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肩腰腿痛辩证论治及具体医案(朴微)

 司博文sbw朴微 2022-03-02

​颈肩腰腿痛总论

颈肩腰腿痛是由于肝肾阴虚,筋失所养,以及阳明气虚,筋失温煦所致。与督脉手足三阳、三阴经脉密切相关。对此症,我通过调理脾胃气血,任督二脉,用理卫阳通补法通其筋络,裨益肝肾,疗效确切。其主要病因病机为:1.风寒湿邪侵袭,三气杂至,合而为痹。2.筋骨劳伤,局部受损,气血瘀滞,经脉失畅。3.老年久病,肝肾不足,筋骨失养。

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阳明得养,五脏六腑均得受益,筋骨关节自能荣润。阳明者胃也,润者滋养之义。肾气热骨枯髓减,与热甚伤津同义。津亏而液涸,不得用清热之穴,当以生津之穴。主以益胃之穴,则宗筋得润,筋骨关节自得通利。阴虚筋脉失常,所致之肌肉关节疼痛强硬,与风寒湿痹证颇相类似,当注意辨别。

颈椎病

沈金螯《杂病源流犀烛》有云:“凡颈项强痛肝肾膀胱病也,三经受风寒湿邪而成”;程国彭《医学心悟.项脊强》谓:“项脊者,太阳经所过之地”;《证治准绳》有言:“颈项强急之证多由邪客三阳经也”。故而,因风寒湿邪侵袭、长期劳损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致使经气不利,络脉闭阻,不通则痛,也可致痰瘀互结。故,

1 颈椎病的辩证要点为:(1)本病因伏案久坐、跌扑损伤、外邪侵袭(2)年迈体弱、肝肾不足。筋骨失养,颈部感受风寒阻闭气血,(3)劳作过度及外伤损及筋脉,气滞血瘀,皆可使颈部气血不利,不通则痛。本病病位在颈部筋骨,与督脉、手足三阳经脉关系密切,2 基本病机: 是筋骨受损,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后项部疼痛属太阳经,颈项侧后方疼痛属少阳经,颈项侧部疼痛者阳明经,后项正中疼痛者属督脉。有明显外伤史,遇寒痛增者为外邪内侵;有颈部外伤或劳作过度史,痛如针刺者为气滞血瘀;颈肩部酸痛,乏力眩晕者为肝肾不足。

因此,颈椎病的中医辩证分型有以下几种:

风寒痹阻型(寒湿阻络型):

主要症候——患者多有寒侵病史,以冷痛为主,遇冷刺激后加重,伴上肢串痛、麻木、全身酸楚、颈项强痛、恶寒无汗、畏风畏寒,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治宜温经活血,祛风散寒,祛湿通络,除湿止痛,针方:听宫(张口取穴)、凤池、外关、颈段夹脊、天柱、曲池、合谷、列缺、手三里、排寒针(太白(男左女右)、支沟(男左女右)、支沟(男右女左)、太白(男右女左))为静针,留针30分钟;灵骨、大白、落枕穴、液门透中渚、正筋、正宗,令其动。

气滞血瘀型:

主要症候——颈肩部手臂麻木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并伴随皮肤干燥,面色无华,舌质暗,舌下脉络有瘀,脉涩,

治宜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止痛,针方:外关、膈俞、天柱、血海、合谷、三阴交、供血穴(风池下一寸)、左外三关、右足三重为静针,留针30分钟;灵骨、大白、落枕穴、液门透中渚、正筋、正宗,令其动。局部点刺拔罐(点刺至少每个点刺点2——3滴血,然后拔罐,留罐15分钟),或局部疼痛剧烈处加用旋冲法(在颈椎下部1—2厘米处扇形分布处选取5点平刺进针,留针1—2分钟,进行旋转冲击)。

痰湿阻络型:

主要症候——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治宜祛湿化痰,通络止痛。针方:阴陵泉、复溜、三阴交、外三关、足三重、脾俞、胃俞为静针,留针30分钟;灵骨、大白、落枕穴、液门透中渚、正筋、正宗,令其动。

肝肾不足型:

主要症候——颈项强痛,眩晕,头痛,耳鸣,耳聋,视物不清,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细。

