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推拿不要遗忘膀胱经(穴位)

 慢一拍360 2022-03-01

今天小儿推拿六腑穴位中胃和大肠普遍运用,小肠经常运用(胃、大肠和小肠穴位考证请参阅本人公众号前面几篇文章),膀胱穴很少用。但在小儿推拿初创时期,膀胱穴却是常用穴位。

溯源并重新认识膀胱穴,有一定理论与临床意义。

明代四明陈氏《小儿按摩经》归类膀胱病症,曰“膀胱有病作淋疴,肾水八卦运天河”。认为膀胱病变以尿频、尿急和尿痛的淋症为特征,治疗以补肾经、运内八卦和清天河水为基本处方。龚云林《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和周于蕃《推拿妙诀》以及其后的推拿著作均宗其说。但《小儿按摩经》和《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均无膀胱穴位的文字记载,也没有在穴位图中标示出膀胱经。

图片

周于蕃《推拿妙诀》首次提到膀胱穴。其《身中十二拿法》第十一式为拿膀胱,谓“十一拿膀胱穴能通便”。该书《治法捷要歌诀》中有“若还小便兼赤涩,小横纹与肾水节”。注解“肾水节”时有“即廑云先生清膀胱五十下是也”。该书末附有《张廑云先生口授按摩仙诀》(由此推测成书于1605年的《推拿妙诀》之前,当有张廑云之《口授按摩仙诀》)原文为“清膀胱五十下以利小便,不小便者倍之”。综合两处关于膀胱穴的记载,提示膀胱穴有拿法和推法两种术式。拿在何处?并无文字记载,但周于蕃在图画中在人体大腿内侧标明“膀胱穴推上通小便”。名为拿法,实为推法,还是上推。小指之膀胱穴就是肾水,或者至少在肾水附近。

图片

图片

清代熊应雄《小儿推拿广意》关于膀胱穴增加通大便功能,曰“莫道膀胱无大助,两般闭结要它清”定位亦有两处,一处与周于蕃同,标示在大腿内侧一个点,可以推,可以拿。另一处因为熊应雄规定“五经者,即五指尖也,心肝脾肺肾也。如二三节即为六腑”。参照此规定,膀胱穴被标示在肾水上方,即小指第三指节。

图片

图片

图片

清代骆如龙《幼科推拿秘书》手掌穴位文字描述中并无膀胱穴位,穴位图中有膀胱穴,也标在小指第三节。由于其旁边,即小指尺侧缘标明为小肠穴,所以,膀胱穴应该在小指第三指节正面。在背脊穴位文字描述中出现膀胱穴,定位于“穴在左股上”但标题是“穴在背脊者”,背脊部图画中是左膀胱,右命门。由于命门穴位于第二腰椎平面,与今之肾俞穴平齐。可知,骆如龙之膀胱穴实为今天之右侧肾俞穴。即骆如龙认为两肾俞穴为左膀胱,右命门。

可见,历代膀胱穴有三处。其一为小指第三指节。其二为大腿内侧,从腹股沟到髌上一条直线。其三为右侧肾俞穴。

今天的小儿推拿,大腿内侧从腹股沟到髌上一条直线称之为箕门,推拿方向为从下向上推,是清热、生津、养阴要穴。命门穴位于脊柱正中,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傍开1.5寸则公认为左右肾俞穴,多同时揉、按、振、推、擦法,透热为度,是补肾、利水的重要穴位。小指上的肾俞穴,几乎没有人在小指第三节推拿。有人毫无根据地将手掌尺侧缘从阴池到小指尖的一条直线定义为膀胱穴。其实,这一部位固定和暴露较为困难,也不好推。从而造成了临床上膀胱经少于运用。

如果正本清源,忠实于原著,建议清膀胱还是在掌面小指第三节从上往下推好些。另外,常规配伍推箕门和揉肾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