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说《龙的故事》

 zdjphoto 2022-03-01

  龙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氏族图腾之一。远古时期,人们敬畏自然,崇拜神力,于是就创造了这样一个能呼风唤雨,法力无边的偶像,对其膜拜,祈求平安。数千年来,龙在人们心目中是神秘而又神圣的,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图腾代表。几千年来,龙文化已深深地嵌入每个华夏子民的心中。

        在客家人居住的地区,每当农历的春节、元宵节和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民俗节日,客家人就会祭龙、拜龙,扎龙灯、舞长龙,把龙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盛况之极,令人叹为观止。


  赣南田心围每年的正月初二在燃放添丁炮前,就会在围屋前的广场上舞龙,村民和添丁的人家围观并阵阵喝彩。


         赣南南康寨坑村正月十六送龙神的大型民俗活动,前来祭拜的人们络绎不绝。


  九狮拜象起源于赣南上犹,融音乐、绘画、舞蹈多种艺术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每年的正月初二到元宵节都会演出,现已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赣南宁都石上村割鸡担灯是一项典型的客家民俗活动,游大龙贯穿在整个活动中。


舞龙队在宗祠门前的广场表演



舞龙队走大街穿小巷,游走阡陌原野……


         舞龙的队伍在夕阳的映衬下,漫游在乡野大地上。


节日里,小朋友和大人们一起欢乐、喜气洋洋。



  赣南信丰大阿“子孙龙”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正月初十至十七举行的民俗活动。


  赣南寻乌的“香火龙”是一个很古老传统的民俗活动。以示迎接龙的到来,象征着好运和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  


赣南宁都新田村舞大龙


  正月十四,闽西洋坊村迎太公(闽西王),夜晚游龙在公路上交汇。

  正月初二,闽西碧洲村每年春节都会请来戏班子和游大龙庆新年。


祭拜家庙后,舞龙队在庙前的广场上表演。





乡戏演出前,舞龙队在戏台上表演。

正月十四,闽西陪田村游大龙庆元宵。


夜幕降临,舞龙队在做巡游前的准备。






几条龙先后穿过宗祠,祭拜先祖。



夜已深,舞龙队仍在村里的大街小巷巡游。

  闽西连城曲溪罗胜村地处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腹地,海拔1200米。二月二龙抬头是罗胜村一年中最大的节日。


夜晚,大龙由村中的街道开始巡游。



游龙向大山进发



  夜晚,在蓝天映衬和火把的带领下,大龙穿行在崇山峻岭中,蔚为壮观。

  闽西姑田镇的游大龙,在2012年被英国吉尼斯入选。游龙见首不见尾,游走在广袤的大地,夕阳下的壮观场景令人叹为观止。


爷爷抱着孙子坐在龙首的木板上,心花怒放。




  巨龙逶迤在阡陌大地,见首不见尾,场面壮观极了。


  夕阳西下、大龙在暮色中游走,壮观的场景令人震撼,这就是民俗文化的力量。

  因地理民俗文化的差异,客家人对龙文化的表现形式也式略有不同,有绘彩灯作龙身的龙,有用布做龙身的龙,也有电子控制龙头喷火的龙......枚不胜举。夜幕降临,在火把的引领下,长长的巨龙游弋在阡陌原野的大地和群山中、穿行在村庄和圩镇上,土铳、烟火、鞭炮齐放,寂静的大地沸腾了......

         龙是一种民族、一种精神,它凝聚着亿万华夏子民的心,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供奉它。因为人们憧憬着国泰民安、国富民强,向往着美好的未来……

发布于 10分钟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