治宜补益肝肾,通络止痛,针方:天柱、昆仑、太溪、肝俞、气海、肾俞、左下三皇、右上三黄为静针,留针30分钟;灵骨、大白、中白、下白、落枕穴、液门透中渚、正筋、正宗,令其动。

气血亏虚型

主要症候——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治宜补气养血,针方:新老十针(上脘、中脘、下皖、气海、关元、双天枢、双合谷、双足三里、右日月)、膻中、阴陵泉、三阴交、悬钟(进针0.5—1寸)为静针,留针30分钟;灵骨、大白、落枕穴、液门透中渚、正筋、正宗,令其动。

脾肾阳虚夹瘀型:

主要症候——恶寒怕冷,颈肩部手臂麻木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并伴随皮肤干燥,面色无华,舌质暗,舌下脉络有瘀,脉沉涩。久治不愈,或出现术后后遗症者为多,

治宜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止痛,颈夹脊、风池、完骨、天柱、曲池、悬钟为静针主穴,配穴:病在太阳配申脉,病在少阳配外关、阳陵泉,病在阳明配合谷,病在督脉配大椎、后溪,外邪内侵配合谷、列缺,气滞血瘀配合谷、血海、膈俞、三阴交,肝肾不足配肝俞、肾俞,上肢麻痛配合谷、手三里,头晕头痛配供血穴、怪三针,恶心呕吐加中脘、内关,耳聋、耳鸣加翳风、耳门、听宫、听会、外关,留针30分钟;灵骨、大白、落枕穴、液门透中渚、正筋、正宗,令其动。局部疼痛剧烈处加用旋冲法。

具体医案:

①周某,男,39岁,公务员,颈部疼痛伴活动不利半年。半年前,颈部不适,经多方诊治效果不佳,刻诊:颈部疼痛、活动不利伴双手麻木,以右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明显,时有头晕。此次疼痛是因为三九天出去骑车时感受风寒所致,以冷痛为主,遇冷刺激后加重,伴上肢串痛、麻木、全身酸楚、颈项强痛、恶寒无汗、畏风畏寒,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治宜温经活血、祛风散寒、祛湿通络、除湿止痛,针方:听宫(张口取穴)、凤池、外关、颈段夹脊、天柱、曲池、合谷、列缺、手三里、排寒针(太白(男左女右)、支沟(男左女右)、支沟(男右女左)、太白(男右女左)),为静针,留针30分钟;灵骨、大白、落枕穴、液门透中渚、正筋、正宗,令其动,留针30分钟。一天一次,十天为一疗程。首诊结束症状有明显减轻,颈部活动幅度有明显变大,疼痛减轻十之二三。五天症状减轻大半,仅剩手臂偶尔发麻,疼痛不再。十天症状基本消失,属痊愈。嘱咐其平时尽量少低头,看电脑不超过45分钟,注意颈肩保暖,电话随访无复发。

(2)张某,男 25岁。诉早晨起来颈椎不能动,直不起来,疼痛剧烈。以冷痛为主,遇冷刺激后加重,伴上肢串痛、麻木、全身酸楚、颈项强痛、恶寒无汗、畏风畏寒,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问及相关病史,曾因脊柱侧弯做过手术,二便正常,无其他病史。病的前一天晚上加班很晚,回家倒头就睡,早上起来颈椎就不能动了。查体,大椎穴僵硬,肩井 中府 云门疼痛拒按。当时是12月份,患者喝醉后倒头就睡,姿势不正,致使经脉失畅,局部受损,时值寒冬,又复受风寒,致使气滞血瘀。属落枕 急性期。治宜祛寒活血通络止疼。取穴,灵骨大白,落枕穴 液门透中渚 后溪,针上令其动 30分钟。5分钟的时候疼痛减轻,20分钟症状好转七成。次日又治疗一次,症状全消,属痊愈。

