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曲界的知名胡同 四大名旦启蒙老师居于此

 新用户8926AVU2 2022-03-01

由煤市街南口向北,有两条名字相近的胡同:培英胡同和培智胡同。看名字以为是以人物命名的,其实不然,而是由马神庙改名而来。而且这两条胡同是戏曲界的知名胡同,京剧名家杨小楼、王瑶卿等曾住在胡同内,可谓汇集各大京剧名家。

01

由马神庙改名而来 变俗为雅符合时代

培英胡同与培智胡同均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东部,东起煤市街,西至棕树二条。由煤市街南口以北,路西第一条胡同就是培英胡同,以北第二条就是培智胡同。

培英胡同在明代刊印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记为“马神庙街”,因胡同中有座马神庙,便以此称为胡同名。清乾隆时,为区别于相邻的小马神庙胡同,而称此胡同为大马神庙胡同。民国时期改称大马神庙。1965年全市整顿地名时,改今名。

文章图片1

培智胡同在清光绪年间刊印的《京师坊巷志稿》上记为“小马神庙,有六馆祠”。此六馆祠即马神庙,很小,只有一间房,所以称小马神庙。1965年全市整顿地名时,改今名。因其相邻的胡同称培英胡同,所以取名培智胡同。胡同是曲尺形的,但长短与培英胡同差不多。

文章图片2

北京胡同名称的缘起,是老百姓为了自身易识易记,直绘其形,自然而生,因此生动鲜活,各色各样。清末以来,政府开始关注此事。民国时期,搞了“俗名雅化”。如羊尾巴胡同变成洋溢胡同、臭粪厂变成抽芬厂、王八大院变成王家大院等,培智胡同名称远比“小马神庙”更有新意。

文章图片3

02

汇集京剧名家 戏曲界“通天教主”居于此

提起京剧,不得不提的就是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他们共同的启蒙老师王瑶卿先生,是京剧界授徒最多的一位卓越导师,被京剧同仁称之为“百科全书”和“通天教主”。他曾住在培英胡同内20号。

文章图片4

王瑶卿,字希庭,号菊痴。祖籍江苏淮安市清江浦区,出生于北京,京剧演员、戏曲教育家。不仅青衣、刀马旦兼演,而且艺术上博大精深,他所创造的“王派”,是京剧旦角艺术的基本流派。

王瑶卿首先突破了京剧界多年来的陈规旧念,把青衣、花旦、刀马旦的唱、念、做、打、舞的特点融汇起来,创出“花衫”这一行当,给京剧中的旦角开辟了广阔的新道路,同时也促进了旦角与生角并驾齐驱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初,王瑶卿在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任教。解放后,担任中国戏曲学校的校长,为京剧培养了众多的人才。他打破不收女弟子的陈规。另外,四大名旦也都曾在他的门下受业。

王瑶卿门徒极众,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之外,在王门女弟子中,年龄最大的是新艳秋(原名王兰芳,字玉华),在王门“玉”字辈女弟子年龄最大的是王玉蓉(原名王佩芬)。王瑶卿的最小弟子是谢锐青。继承王瑶卿艺术最全面的是赵桐珊、刘秀荣,嗣子幼卿、女铁瑛,皆能继承王派艺术。

王瑶卿与程玉菁、王玉蓉

王瑶卿一生从艺、授艺60年,世称“王派”,是清末以后传人最多、流布最广的旦行流派。唱工方面,打破老派青衣的传统程式,改革和重新设计唱腔,使之优美富于变化,如经他加工的《女起解》的八句反二黄,《汾河湾》的西皮原板,《三娘教子》的二黄三眼等,均成为沿传下来的唱腔。

王瑶卿武功扎实,腰腿功夫稳练,刀马戏的武打出色,并且创造了不同于刀马旦的花衫打法,有稳、准、快、美的特点。他还丰富了旗装戏的剧目和表演,不仅台步、身段等外部动作精美自然,更能各具身份、气度,如《雁门关》(饰萧太后)、《梅玉配》(饰韩翠珠)等,均成为后来演出的范本。

文章图片7

王瑶卿在《雁门关》中饰萧太后

由于过分地劳累,王瑶卿的嗓子过早地毁了。1926年最后一次到上海演出,头天的打炮戏《悦来店》、言菊朋、金少山的《捉放曹》、王幼卿、王长林的《女起解》。随后又演出了《万里缘》、《梅玉配》等“王派”代表剧目。使观众大饱眼福,尽管受到欢迎和赞赏,但终因嗓音关系,不便再继续粉墨登台,便立意潜心传艺。

王瑶卿对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大名旦,不但根据其四人发音、表演、特长的不同而分别培养成为各自的流派创始者,而且据其特点传其剧目,使之成其为代表剧目。据说,他曾对四大名旦作过“一字评”——梅兰芳的像、程砚秋的唱、尚小云的棒、荀慧生的浪。

文章图片8

1954年,王瑶卿因患脑溢血症病逝。文化部为他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安葬于青龙桥青山公墓。

