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区域性民族文化对油画人物塑造的影响分析

 泊木沐 2022-03-01

一,色彩表现方面的特征

色彩是油画重要的表现手段,是油画创作中重要的表现语言[6]。云南佤族油画人物色彩主要是以黑色为主,这与佤族人民的庄重和浑厚是分不开的。在佤族油画中,红色是其主打色调之一,色彩多样但并不繁杂,艳而不俗是这个古老山地民族的重要特色。裴永梅的《等噶拉的等待》中,描绘了佤族妇女劳作间隙的场面,红色和黑色的服饰,银色的耳饰,翠绿的树,黄色的稻谷等都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极具乡村气息的纯真和质朴的场面,带来了一场极具表现的色彩盛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色彩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物的喜怒哀乐,人物的感情表达,人物的精神传达都能通过色彩对其进行必要的渲染,让油画更加形象,对人物塑造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人物形式语言表现方面的特征

绘画是一种形式语言,画家在绘画的过程中其情感通过色彩和形式进行全面的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形式语言成为其中的重要形式[7]。在佤族油画创作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民族风格和审美心理。2、云南佤族日常生活中的生活习惯和民族表达,。在绘画创作中,对佤族的日常生活进行深入了解是必不可少的。张晓春是出生于云南墨江县的一名艺术家,由于长期与少数民族接触,其作品极具少数民族的气息,他的作品不仅是对佤族生活体验的生动表现,同时也是艺术家对云南佤族形式语言的表达,其作品《晚笛》、《牺牲品最后的慰藉》《司岗缘》等都是其对民间文化艺术的表达,在绘画中,他将淳朴的语言元素和现代油画表现进行必要的结合,用油画独特的语言表达了其对于云南佤族独特的自然存在和顽强的生命理解。

在其作品中人物形象一般都是顶天立地的,表现佤族人民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同时也符合云南山区恶劣的地理环境。在部落斗争中,面对敌人的进攻,战争的屠戮,佤族人民从无怨言,一直顽强抗争。而作品《佤邦佛光》则描绘了一个缅甸佤族僧人在一座石塔前,一边接受着佛祖的启示,一边抬头仰望着天空,头顶的蓝光和人物的情形和手势融为一体,为画中的人物增添了一丝神秘气氛。这一情形来源于佤族的宗教信仰,佤族信奉小乘佛教,但是人数并不多。这幅油画使用坦培拉与油画相结合的技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更加生动。

三,画面情感传达表现方面的特征

云南油画人物的创作,情感表达包含着其独特的地域性特色。云南文化一直具有粗犷、狂野的特点,这些特点在油画人物塑造中得以体现,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更加立体。由于特殊的地域环境,佤族人民一直具有乐观豪放,淳朴开朗的特点,人们的真实情感通过各种行为表现出来。杨丽卿是佤族第一位女画家,在她的《中国面孔系列》中表现佤族情感的《佤族》,描述了一位忧郁的佤族少女,其黝黑的面庞,深邃的目光等都流露出对生活的期盼和对灾难的忧虑,油画中不仅表达了画家对于佤族未来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佤族传统的绘画特色。

其背景是沧源崖画,人物形象是沧源崖画中的人物,这表明不管现在佤族如何变化,但是佤族人民对于佤族一直存在感恩之心,不管前途多迷茫,显示多残酷,都不会向现实低头的品质,这都是佤族长久以来顽强的优秀文化,由于长期受到佤族文化的影响,其作品具有浓厚的佤族文化气息。而刘榕的《西部山间岁月》则描绘了一个勤劳的,具有青春活力,像山一样的伟大母亲形象,这幅画主要表现佤族儿女对佤族的不离不弃,同时也表达了佤族土地孕育大地儿女的崇尚之情。画中,母亲不仅需要背负着山一样的重物,负重前行,同时还需要给怀中的婴儿喂奶,这样的情景体现了佤族文化对于子孙后代的要求,同时也鼓舞着中华民族。这些蕴含着佤族文化的画作流淌着真实动人的情感,不断鼓舞着我们前进。

四,区域性民族文化对油画人物塑造的影响分析

佤族文化对于油画人物塑造影响是极为深远的,既能够体现出作者个性化的油画语言,也能够对其精神体验成果进行检查。众其影响情况来看,沧源崖画、民族图案及神话传说等为佤族油画创作提供大量的素材,同时也对油画的色彩、构图方式及人物塑造都产生积极的影响。下面结合我的作品进行具体分析与阐述:构图形式的应用,通常情况下,内容与构图有着完全统一性,即内容决定构图,是绘画语言的重要组织方式,也是展现作品内容的重要手段,能够充分体现画家自身的艺术底蕴。构图并非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体会与加工,;不单单是模仿或再现,而是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创新与拓展,从而确保其内容与构图完全一致。

笔者在佤族题材人物塑造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构图形式,力求以极为抽象的意境去表现深邃的文化与思考。作品《归》描绘的是佤族家庭在劳动一天之后,走过农田的场景。从整体构图来看,整个画画设计较为丰满,几乎没有任何的留白,从而能够给观者带来一定的丰收的期待与生活的沉淀之感;在创作笔法上,采取版画作为创作基调,背景与人物均使用同样的颜色,只是通过线条进行区分,从人物刻画来看,图守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佤族特有的耳环配饰,以“圆形”存在,因而能够较好地识别;另外,从颜色来看,这种近乎“同化式”的创作手法,让人物与背景融合为一体,也进一步说明了作品展示的时间是晚上,但仅仅是将天空用灰色系去设计,从而体现出创作者的心境,既有归心似箭之感,也有丰收、勤奋的预示。

另外,在作品《守望》当中,也使用了类似的表现手法,即通过构图与人物本身的融合,去展现创作者的意图。《守望》当中,虽然仅有2个人和1条狗、简单的工具等等,但其体现的核心意味是“守护希望”。

从人物衣着来看,可以看出生活的艰辛和困苦,至少衣不蔽体,但从前方男主人的脸上的神态可以看到,是坚毅、执着、希望,因为在他的后面及旁边是他需要守护的一切,这就是生存与幸福的希望;而在狗旁边安排了一个极为明显的绘制餐盆,众所周之,狗在佤族人的文化体系当中,也带有“忠诚”、“守护”之义,因而其存在本身就意味着和谐。作者/黄经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