所以,我治疗颈椎病是按照急性和慢性分类施治的。疗效很好,治愈率65%,有效率90%。

肩周炎

临床中,本病多因肝肾亏虚,阳明气虚 营卫虚弱、筋骨衰颓、风寒湿邪侵袭、劳损外伤、不良生活习性所致。肩痛可分为急性、慢性,急性多因外伤或不良生活习性所致,慢性的通常肩痛日久,“顽痰多怪病,久病必有瘀”,痰瘀互结,由于局部气血运行不畅,郁而生湿热,以致患处发生轻度肿胀,甚则关节僵直,肘臂不可屈伸、不可搭肩,这是肝肾阴虚和阳明气虚为主所导致的,病在筋,治疗以理卫阳通补法和补肝肾之法为主。

因此,肩周炎的中医辩证分型有以下几种:

风寒侵袭型:主要症候——肩部串痛,遇寒加重或日轻夜重,得温痛减。肩痛不举,动则痛甚脉弦滑或弦紧。治宜祛风散寒,通络止痛,处方:曲池、外关、肩髃、肩贞、肩髎、条口透承山、听宫、灵骨、大白。

寒湿凝滞型,主要症候——肩部及周围筋肉疼痛剧烈,上肢沉困,重着疼痛,自肩部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因痛而不能举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濡,治宜散寒除湿,化瘀通络,处方:阴陵泉透阳陵泉(互透)、肩髃、肩贞、肩髎、肩平穴(足三里下1寸)、条口透承山、灵骨、大白。

经脉失养型: 主要症候——肩痛日久,肩臂肌肉挛缩,关节僵硬,动作受限,酸痛乏力,局部得温症减,受凉加剧,舌淡或有瘀点,脉细。治宜通经活络,补气益气,处方: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内侧痛加尺泽、阴陵泉,肩外侧疼痛加合谷、阴陵泉,肩后痛加后溪、条口透承山。

瘀血阻络型:主要症候——外伤后或久痛肩痛,痛有定处,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拒按,肩活动受限或局部肿胀、皮肤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处方:肩髃、肩贞、肩髎、合谷、手三里、曲池、血海、三阴交、左外三关、右足三重,局部点刺拔罐(点刺至少每个点刺点2——3滴血,然后拔罐,留罐15分钟),或局部疼痛剧烈处加用旋冲法(在肩部疼痛处上端1—2厘米处的直线上选取3点平刺进针,留针1—2分钟,进行旋转冲击)。

气血亏虚:肩部酸痛麻木,肢体软弱无力,肌肤不泽,神疲乏力,或肌肉局部挛缩,肩峰突起,舌质淡,脉细弱无力。治宜祛风通络,益气养血,处方:肩髃、肩贞、肩髎、曲池、新老十针(上脘、中脘、下皖、气海、关元、双天枢、双合谷、双足三里、右日月)、三阴交。

具体医案:①***,女,55岁,左肩酸痛伴抬举困难5个月。5个月前肩部开始不适,后出现抬举困难,十指麻木,不时酸冷,伴腰酸,脉细软,苔薄白。此病是由于她身处更年期围期,冲任脉衰,血海不足,脉络空疏,营失涵濡之养,卫疏捍外之司。营卫失其谐和,遂至藩篱不固,为外感风寒湿邪侵袭所致,属内虚招邪,宜合营宣络。取穴:患侧的肩髃、肩贞、肩髎、巨骨、臂臑、曲池、合谷,泻法;肾俞(双),补法。肩髃加用合谷刺,肩部取穴可用温针灸,并轮流拔罐。共针十次,日趋好转,经气得畅,营卫亦和,抬动亦舒利无碍。

②***,男,46岁,右肩疼痛3天。来诊时,两肩发沉,做按摩后加剧,肩部钝疼,局部发凉,得暖痛减,舌苔白,脉浮。经过经络诊查,外关处有条索,四诊合参,为少阳经脉虚弱,风寒之邪客于表,属风寒湿痹。治宜祛风散寒,通络止痛。具体取穴:曲池、外关、肩髃、肩贞、肩髎、条口透承山、听宫、腕骨、左关冲(放血)、灸天宗、大椎。

