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往事(342):从郭元振报告,看国际问题的复杂

 金色年华554 2022-03-01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134)

张仁愿修起三座'受降城’,但光建城并不能解决问题,部队必须有战斗力,才能真正在草原上站住脚。

他具体怎么提高战斗力的,史书没写,但记了另外一件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的练兵思路:

仁愿初建三城,不置壅门及却敌、战格之具。或问曰:'此边城御贼之所,不为守备,何也?’仁愿曰:'兵贵在攻取,不宜退守。寇若至此,即当并力出战,回顾望城,犹须斩之,何用守备生其退恧之心也?’其后常元楷为朔方军总管,始筑壅门以备寇,议者以此重仁愿而轻元楷焉。

就是说他建这些城的时候,没修配套的防御设施。为什么不修?因为他给部队只有一个命令:进攻!

这是不是太冒险了?我想张仁愿这么做,除了激励士气,应该经过慎重考虑。

他这个防御体系抵近大漠,突厥越大漠南下,已经消耗不少体力,加上阴山一线又安排有前锋兵力,敌人若到受降城,已是师老兵疲,这时候全力出战、给敌人最后一击,就是最正确的做法。后面常元楷重视防御也没错,但守的同时,等于也给敌人喘息的机会,在主动权的把握上,显然就不如张仁愿了。

张仁愿筑城成功,中宗也很高兴,是他拍板同意的嘛。'拜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累封韩国公。春还朝,秋复督军备边。中宗赋诗祖饯,赏赐不可胜纪。’一家伙给张仁愿提作宰相,而且跟别的宰相不一样,春天回京城办公,秋天到前线督战,每次皇上还赋诗送别,摆明了张仁愿就是国家的北方长城啊!

对东突厥,中宗用对了张仁愿,形势可以说一片大好。而西突厥那边,情况就不怎么乐观。刚好,从中宗对西突厥的处理,可以了解下国际问题的复杂性。

西突厥方面的主角,仍然是郭元振。

前面说到,郭元振安抚好突骑施新任首领娑葛,唐朝在西域的形势还算稳定。

接下来发生一件事,原本是个小问题,因为处理不当,竟引发一场轩然大波。

娑葛接班后,他父亲乌质勒的一个老部下叫阿史那忠节,官名是阙啜,所以又叫阙啜忠节。这个阙啜忠节不太听娑葛的招呼,两人闹摩擦,'数相攻击’。

从武则天后期到玄宗时代,西域这块形势特别复杂,除唐朝外,还有四股势力掺杂其中:东突厥、西突厥的突骑施部落、吐蕃、以及大食(阿拉伯帝国)。这些势力此消彼长,跟唐朝关系好坏不一,要把这些关系理3好理顺,不是件容易的事。

中宗这时候,矛盾的焦点是东(后)突厥,对唐朝威胁最大。

其他几家情况是这样的:吐蕃新任国王与宰相噶尔家族内斗,后来又在出征途中死去,国内动荡不安,暂时放松了对外扩张;西突厥连续几任可汗能力不行,镇不住场面,底下突骑施部落则刚刚崛起,地位还不稳固;大食那边,还在中亚河中地区纠缠,跟唐朝没打上照面。

东突厥强大后,一方面南下跟唐朝捣乱,另一方面又西扩,想要吞并原西突厥的地盘。为什么突骑施攻占碎叶,唐朝不发兵征讨?为什么娑葛老爹死了,没跟郭元振闹翻?就因为这个大背景——有共同的敌人。

从这个大背景出发,面对西突厥的内部摩擦,郭元振提出一个方案:

'阙啜兵众寡弱,渐不能支。元振奏请追阙啜入朝宿卫,移其部落入于瓜、沙等州(甘肃安西、敦煌)安置,制从之。

郭元振总的思路是'息事’。息事也有原则,阙啜忠节势力小,娑葛势力大,肯定要重视大的。当然小的也不是不管,郭元振提出,可以叫阙啜带着部众暂且到边境避一避,他本人则在京城安排个职务,相当于先养起来。这样,一方面化解当前的摩擦,恢复西域局势稳定;另一方面又保全了反对派,说不定将来能派上用场。

本来这方案挺好,但中间横插出来一个人,坏了事。

阙啜带着部众南下,走到播仙城(新疆且末),碰上唐朝派来的一个将军叫周以悌,对他说了这么一番话:

国家有以高班厚秩待君者,以君统摄部落,下有兵众故也。今轻身入朝,是一老胡耳,在朝之人,谁复喜见?非唯官资难得,亦恐性命在人。今宰相有宗楚客、纪处讷,并专权用事,何不厚赂二公,请留不行。仍发安西兵并引吐蕃以击娑葛,求阿史那献为可汗以招十姓,使郭虔瓘往拔汗那征甲马以助军用。既得报仇,又得存其部落。如此,与入朝受制于人,岂复同也!

大唐往事(342):从郭元振报告,看国际问题的复杂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

第一层意思:你有兵,朝廷才重视你,没兵了,不过一外国老头,谁拿你当回事?当时唐朝强大,外国人地位低,所以周以悌这么说。

第二层意思,吓唬完阙啜,周以悌出主意:现今宗、纪两位宰相当权,给他们送送礼,可以叫朝廷改变政策,支持你而不是支持娑葛。具体方案周以悌都给他想好了:一是调集安西军区的兵;二是协调吐蕃派兵;三是派原可汗之子阿史那献前来,帮着招抚各部落;四是叫安西将领郭虔瓘到拔汗那(中亚一小国,现吉尔吉斯斯坦境内,高宗时曾归附唐朝)征调物资,加上阙啜自己的部众,打败娑葛,自己在西突厥做老大。

周以悌不知出于什么目的说这番话,极大可能是受宗楚客的指使,因为朝廷已经批准郭元振的方案,凭他一个不知名的将军,敢擅自更改国家的大政方针?

阙啜忠节听了他这番话,'然其言,便勒兵攻陷于阗坎城,获金宝及生口,遣人间道纳赂于宗、纪。’基本上照着周以悌的主意办了,只不过口袋里钱不多,顺道打个劫捞上一笔,然后派人到京城去跑关系。

其实吧,金宝什么的并不重要,这里面最主要争的是政策主导权。果然,宗楚客他们借忠节的口,很快把新方案上报中宗。看到这里,没办法让人不怀疑:根本这个方案,就是这帮人在家里制订好,让周以悌带着上路的。

那边郭元振消息也很灵通,很快掌握到这一情况,向中央上报告反对。

他这个报告很出名,很多书都有引用,《资治通鉴》基本原版照抄,总结起来三点:第一,找吐蕃帮忙是引狼入室;第二,阿史那献光有个可汗子孙的名头,缺少群众基础,来了也没用;第三,娑葛风头正劲,拔汗那国傻子才帮阙啜。

当然郭元振讲得很详细,举了很多例子,比如讲到之前,郭虔瓘曾经跟阙啜擅自到拔汗那国征调过一次兵马,结果一兵一马没要到,还把拔汗那国惹毛了,转过头跟吐蕃联手攻打唐朝。总之,郭元振这个报告写得很好,说服力很强。

但是,报告打上去,被朝廷给否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