可以说,王瑶卿先生一生对戏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此外,培智胡同内还住过京剧名家刘砚芳(文武老生)、刘砚亭(净)、杨小楼(武生)、郝寿山(净)等。

杨小楼,名三元,安徽怀宁人。京剧武生演员,杨派艺术的创始人。幼时入小荣椿社学艺,从师杨隆寿、姚增禄、杨万青学武生。刘砚芳为其女婿。

十七岁出科,在京、津两地搭班表演。得义父谭鑫培和王楞仙、王福寿、张淇林、牛松山等人的指点,拜俞菊笙为师

二十四岁搭入宝胜和班,以“小杨猴子”之名露演。又与谭鑫培同在同庆班,经谭氏奖掖,成为挑大梁的武生演员。

二十九岁时入升平署为外学民籍学生,备受慈禧太后赏识。他与谭鑫培、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郝寿臣等人合作,先后组建陶咏、桐馨、中兴、崇林、双胜、永胜等戏班,声誉鹊起。

文章图片10

谭鑫培、杨小楼《阳平关》

杨小楼在艺术上继承家学,师法俞菊笙、杨隆寿,同时博采众长,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杨派”。杨小楼的嗓音清脆洪亮,唱念均遵“奎派”风范,咬字清楚真切,间有京音,行腔朴直无华。唱念注意准确表达角色的感情。从现存的《霸王别姬》《夜奔》等戏的唱片中,可以领略到他唱念的神韵。

杨小楼武打步法准确灵敏,无空招废式,更能恰当贴切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着力体现意境,追求神似,也即“武戏文唱”的杨派特点。

>>><<<

另一位重要人物郝寿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名瑞,字寿臣,乳名万通。工架子花脸。原籍河北香河,幼年随父迁京,从师吕福善、唐永常、朱子久、阎宝恒等学艺。

历经数十春秋的艰苦奋斗,终于融金秀山铜锤与黄润甫架子两家艺术于一炉,唱念上自成一格,创成被誉为“架子花脸铜锤唱”的郝派艺术,以气魄取胜,唱念韵味浑厚,工架凝练,表演浑然一体。与侯喜瑞、金少山并称“净行三杰”,又与金少山并称“黑金白郝”(又称'南金北郝”)。

文章图片11

他曾先后应邀参加梅兰芳的承华社、程砚秋的和声社、马连良的春福社、杨小楼的永胜社等班。在杨班名前冠以“花面泰斗”,与“国剧宗师”杨小楼并驾齐驱,他们合作的第一出新戏为《陵母伏剑》,杨饰王陵,郝饰项羽。他们合作的最后一出戏为《战宛城》,杨饰张绣,郝饰曹操,时为1937年。在与马连良合作时,二人创排了不少新戏,尤以《青梅煮酒论英雄》堪称“珠联璧合”。

马连良、郝寿臣《青梅煮酒论英雄》

郝寿臣一生塑造的舞台形象各个都是栩栩如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郝寿臣为了提高广大观众对花脸角色的兴趣,给观众以更多的美的享受,他注意在脸谱上苦下功夫。

他与梅兰芳、程砚秋、马连良、高庆奎、杨小楼等人共同合作创演的新戏约近四十余出,每年平均排演两本新戏,新创剧目人物的脸谱没有蓝本可参考,他就按照剧情和人物性格去创造新形脸谱。他还改革了勾脸的工具和方式,还为众多的人物设计出符合身份和性格的服装图案。郝派脸谱艺术在京剧艺术的圣殿中独有其位,而且对京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深远影响。

郝寿臣一生演出220多个剧目,扮演160多个大小角色,亦反串过生、旦、丑等行当。尤精曹操戏,有17出之多,人物性格各有特色,决不雷同,故享有“活孟德”美誉。他还创排了不少“郝派”戏和一些渐渐无人演的老戏。如《荆轲传》、《桃花村》等,并留有《郝寿臣脸谱集》、《郝寿臣演出剧本选集》等,均为极其珍贵的京剧艺术资料。

1961年阴历十月十九日二十二时零五分,一代名净于寓所病逝,享年75岁,公祭后被安葬于京西福田公墓。

两条胡同紧挨着,因此格局也都相似,衣服、被子晾在胡同两侧,培英胡同的南侧墙上还写有各式各样的标语,培智胡同内还有很多保护院落。走在胡同里,感受到的尽是充满生活的市井气息,若是不了解,也很难想象得到这些京剧名家在此练嗓唱戏的场景吧。

参考文章:

【1】北京瞬间(872):培英胡同王瑶卿故居,厚德东方的博客

【2】251——培英胡同(老阿带您胡同游之二百五十一),老阿工作室

【3】252——培智胡同(老阿带您胡同游之二百五十二),老阿工作室

【4】人物:郝寿臣,梨园百年琐记

END

关于培英胡同和培智胡同,您还有哪些故事?

欢迎在留言区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