③***,女,52岁,诉左肩疼痛伴活动障碍1年。来诊时左肩疼痛不能平举过肩,后背不能,夜间亦痛,疼痛前长期吹空调冷风,睡眠浅,纳少,苔白,舌淡,脉沉滑。查体:肩臂肌肉挛缩,关节僵直,动作受限,左络却穴压痛,左温溜穴有结节,右阳池异常,左膏肓压痛。四诊合参:为肝肾亏虚,经脉失养,阳明气虚,筋失温煦。治宜补益肝肾,温阳散寒,舒筋活络,可选穴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左络却穴(斜向督脉,搓针)、后顶、侠白、偏历、肩前、天府、肩贞;取少商、商阳,放血7滴,以引阳通络;灸左太渊、右腕骨、右尺泽上一寸,各留针15分钟。

④***,女,54岁,主诉右肩疼痛伴活动障碍2月余。半年前曾出车祸伤及肩部,无骨折,肩部活动受限,不能侧压,诊为“撞击综合征”。去年7月摘无花果后伸过度,肩部又出现疼痛。后又两度拉伤,加重了疼痛。她来诊时面色略显青黑苍白,声音低微,问诊得知她的疼痛遇寒加重,夜间加重,天气变化时加重。观其舌脉,舌白腻,苔薄白,脉弦紧。查体:肩髃、肩髎处紫暗、肿胀,侠白处有结节,肩前部针刺样疼痛,拒按,疼痛剧烈。这是外伤所致的局部受损,经脉失畅,气滞血瘀,属瘀血阻络,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取穴外关、血海、三阴交、右足三重、左外三关、肩髃、肩贞、肩髎、鱼肩(鱼际下0.5寸)。

腰痛

腰痛以腰部疼痛为主症,病因有是由于风寒湿热、气滞血瘀的原因导致的不通则痛,也可以是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等原因出现的不荣则痛。临床上常见腰痛往往分为三类:寒湿腰痛、瘀血腰痛、过劳腰痛,故治疗以督脉、肾经、膀胱经为主,临床上往往根据证候酌情选用腧穴进行虚补实泻或平补平泻,对寒湿与肾虚的腰痛,往往针灸并用。实际上腰痛患者往往虚实夹杂,尤其是风寒湿、瘀血、肾虚夹杂者为多。

《丹溪心法·腰痛》指出腰痛病因有“湿热、肾虚、瘀血、挫闪、痰积”,并强调肾虚的重要作用。故腰痛可由风寒湿邪侵入经络,流注于腰,或外伤损伤腰脊,使之气滞、痰结、血瘀或内伤虚损,日久不愈,累及于腰,但《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所以治腰先治肾。郑树珪《七松岩集.腰痛》提及:“然痛有虚实之分,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凡言虚证,皆两肾自病耳。所谓实者,非肾家自实,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为风寒湿之所侵,闪肭挫气之所碍,腰内空腔之中,为湿痰瘀血凝滞不通而为痛,当依据脉证辨悉而分治之。”命门、委中、肾俞三穴结合,适用于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腰痛。

因此,腰痛的中医辩证分型有以下几种:

1.气血瘀滞型:患者腰部疼痛,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舌淡红,有瘀点,苔薄白,舌下脉络瘀滞明显,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通痹止痛,针方:膈俞、肾俞、命门、腰阳关、腰眼、痞根、八髎、环跳、秩边、殷门、委中、承山、飞扬、胫中、昆仑。局部点刺拔罐(点刺至少每个点刺点2——3滴血,然后拔罐,留罐15分钟),或局部疼痛剧烈处加用旋冲法(在腰椎左右1—2厘米处选取6点平刺进针(一边三针),如果伴下肢不适,可向下肢疼痛方向选取3点平刺进针,留针1—2分钟,进行旋转冲击)。

2湿热痰滞型:患者表现为腰部酸胀、麻木,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舌苔厚腻,脉弦滑,治宜清热除湿,理气化痰,针方:肾俞、命门、腰阳关、腰眼、痞根、八髎、环跳、秩边、殷门、委中、承山、飞扬、胫中、昆仑。

3.风寒湿痹型:多遇寒痛增,得温痛减,舌淡苔白,脉沉紧。治宜祛风散寒,行痹止痛,针方:肾俞、命门、腰阳关、腰眼、痞根、关元俞、大肠俞、八髎、环跳、秩边、殷门、委中、承山、飞扬、胫中、昆仑。

