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移性结直肠癌2021全年新进展盘点

 昵称27774249 2022-03-01

转移性结直肠癌2021全年新进展盘点

2022-02-15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是第三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第二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原因。据 WHO 癌症研究中心的 GLOBOCAN 项目估计,2018 年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约为180万,死亡人数约为 88万。

而2018 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3 及第 5 位,新发病例 37.6万,死亡病例 19.1万。

多数病人在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

与之相应,结直肠癌的诊治技术也在日日发展革新。就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而言,在氟尿嘧啶(FU)为唯一有效药物的时代,Ⅲ期试验显示总生存期(OS)为11-12个月。而在现代,平均中位生存期目前接近3年,一些试验报道称单用化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高达20%。

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诊疗的显著进步,与对结直肠癌进展机制认识的发展、新药开发、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发展等息息相关。而本文将站在2021年年末,回顾目前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进展与机遇。

一、初始强烈治疗理念渐趋流行

mCRC治疗模式的转变有迹可循——在治疗人群的划分上,以2016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mCRC指南对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分类的更新为始,不再依靠传统地依照临床表现进行分组,而是以更多诸如患者健康状态、疾病状态等分类。即,淡化“转化”与“姑息”界限,而是在精准区分患者的前提下,施加以更大强度的治疗。

在治疗的策略的选择上,强烈治疗理念得到进一步肯定。三药化疗±靶向作为转化治疗策略之一在各指南中的推荐强度均逐渐提升。例如,201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将FOLFOXIRI±贝伐珠单抗在RAS/BRAF野生型右半和RAS/BRAF突变型结直肠癌的转化治疗中升级为并列I级推荐;而2021版则将FOLFOXIRI+西妥昔单抗在RAS/BRAF野生型患者中新增为III级推荐(2B类证据);而今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对此亦有同步更新。

DEEPER研究(JACCROCC-13)提示mFOLFOXIRI联用西妥昔单抗(相比联用贝伐单抗)DpR更显著

而新近的DEEPER(JACCROCC-13)研究以RAS野生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了mFOLFOXIRI+西妥昔单抗(爱必妥)方案与mFOLFOXIRI+贝伐单抗(阿瓦斯汀)方案的差异,提示mFOLFOXIRI+西妥昔单抗的最大肿瘤缩小(DpR)更为显著,而客观缓解率(ORR)则无相对优势。

二、MSI-H mCRC一线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成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型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标准治疗已然已得到广泛认可。2020年KEYNOTE177研究比较了帕博利珠单抗相对FOLFOX或FOLFOX+靶向药物的疗效差异,显示帕博利珠单抗的PFS,ORR等有显著优势,而二者的OS无统计差异(并不影响免疫治疗临床推荐)。

2021年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CCN)指南以及CSCO指南均已将免疫治疗列为MSI-H mCRC的一线标准治疗。

2021 NCCN V2结直肠癌指南分别于新辅助治疗新增双免疫或免疫单药方案;对于不可手术者的转化治疗新增免疫治疗方案,对其姑息一线治疗亦新增了免疫治疗;2021年的CSCO CRC指南同样在诸多方面提高了免疫治疗的推荐级别,与此同时仍然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持续关注:比如高度微卫星不稳定状态的诊断标准、部分患者的早期耐药原因、免疫治疗是选择单药治疗还是联合治疗等等。

KEYNOTE177研究显示帕博利珠单抗相比传统化疗PFS更佳(median 16.5 mo vs 8.2 mo; HR 0.60; 95% CI, 0.45-0.80; P= 0.0002).

总的来说,对MSI-H结直肠癌这一类特殊的结直肠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是确凿且乐观的。因此,对于临床医生而言,能够尽早地准确筛查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的结直肠癌患者,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三、mCRC末线精准治疗

HER2过表达mCRC抗HER2治疗

2019年NCCN V2 以及CSCO,均加强了对HER2过表达mCRC患者的抗HER2治疗。新型抗HER2药物——抗体偶联药物T-DXd,也在DESTINY-CRC01研究中,表现出乐观效果。ORR达到45.3%(24/53);疾病控制率(DCR)达83.0%。

BRAF突变多靶向治疗

对于BRAF突变型mCRC的末线治疗,精准的“加法”策略则开始被更多认可。BRAF作为RAS-RAF-MAPK信号通路的组成部分,关于针对BRAF本身的靶向药物的选择,还是BRAF上下游的EGFR和MEK的靶向药物的选择是一直以来研究的热点。

而BEACON研究则证实了对于BRAF V600E突变患者,三药靶向治疗(BRAF抑制剂+MEK抑制剂+EGFR抑制剂)和两药靶向治疗(BRAF抑制剂+EGFR抑制剂)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的FOLFIRI+EGFR抑制剂,患者的OS、风险比、ORR等均有明显改善。其中,三药靶向治疗疗效也明显由于两药。相应的,2020年的CSCO结直肠指南已将达拉菲尼+曲美替尼+西妥昔单抗的三药靶向治疗列为RAS 野生型和RRAFV600E突变的3级推荐。

BEACON研究纳入BRAF V600E突变患者,横向对比了三药靶向治疗、两药靶向治疗和FOLFIRI+EGFR抑制剂三种治疗的OS,HR等,提示多要靶向治疗效果更佳。

总的来看,目前BRAF突变型mCRC的治疗,标准一线治疗仍是两药/三药化疗+Bev;而EGFRi+BRAFi是目前的标准后线治疗。而单纯的抗EGFR难获收益。

KRAS G12C 突变

KRAS突变在结直肠癌中非常普遍,占据了达30%的比例,而KRAS G12D突变亚型则是KRAS突变的最主要类型。既往针对KRAS突变的靶向药物研发,由于KRAS与底物的天然高亲和力以及KRAS自身结构等原因,一直难以得到合适的靶向药物。而这一现状,正逐渐成为历史。

目前,已有三种KRAS G12C抑制剂进入临床试验,其中的Sotorasib (AMG510)在CodeBreak 100研究中,用于治疗经标准治疗失败后伴KRASG12C突变晚期CRC,共42例,中位年龄57.5岁,其中29例≥3线治疗,表现出了显著成效——ORR:7.1% (3/42)、整体mPFS:4.0月(0.7, 11.0), DCR达76.2%(32/42)。

CodeBreak 100研究显示 Sotorasib (AMG510)治疗经标准治疗失败后伴KRASG12C突变晚期CRC,ORRDCR均较为可观

总的来说,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的各方面都迎来了长足进展。

在初始治疗方面,更为强烈的初始治疗方案得到了更多肯定。

另一方面,初始强烈治疗的应用也对临床医生更精准更立体地区分适宜患者群体提出了更高要求。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也证明了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在特定患者中的显著作用。这也意味着特定基因型患者的筛选以及更多的驱动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的研发已然成为必需。

仅供医学人士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