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直前行,幸福是不断成长 1.学习了一个新词“元认知”,当然还是从李笑来那里知道的。但不是他发明的,这个词最早出自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威尔在1976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一书,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李笑来文章中是这么解释的:对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 克里希那穆提的书中有这么段:“静静地观察你的念头如何活动。不要纠正你的念头,知识看着它,像看一部影片一样……以同样的方式来观察你念头的活动……” 两者有相通的地方,只不过前者还有着对自己思考过程的总结及提升 ,而后者只是观察。 跟着学打磨概念的时候,发现很多概念我们都知道,都很清楚,但大部分人知道的只是其表面意思。很少人对一个概念往深处想,比如注意力,他把注意力定为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然而大部分人认为注意力只跟读书学习有关。 再比如落后,什么是落后?在个人方面,就是落在了别人后面。但是究竟在多少人后面才是落后?再比如时间,每个人都知道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所以很多人研究怎么管理时间,但实际上时间就那么多,只能管理好自己,才能最大限度的应用好时间。李笑来,把时间当朋友。 是的,这些词语看似简单,大家小学的时候都知道了它们什么意思,再拿出来说的时候,都是一副想当然的样子。然而,很多时候不是那么一回事。 比如我们都知道一横一竖怎么写,但是在书法里,不管一个点还是一个横还是一个竖,都有很多不同的写法;在不同的字里面写法也不同。 2.很多道理其实是相通的,不管是练字还是学习语言还是种地盖房子,基础做好,之后不敢说百分百顺利,但绝对比莽撞向前顺利得多。 很多人明明确确知道这个道理,却很少这么做,当然我也是其中之一。比如画画我讨厌划线练习,练字我不喜欢写简单的字。写到这里我就想起了笑来老师曾提出的观念,做事冲动是思维懒惰,又着急看到结果没有耐心,活在未来的人。 又,写下这几个观念,想到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贯穿所有的道理和概念,只是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所以更多注意到它,忽略了其它。就像在你面前有一百块白色积木和一块黑色,然而你注意力放在黑色上最多。它太特殊了。 这也是元认知的一个过程,去发现问题。当然发现问题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发现问题之后的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之后的大脑升级,大脑升级之后的进步和成长。 写在后面: 把自己学习到的和感悟到的东西,和大家分享,希望你们也能感受到一种学习知识的快乐。活到老学到老,重新解释就是我们的大脑不断需要新的知识来填充,来架构新的框架。这个过程是个快乐的过程,是个让你不断有幸福感的过程。 小孩子独自完成一件事的时候,满足感是很强烈的,成人也是这样。每当想明白一件事时,比如原来是这样啊、原来这么简单啊,那一刻的满足感与幸福感是爆棚的,按笑来老师说,这就是元认知在发挥作用。 当思考越多,就越深入,大脑思路越清晰,越能看清楚事物发展规律及存在问题。这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的吗? 有时候写出来的东西你会存在不同意见或者我写的不清晰,希望大家一起探讨,看看一个事情究竟是怎样的。这个过程当然一开始不会愉快,因为固定思维已经形成,反对意味着不认同,不认同意味着对人的不认同。当讨论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只不过是个人看法不同,而真理却只有一个藏在那里等我们发现。 每个人成长经历不同、成长环境不同,也造就了观点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观点不同基于思维方式不同,有些思维方式确实很好,能让人看世界更清晰。让我们讨论出更为健康的思维方式,当然很多人很多书都讲了这个东西。去找到它,探讨它,让它成为人生路上的助跑着,让我们跑得越来越远。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我是若水,文字的路上很高兴遇到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