4.肝肾亏虚型:患者伴随腰膝酸软,肌肉萎缩,面色恍白,舌淡苔白,脉沉迟,治宜温补肝肾以固腰,针方:肾俞、命门、腰阳关、腰眼、八髎、环跳、秩边、殷门、委中、承山、飞扬、胫中、昆仑。

5.带脉不通型:患者腰部带状区域酸痛僵紧,舌苔厚腻,脉弦滑,治宜祛风除湿,理气化痰,调通带脉,针方:肾俞、命门、腰阳关、腰眼、痞根、带脉穴、八髎、环跳、秩边、殷门、委中、承山、飞扬、胫中、昆仑。

具体医案:

①***,男,46岁,2018年6月15日诊,患者常于建筑工地工作,久居湿地,腰痛半年,时痛时止。未加注意,近日逐渐加重,屈伸不利,转侧不便,稍有活动就感疼痛难忍,阴雨则加重,腰部酸沉,脉濡缓,舌白,苔薄腻。诊断:风寒湿痹型腰痛,治则:散寒除湿,温经活络,处方:一、肾俞、命门、腰阳关、八髎、环跳、秩边、委中、飞扬、胫中、昆仑、肾俞、腰眼、殷门、承山,以上穴位针刺后可加灸或只针不灸,采用泻法,每日针灸一次,每次一组,10天一疗程。本案例连治四次,即告痊愈。

②***,女,36岁,自述近几个月来,自觉腰部热痛,口苦心烦,大便不爽,小便赤涩,脉濡数,舌淡红,苔黄腻。诊断:湿热痰滞型腰痛,治则:清热除湿,理气化痰,处方:腰阳关、环跳、秩边、阴陵泉、三阴交、委中、丰隆,以上各次均平补平泻,10天一疗程,经过一疗程治疗,患者完全康复。

③***,女,30岁,会计,2019年10月11日,因不慎用力过猛,突感腰部疼痛如针钻,不能抚腰,经盲人按摩反而加重来诊。经查,体温、脉搏、血压正常,精神良好,言语洪亮,发育正常,腰部活动受限,感觉功能正常,脉沉涩有力,舌紫黯,上有瘀点,苔薄腻,舌下脉络有瘀滞,小便正常,大便燥,影像学检查正常。辩证:气血瘀滞型腰痛,治则:活血化瘀,通痹止痛,选穴:膈俞、肾俞、命门、腰阳关、腰眼、痞根、八髎、环跳、秩边、殷门、委中、承山、飞扬、胫中、昆仑,泻法。局部点刺拔罐(点刺至少每个点刺点2——3滴血,然后拔罐,留罐15分钟),或局部疼痛剧烈处加用旋冲法(在腰椎左右1—2厘米处选取6点平刺进针(一边三针))。经治疗2次而愈。

④***,男,48岁,2020年8月来诊,自述年轻时参军,训练时经常长途跋涉、野外露宿,不久开始感觉腰痛,并经常怕冷,后经治疗痊愈,今因受寒复发来诊。见病人面容憔悴,脸色暗黑,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辩证:肝肾亏虚型腰痛(偏阳虚)。治则:温补肝肾,通经活络。取穴:前面取用新老十针,后面取用肾俞、命门、腰阳关、八髎、委中、承山、飞扬、复溜、昆仑,肾俞、命门、腰阳关、八髎、气海关元,委中泻法,其余均补法,针后加灸,复溜留针20分钟。灵骨 大白 腰疼穴 令其动 30分钟。一个疗程(10天)后恢复如初。

