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便秘与腹泻异病同治简易推拿法

 慢一拍360 2022-03-01

研究越深入越好。临床越简单有效越好。

便秘和腹泻在中医内科和儿科中独立成为病种,分别研究和治疗。特别是腹泻,文献多,验方多。它可是旧时代导致婴儿夭折的主要病症。现代,腹泻少了,便秘多了,腹泻也不危急生命了。但腹泻影响消化吸收,便秘则糟粕不能排出,都不利于孩子健康和生长发育。

其实,便秘和腹泻都是大便质量问题。便秘大便少,质地干燥,排解困难。腹泻大便多,质地稀,夹不住。

虽然表现形式不同,它们却存在共同特征。

一、腹泻和便秘的共同特征

1.大便是糟粕,糟粕总要排出。

粪便无论质地干稀,都是糟粕。糟粕对人体无益,任何时候都需要排出体外。便秘为排解困难,甚至排不出来。当然要促进排出。腹泻虽然稀溏,但稀溏改变不了糟粕实质。大便次数增多和稀溏本身说明人体来不及消化,或者其食物对人体构成负担或毒素。既然消化不了,既然负担和毒素,就需要即时排出。只有排出,肠道才清洁,腹泻才能痊愈。

2.大肠小肠是大便成型的关键。

现在很多人将腹泻和便秘归于脾胃。其实,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受纳是“吃进”。运化是“运”和“化”,主要是将精华和糟粕分析出来,并将精华上升至心肺,将糟粕下降于小肠。即脾升清降浊中,升的是精华,降的是整个糟粕。这个时候的糟粕废水和废物不分家。小肠的功能是分清别浊。这个清是糟粕中的废水,这个浊是固态糟粕。所以,小肠是形成大便的关键。固态糟粕到了大肠,进一步吸收水分,经过漫漫历程,最终才形成条状大便。

《内经》中小肠和大肠独立于脾胃之外,它们的特征被总结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显然,脾胃受损主要影响食欲和消化。小肠和大肠才是大便成型的关键。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吸收不全,可能吃啥拉啥。但是,只要小肠分别清浊和大肠传导功能正常,都不会便秘和腹泻。

3.下焦为渎

传统中医上焦为雾,中焦为沤,下焦为渎。

渎就是排泄。参与排泄的脏器都在身体下部。除了小肠、大肠,中医还有肾开窍于前后二阴和魄(肛)门的特殊开合,以及盆骶部和腹部肌肉收缩等。

4.大便与食物的关系

大便的形状和干稀与所进食物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吃得越多,大便越多。吃得越复杂,胃肠越得到锻炼。那种因为便秘,这也忌,那也忌,只能越来越秘。反之,什么都吃,甚至稍稍积点食,或者多吃点水果,反而利于大便形成和排出。

****************

*****************

根据以上认识,腹泻和便秘的防治原则在于使小肠分清别浊和大肠传导正常。治疗的重点部位在小腹、腰骶、盆底和肛门。

二、腹泻和便秘的基本病机

1.便秘

便秘是指有大便,3天以上不排解。有便,而且实实在在作为糟粕的大便。3天以上了,还没有排解出来,积在肠道,堵在肛门口。最终都是实证,属于腑气不通。所以,只要有便秘,就一定存在腑气不通。治疗应该通腑泻下。即使患儿体质虚弱,大便秘结发生时,也必须通腑泻下。

2.腹泻

腹泻指大便每天3次以上,且便质稀溏或水样。大便中水分多了,一定是小肠分清别浊功能失常,致使废水不能从废物中沁别出来,以及大肠传导太快,不能充分吸收水分。所以,如果单纯从减少便次和让大便尽快成型思考,腹泻的治疗的重点在于调节小肠和减慢大肠传导。

但是,由于腹泻本身是人体自我保护性反应,特别是在食得过多,过杂,食物中毒,食物被细菌病毒污染,以及接触过敏性食物时,腹泻的实质是在排出难于消化的食物,是排异、排毒、排病菌、排过敏物。因而,不能见泻止泻。应该立足于清理,祛邪,最后才考虑止泻。

三、腹泻和便秘的基本方

1.便秘基本方:

清大肠、退六腑、掐尺端正,推下七骨、揉龟尾、振叩八髎、顺时针摩腹、揉腹、振按神阙、荡腹、挪腹、旋推左下腹。

扩肛,将大便硬头撮松撮散,最终掏出来,无疑是推拿最有效的解决大便秘结的方法。

2.腹泻基本方:

关于腹泻的推拿治疗,明清时期民间广为流行一首歌诀“龟尾七节,摩腹揉脐”。即揉龟尾、推七节骨、摩腹、揉神阙。加清大肠、清小肠。

对于因为食积、中毒、细菌或病毒感染和过敏引起的腹泻,不但不能止,反而应该采用便秘方,促进其宿食、毒物、细菌病毒和过敏物尽快排出。

只有在排出了宿食、毒物、感染和过敏源之后,才能补大肠、上推七节骨、揉龟尾、逆时针摩腹以止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