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管理1:如果有一家无偿发钱的银行

 王肖杰 2022-03-01
 
如果有一家银行,每天向你的账户打入8.64万元,这笔钱你可以随便花,不用还,但不能存储,不能捐赠,且不管剩多少晚上12点就会被收回,第二天再发8.64万元,你要怎样花这笔钱?
我们每人每天都有24小时,1440分钟,8.64万秒,要怎样花这笔时间?
时间是唯一对每个人都公平的资源,不会因为富贵多给1分钟,也不会因为贫穷少给1分钟,时间的使用方法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人生,所以对于时间必须好好管理。
管理时间的首要任务是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也就是决定把时间花在哪里。按照事情的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可以划分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是紧急且重要的,比如突发地震、火灾、家庭变故等;
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紧急的,比如人生规划、读书、个人成长等,这些事情很重要,但现在不做也没关系,明天做也来得及;
第三象限是不紧急也不重要的,比如上网聊天、打牌、刷抖音、逛淘宝等;
第四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的,比如正在写论文,忽然电话铃响了。此时接电话是需要当下立刻处理的,属于紧急事件,但不一定重要,可能对方是推销或打错了。
平时所说轻、重、缓、急,分别对应着四、二、三、一象限。

轻重缓急事情的时间和精力分配上应该不同:
“急”的事情,时间精力分配10%,因为“急”的事情发生频次很低,所以不用占较多时间精力,如果工作生活中经常有紧急事情发生,那要好好反思一下,一定是在管理上出了问题;
“缓”的事情,时间精力分配要尽量压缩到10%,可做可不做的事,比如跟朋友出去吃个闲饭;现在做了对日后没有太大影响的事,比如跟踪网上的所谓热点事件,这类事儿尽量往后放,能不做就不做;
“轻”的事情,时间精力分配20%,因为事情紧急必须得处理,所以要占用一定时间;
“重”的事情,时间精力分配60%!这一点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也不太容易做到,需要较强的理性和自律,比如每日读书半小时、写日记、做计划等等。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一书几十年来畅销不衰,7个习惯中的“要事第一”,就是指多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面对轻重缓急的事情,个人情绪感受也不同:
“急”的事情,必须放下一切马上就做,感受一定是“压力山大”;
“轻”的事情,比如无事访客敲门、接无聊电话等,引发的感受可能是“劳而无功”;
“缓”的事情,可做可不做,做多了会感觉“浪费生命”;
“重”的事情,按照计划按时完成感觉会是“从容淡定”,成就也会随之而来,并且持久涌现。有一种工作法叫“第二象限工作法”,其精髓要义就在于此。
分清轻重缓急很重要,那判断标准是什么呢?
是价值观!
价值观在思维上体现为对事情重要性的看法,在行为上体现为做事的先后顺序,在工作中哪些是重要的事情呢?至少有以下这些:
1. 列入工作要点、月计划、周计划的工作,提到议事日程的工作。
2. 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在一个单位,领导是把舵定向的,抓的事情一定是重要的事情。
3. 涉及单位长远、根本的工作。任何单位都有主要业务部门,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单位的主业主课;人才培养工作涉及长远,也是重要工作。
4. 基础性工作。这些工作往往比较琐碎,在重要性上很容易被往后排,事实上极其重要。比如作风建设;再比如档案工作,如果历年档案翔实,查找资料、应对检查便会从容淡定,年底编一本《工作年鉴》是做好档案工作的总抓手,应该每年一本坚持下去。
个人的事情也分轻重缓急,华为把10%-15%的收入用于研发,目的是为了基业长青,个人也应该把10%-15%的时间用于学习,不断成长。青年干部至少要把30%的时间用于学习、总结、回顾等。此外,养成良好的习惯、运动健身、人际交往、家庭和谐、自我管理等也应该属于个人的重要事项。
衡量事情重要性的指标之一是时间。同样是运动,乒乓球能打到70岁,这项技能的使用时间比较长,与学习足球相比,学乒乓球的重要性应该往前排。一些基础能力,比如思考能力、写作能力、当众演讲能力等都是终生受用的,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至于网购衣服,多一件少一件无所谓,不值得花时间来回比较。
还有一点要提醒注意:工作的事情和个人的事情相比,工作是重要事项。很多单位管理比较人性化,一般请假领导都会批准,但是个人不能把单位关怀当成理所应当,把个人事项置于工作之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