⑤***,男,公务员,39岁,因腰痛不能翻身来诊,述20天前因挖树、抬树引发腰痛,曾服药、贴膏药无效,经人介绍来诊,来诊时面色青白,问及相关病史,平素多坐,以前曾闪过腰,服药后缓解。素体畏寒,手足冰凉,肠胃不佳,有肝囊肿、胆结石病史。CT显示腰3、4、5椎间盘突出,骶一腰化。查体胸九、胸十向右偏歪,腰3、4、5椎体后凸,膀胱经循行路线肌肉板结、僵硬,腰4、腰5、骶一棘突压痛明显,右大转子附近压痛明显,右小腿外侧胆经及后侧承山穴附近有结节、硬络,小腿、膝盖及双足冰凉,舌白苔厚腻,脉弦迟。经络辩证:定位在太阳、少阳,定性为虚寒型,二者合参,为太阳、少阳经脉气血虚弱,筋失所养。具体病因——局部受损,筋骨劳伤,气血瘀滞,治宜温经通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处方:排寒针(左太白、右支沟、右支沟、右太白为针刺顺序),肾俞、命门、腰阳关、关元俞、大肠俞、八髎、委中、承山、飞扬、胫中、右申脉、左太溪,神灯炙烤,留针30分钟。在臀部疼痛部位做旋冲针疗法(向臀部疼痛方向选取3点平刺进针,留针1—2分钟,进行旋转冲击)。针灵骨、大白、腰痛穴,令其动,留针20分钟。治疗三次,症状全消,终告痊愈。

⑥***,女,68岁,主诉腰腿疼痛50年。刻诊:因腰腿疼痛,不能平卧、行走来诊,来诊时面色青白,满头银发,声音低微,不能直腰,靠助步器行走。问及相关病史:18岁扛重物伤及腰部,因为一直保守治疗无效反复腰腿疼痛,于40岁时做了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后大出血且手术失败,3个月不能起床,起床后仍有腰腿疼痛,后又多处治疗,采用中西医多种疗法,疗效欠佳。有老慢支病史、耳鸣病史、听力下降病史、泌尿系感染病史10余年,且未愈。腰痛天气变化时疼痛明显,劳累后加重。平素腰脊冷痛、畏寒。查体可见:腰背部肌肉僵硬、变形,有四个粉包,腰一到腰3高高隆起,舌淡苔白,脉细。

四诊合参:痹症日久,耗伤气血,损及脏腑,为肝肾不足、痰瘀互结之尫痹,治宜采用理卫阳通补法和补肝肾之法。具体处方:先针人中、后溪、束骨、复溜、灵骨、大白、腰痛穴、腰痛点,令其动10分钟,止其疼痛,缓其挛急。再让患者平卧,针上脘、中脘、下皖、气海、关元、中极、天枢(双)、右日月、足三里(双)、合谷(双)、太冲(双)、丰隆(双)、三阴交(双),留针30分钟。然后俯卧,进行旋冲法(在腰椎疼痛部位左右1—2厘米处选取6点平刺进针(一边三针),因为伴下肢不适,故向下肢疼痛方向选取3点平刺进针,留针1—2分钟,进行旋转冲击)。最后在俯卧情况下针华佗夹脊、环跳(双)、秩边(双)、委中(双)、昆仑(左)、太溪(右),留针15分钟,平补平泻。一天一次,十天一疗程。经过两个月的治疗,这位阿姨疼痛消失。能做简单的家务,照顾孙子,腰也直起来了。更妙的是,头发自前后向中间慢慢变黑,耳鸣几近消失,哮喘也好了。最后嘱其平素注意防风防寒防潮,注意生活调摄,不要劳累,随访一年无复发。

备注:人中:沿鼻中隔方向进针0.5寸,捻转泻法,持续3-5分钟后,留针15分钟(调和阴阳,解痉通脉);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输主体重节痛,故有散风寒、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之功;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故后溪是治疗头项腰背疼痛的要穴。小肠经和心经相表里,故后溪可治疗耳聋、耳鸣、目眩、咽痛等);束骨(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输穴,可用于治疗关节疼痛,五行属木,肝主筋,故可治疗腰背筋伤。);复溜(属足少阴肾经,足少阴经贯脊而过,故可治肾虚腰痛,针刺时进针向斜后方刺0.5-1寸,针身行于跟腱内沿足太阳与足少阴之间。)。

⑦***,男,45岁,两年前因劳累引起右腰及腿部疼痛,遇寒加剧。腰部疼痛遇冷加重,既有肾虚又加外感风寒,针肾俞,针上加罐,针阳陵泉、昆仑温肾散寒祛湿祛风,针患侧环跳

