02-28

【方药】干地黄八两(24克) 山药 山茱萸各四两(各12克) 泽泻 牡丹皮茯苓各三两(各9克) 桂枝附子(炮)各一两(各3 克)

【用法】上方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味,加至二十五味,日再服(现代用法:研末,炼蜜为丸,每服6~9克,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或作汤剂,水煎服)。

【原文】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十五)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十七)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三) 、

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十九)

【解说】本方主治肾气(阳)亏损,命门之火不足之证。命门真阳,有肾间动气之号,《难经·八难》称此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若命门火衰,真阳不足,则变生诸症,不可胜数。夫阴阳互根,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故方中以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滋阴以济阳,正如张景岳所说:“善补阳者,必于阴利肾气鼓生。本方补阴助阳,水火并补,大生肾气,凡肾之精气不足之证,皆可运用。

【运用】

面部黑斑(黑变病)

戚元勋医案:王某,女,51岁。家庭妇女。1981年5月6日求诊。前额部及两颞侧,发现黑斑已1年,初起有瘙痒感,近来逐渐颜色加深扩大,伴腰酸,膝软,头痛,食欲减,舌质淡,脉沉细。查:额部有2X 2厘米大小,两颞部各有2×1厘米大小,边缘模糊的深褐{BANNED}素斑,斑外围似有毛细血管扩张,尚可见弥漫性角化,过度性粉尘样鳞屑,腋、脐等部有色素加深,诊断为“黧黑皮黯”。此乃肾气不足,肾色外泛所致。治拟温阳益肾。

处方:熟地黄30克,山药10克,山萸肉lO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炮附子5克,桂枝5克,15剂。

药后腰酸,膝软,头痛,食欲减退等自觉症状消除,舌质变红,局部色黑转淡。改汤为丸剂,用肾气丸,每次10克,1日3次。连月艮1月,两颞皮肤由深转淡褐色,范围亦略缩小,连服3个月,面额、两颞部褐色退净,诸症痊愈。

(湖南中医杂志1991;<3>:30~31)

按语:本病西医诊断为“黑变病”。患者年过七七,天癸已绝,肾气日衰,腰为肾腑,肾虚则腰酸膝软;肾虚不能生髓,骨髓空虚,故有头痛;肾气不足,肾色外露,致发黑变。当补肾中精气,俾使肾气充盛,其真脏之色内涵,则病自愈。

【补述】内服肾气丸致过敏案:周某,男,54岁。1989年1月7日以“右肾挫伤,,而收入院。入院时右腰刺痛,弯腰不利,仰卧转侧困难,小便灼痛,舌红苔薄黄,脉弦。尿常规:红细胞(卅),余(一)。经服中药症状逐渐缓解,40天后已能下地较自如地活动。此时逐渐出现腰背部酸胀冷痛,腰脚痿软,双下肢畏冷,双小腿及足凹陷性肿,午后及夜间尤甚,小便清长且频数,舌淡胖,脉沉细等症状。辨为肾阳虚,予金匮肾气丸2瓶内服,每日3次,每次9克,淡盐水送服。服药1周后双下肢畏冷,双胫、足凹陷性肿等症状有所缓解,但在服药第8天病人突发全身骚痒,起红色斑疹,略高出皮肤,不透明,不流脓,不流水,伴阵发性地出现心悸。急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电轴左倾。嘱立即停金.匮肾气丸,并予抗过敏治疗,症状在5天后完全消失。为了证实此过敏系服金匮肾气丸所致,在过敏症状完全消失2周后,再按原法给服金匮肾气丸,6天后又出现了前述过敏症状,在立即停药4天后诸症方失。(辽宁中医杂志1990;(3):23)

按语:金匮肾气丸用途极广,鲜有致过敏者,故录此案以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