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最喜欢刷那个人的朋友圈(梁平)

 朱觉超 2022-02-28

    ◎简丹

    你可曾见过,晚霞满天,金黄橘红深蓝糅合在一起,温柔地撒进大大小小的池塘,光和影交相辉映

    ……

    你可曾见过,满树红红艳艳的木棉花。春天一到,棉花宝宝躲在树枝上,偷偷看树下学子,偶尔洒下丝丝棉絮,点缀青春年少……

    你可曾见过,百年老宅里,青砖映绿草,繁花衬新墙。美人倚栏杆,游人穿古巷。沉寂了一个世纪荒草丛生的宅子,变得生机盎然,其乐融融……

    你可曾见过,嘴巴可以放得下拳头、半人高的大鲈鱼,渔民抱着它,在池塘里笑开了花……

    你可曾见过,夜幕下江水如龙,穿梭于高楼广厦间,映着街灯、映着货船、也映着散步人的笑脸

    ……

    这就是桑基鱼塘、九江中学、吴家大院、江滨大道和丰收的加州鲈产业,这就是美丽的南海九江。

    由于种种一言难尽的原因,我已经三年没有见过九江了,但我未曾停止过想念,在漆黑的深夜里,我一遍遍地刷着那个人的朋友圈,时而惊喜,时而感慨,时而微笑,时而落泪。

    我虽未曾亲历九江镇三年变化,但因为成为了他的微信好友,从此,在他的朋友圈里,看着九江变得越来越好。这个人,就是梁平老师。

    他是南海电视台《文旅岭南》节目力推的守艺人:每天背着摄影包,随时随地将镜头对准九江的人文风俗、群众的美好生活。脚步匆匆,不停学习、不断分享。

    他是不忘初心的共产党员,从傻瓜机到专业的单反相机、无人机,20多斤的摄影包,一背就是十多年。

    在他的镜头下,九江女子龙舟驰骋江河、奋勇当先;加州鲈鱼喜获丰收、销往全国;江水滔滔、码头繁忙;河涌一年比一年清澈,高楼一年比一年多,村民生活蒸蒸日上,齐奔小康乐融融。若不是深深地爱着这第二故乡,又怎么能拍得如此感人呢?

    他是我初中求学时(儒林中学)的团委书记。当年我参加了儒林笔会(作协)组织的活动,竟然在群里“偶遇”梁老师。我印象中的梁老师,一直是这样奋勇当先,引领学生的。

    那年我刚上初一,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理,去应聘校园广播站站长,意外当选。在组织校园活动的过程中,梁老师看出我自信心不足,就亲切地对我说:你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眼光,放开手脚大胆地去做吧,让认同你的人都能为你鼓掌。这句话解开了我的心结,我开始尝试策划新的广播节目、新的人员安排。为了让广播站的播音员能更团结,梁老师自掏腰包,组织了一次团建活动,放手让我们组织策划、开派对。在他的大力支持下,校园广播站越做越出色,变着法子给同学们传递各种各样有趣的信息、最新的时事等,那时广播站得到师生们共同称赞。

    像梁老师这样奋勇当先的共产党员,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他们走到哪儿,群众的心就跟到哪儿、哪儿就发出金灿灿的光。

    17年后,我们因着朋友圈里的九江,而建立起丝丝缕缕的联系:每当看到他朋友圈里九江的美照,忍不住配图赋诗一首;每当看到朋友圈里九江中学开得火热的木棉花,立即翻出当年的毕业证摩挲着,热泪盈眶;每当看到儒林笔会的活动剪影,恨不得飞回九江,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同欢乐!每当看到鱼塘丰收,甚至上了央视,就高兴地告诉亲朋好友:看,这鱼,我们娘家九江产的!每当看到朋友圈里和餐桌上的同款双蒸酒,便醉在了美好的回忆里……

    感谢梁平老师,他的朋友圈,就是许许多多在外地的九江人的眼睛,看着看着,九江就变了,变得越来越美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