、委中以祛寒疏通经脉而止痛。诸穴合用,病可速愈。

⑧***,男,50岁,干部,左侧腰腿疼痛1年,左侧腰腿牵引性麻痛,窜至腹股沟部,并沿大腿前部向胫骨前外缘和足背部放射,行走不利,并伴有倦怠无力,心慌气短等症,舌淡而红,按压足阳明经循行路线有压痛,据其病史症候分析,脏腑辨证为气血失调,经络辩证为阳明经气失畅,八纲辩证属虚症,久病必虚,治宜调和裨益气血,舒筋活络,故取穴气海(加艾条温和灸15分钟,皮肤红润有汗为度)、大肠俞、伏兔、足三里、解溪,以补法每日针灸一次,10天一疗程。、治疗三疗程而愈,随访无复发。

⑨***,男,39,诉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一日。该患者搬运重物时不慎扭伤腰部,现腰部疼痛,活动受限,动则痛甚,既往健康,察其表情痛苦,姿态僵硬,身体不能俯仰、扭转、挺直等,舌紫红,苔薄白,脉弦,此又因搬提重物闪扭腰部,致筋肉受损,经脉气滞,血行不畅,属实证,乃不通则痛,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查体:很明显可触及到腰部受损以右侧为重,压痛明显。详辩其经,当归属足太阳经脉第二侧线,因“同气相求,其气相通”的原理,取手太阳经郄穴养老,可通调太阳经脉,调畅太阳气血,此为治疗太阳经腰痛之经验要穴。详细操作:嘱患者全身放松,取穴处常规消毒,选用0.35mm*40mm毫针,掌心向胸,双手直立,向肘的方向斜刺入1——1.5寸,行泻法2——3分钟,使针感传至腰部最佳,留针30分钟,腰部活动基本自如,三次痊愈。

鉴别诊断:1.腰痛与背痛、尻痛、胯痛鉴别:腰痛是指腰背及两侧痛,背痛是背膂及两侧疼痛,尻痛是骶尾骨周围区域的疼痛,胯痛是尻尾以下及两侧胯部疼痛。

2.腰痛与肾痹、肾寒症鉴别:腰痛是腰部疼痛的筋骨疾患,而肾痹是指腰背强直弯曲等尪痹发展而来牵及的肾部疾患。肾寒症是肾痹里因为寒邪入肾的那部分疾患。

腿痛

本病是由于风寒湿邪侵袭,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或因跌打损伤,以致经络受损,气血阻滞不通而痛。包括股骨头坏死、膝痹症等下肢疾患。

股骨头坏死

属于中医“骨蚀”范畴,《内经灵枢.刺节真邪篇》有载:“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着,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内伤骨为骨蚀。”

因此,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辩证分型有以下几种:

瘀血阻络  取血海、三阴交、髀关、伏兔、

湿热浸淫 取曲池、血海、髀关、伏兔、阴陵泉

肝肾不足取环跳、髀关、伏兔、悬钟、太溪、昆仑

具体医案:***,男 55岁,北京望诊断双侧股骨头坏死,左腿4期,右腿3期,疼痛剧烈,双腿双脚畏寒发凉,夏天也需要穿棉裤,需要双拐才能行动。5年来曾多处治疗,疗效不佳。得病前酗酒,熬夜。舌紫苔白腻,脉弦迟。得病日久,久病必有瘀,病久体弱,肝肾亏虚。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疼,补益肝肾。先针动针,灵骨 大白 中下白 股骨头对应点(手小指掌指关节缝)活动30分钟。以止其疼痛 缓其挛急,再新老十针 华佗夹脊 血海 三阴交 环跳 悬钟 太溪 昆仑,调理脾胃气血任督二脉,补益肝肾,以固其本。平补平泻,针后用神灯烤神阙和腰骶部,一天一次,10天一个疗程。共治疗半年,扔掉双拐,正常生活 工作。

膝痹症

该病多由素体肾阳不足、感受风寒湿邪侵袭所致,严重者或屈伸不利,发展成骨性关节炎,或重着难行,发展为滑膜炎。膝部冷痛、肿胀、麻木、活动不利,甚则萎痹不行。一般采用的基本组穴有血海、梁丘、鹤顶、内膝眼、外膝眼、阳陵泉、足三里进行针刺,有积液加上百会、膻中、水分、足临泣,在此基础之上的加减有中医辩证分型。

膝痹症的中医辩证分型有以下几种:

气血瘀滞型:基本组穴加局部点刺拔罐(点刺至少每个点刺点2——3滴血,然后拔罐,留罐15分钟),或局部疼痛剧烈处加用旋冲法(在颈椎下部1—2厘米处扇形分布处选取5点平刺进针,留针1—2分钟,进行旋转冲击)。

风寒痹阻型:基本组穴加风市、曲泉,基本组穴部分加灸或可用火针、焠针的方法局部加热。

寒邪化热型:基本组穴加风市、曲泉、曲池、太冲。

具体医案:

①***,女,56,右膝关节酸痛月余,肿胀发热,屈伸不利,得温痛不减,大腿、小腿肌肉日渐萎缩,脉弦细数哦,舌淡,苔腻。因其年处更年期,气血已虚,风湿之邪乘隙内注,郁久有热,经气受阻,通行不畅,络道阻塞,痹阻不通,治宜祛风通络,平衡气血,通利关节,处方:血海、梁丘、鹤顶、内膝眼、外膝眼、阳陵泉、足三里、百会、膻中、水分、足临泣、曲池。针刺3次后肿已消减,屈伸得利,仅留关节酸楚,继续治疗,十次基本痊愈,随访无复发。

②***,女,55岁,家庭主妇,膝关节疼痛不能行走10余年。因膝关节疼痛不能行走来诊,述来诊当天上午上公交时用力不当,引起膝盖剧痛,右脚不能用力,经家人搀扶而来。问及相关病史,阿姨说自2008年双膝开始出现疼痛,期间经过多种治疗,效果不佳。一个月前因跳广场舞进一步损伤膝关节,导致不能下蹲,晚上睡觉几乎不能翻身,能翻身时膝关节无法屈伸。平时右腿不能打弯,需要家人帮忙脱裤子和袜子。问及既往病史有血糖偏高和高血压病史10余年。便秘、甲状腺结节、子宫肌瘤病史5年余。她以前开过出租车,自此之后畏寒。查体可得,肌力检查时足趾无法上翘,划痕实验阳性。腰部脊柱有凹坑膀胱经循行路线肌肉虚软无力,下肢虚软的像煮过时间的软面条一样萎缩无力。自膝盖至足部冰凉。腹部梁门、太乙、天枢穴处有结节,足三里虚空。膝关节对合不利,内膝眼和曲泉穴处疼痛剧烈,舌紫苔白,脉弦濡。四诊合参,为少阳经脉气血虚弱,筋失温煦。更年期及疼痛日久导致肝肾亏虚,筋失所养,调理时应先理筋正骨,选穴应以补肝肾之法与理卫阳通补法调之。处方:排寒针(右太白、右支沟、左支沟、左太白)、新老十针(上脘、中脘、下皖、气海、关元、双天枢、双合谷、双足三里、右日月)、华佗夹脊、血海、梁丘、鹤顶、内膝眼、外膝眼、足三里、三阴交为静针,留针30分钟;灵骨、大白、心膝、胆穴、小节为动针,让其活动膝关节,留针30分钟。针刺结束令其不要做剧烈运动,关节省着用。

其他类型的腿痛

医案:①***,男,51岁,左腓肠肌肿硬疼痛7年,易感冒,面色恍白,脉细濡,舌白苔薄腻,

舌边有锯齿。诊断为湿邪稽留,病久络疏,瘀邪互滞,故宜标本两调。取穴:双肺俞(补)、双脾俞(补)、左阴陵泉(泻)、左阳陵泉(补)、左合阳(泻)、左委阳(泻)、左承筋(泻),操作:针刺后捻转,背俞不留针,其余留针加温针灸,承筋拔罐。一天一次,共治疗20天,症状消失,属痊愈。本例患者为湿邪稽留足太阳膀胱经,补脾土利水生虚,故取穴脾俞,补肺俞益肺金扶正御邪,灸膏肓,补三焦之气,为治本之法。并用阴陵泉利水,阳陵泉强筋,意在利经筋之水湿,合阳、委阳、承筋是足太阳经穴,以疏痹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