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览卢沟桥

 南海龙女 2022-03-02

卢沟桥是一座历史的桥,一座艺术的桥,更是一座英雄的桥,它以独特的建筑结构和精美的石雕艺术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

201812月,趁着旅游飞机中转北京的一点时间缝隙,来了一趟,参观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但由于没有预习好功课,参观时没有细看,很多该看的都略过了,所以本篇题目为“浅览”。在整理相片的过程中,再加深认识卢沟桥。

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完成于金明昌三年(1192),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据《日下旧闻考》记载:“桑干下流为卢沟,以其油故乎浑河,以其黑故乎卢沟”。燕人以黑为卢,此桥因跨卢沟河故名“卢沟桥”。

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二十公里的永定河上,卢沟桥渡口早在战国时期就是燕蓟地区沿太行山脉通向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

金建中都后,浮桥不再适应当时政治军事经济上的需要。因此,金章宗于11896月下诏,命建石桥。明昌三年(1192)三月建成,名为“广利”。桥建成后担负起北京通往南方各地的交通运输任务。

卢沟桥以它独特的建筑结构和精美的石雕艺术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卢沟桥的建筑结构之所以说它独特是有依据的。

(上图引用自网络,我游览时竟然没有认真参观和拍照这么重要的部位)

卢沟桥是华北地区现存最古老最长的一座十一孔联拱石桥。全长266.5米,宽9.3米。共有桥墩10个,桥孔11个。每个桥墩的平面均呈船形,迎面砌成分水尖,分水尖上安有三角铁柱,俗称“斩龙剑”。

桥下河床铺设几米厚的鹅卵石和石英砂,整个桥体砌筑其上十分坚实稳固。桥墩平面呈平底船形,北为上游,是进水面,砌筑分水尖,状若船头,长4.5-5.2米,约占桥墩四分之一。在每个分水尖的前端,各装有一根三角铸铁,边宽26厘米,锐角向外,以减轻洪流和冰块冲击,保护分水尖的稳定。在分水尖上面,又盖了六层分水石板,称风凰台,下两层挑出,以上各层逐次收进,高1.83米,既加固了分水尖的稳定性,对桥墩的承载压力也起到了平衡作用。

桥墩南面顺水,砌作流线型,形似船尾,以分散水流,减轻洪流对券洞的压力。

卢沟桥河床为鹅卵石和黄沙的堆积层,河岸两边也是一样的。卢沟桥的基础不是以传统的“插柏为基”的方法建造的。1991年有关文物部门对卢沟桥桥基础挖掘勘探,发现桥基以石版钻孔纵向连接,灌注铁柱,横向用腰铁连接,各部错路穿插有序。迎水面立以石版挡住基石与基石之间的缝隙,防止水急冲动基石,起固定桥基石的作用。

卢沟桥的半圆拱券采用纵联式实腹砌筑法,使11个拱券联成一体。拱券龙门石上,至今依然保留有中间三个被称作虬蠖的拱顶龙头,雕工十分精美。

早在七百多年前的元代,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曾写了一本轰动整个欧洲的游记叫《马可.波罗行记〉

书中是这样描写卢沟桥的:“河上有一美丽的石桥各处桥梁之美鲜有极之者……建置甚佳…他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

自此,桥随书流传到西欧各国。欧洲人习惯称卢沟桥为马可.波罗桥。

20元购票进景区门,是卢沟桥广场,广场中轴线通往桥的路上,铺着旧的桥面石板。

广场两侧是浮雕和雕像,反映卢沟桥的历史。

“七.七事变”中中国抗日军奋起抗战所用的大炮,炮上有字“威神极铁”。

本篇图片的重点在于卢沟桥的独特的建筑结构和精美的石雕艺术,为忠实于厚重的历史,在编辑图片时没有对图片进行艺术再创作,所以,片子不是骗子,小时候不是有句话嘛:骗你是小狗。

桥东西均有汉白玉石碑,西面有康熙视察永定河碑。桥两端东有石狮,西为石象,紧抵桥头望柱(由于本人参观时的大意,以为桥东桥西差不多,从桥东走到一半就往回走,并没有到桥西,所以错过了桥西的康熙永定河碑、大石象)。

桥东有清乾隆御笔的“卢沟晓月”碑,背面乾隆阴刻作《卢沟晓月诗》,诗文:

茅店寒鸡咿喔鸣,曙光斜汉欲参横。半钩留照三秋淡,一蝀分波夹镜明。入定衲憎心共印,怀程客子影犹惊。迩来每踏沟西道,触景那忘黯尔情。

碑高(加莲座)4.53米,宽1.27米,厚0.84米,下方须弥座雕满饰纹,碑心两侧及四边均浮雕龙纹图案。由此,“卢沟晓月”盛景闻名海内外,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

而粗心大意的我竟然忘记正面拍“卢沟晓月”碑,只好从桥上的照片看到片言只语。(上图左)

月亮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升起的时间每天比前一天约迟一个小时,周而复始,所以晓月的话,月亮在西方会比较衬卢沟桥,最佳观赏点是桥东的北侧河岸(上图),这里有些观景台,没有游人,下到岸边的路可能已经封堵了。待银色的月光洒在桥面上,诗与歌在河面流淌,喔,只能想想,景区开门时间是8001700

桥东另一座是乾隆重萁卢沟桥碑,

碑下面如龟状的怪兽相传是龙生九子之一,名为赑员,喜负重。

我还错过了华表(上图石碑背后),共四个,桥东桥西两侧各竖华表一个,高4.65米,下设八角须弥座,上穿云板石,莲座圆盘之上雕有一头石狮,迎向桥外,神态自若,有如迎送行人。

桥面略呈弧形,两端较低,中间隆起。桥墩、拱券以及望柱、栏板、抱鼓石、华表等都用天然石英砂岩及大理石砌筑,而桥面却是用天然花岗君巨大条石铺设的。

桥面的大理石护栏,是由281根望柱和279块栏板交替组成的。南侧望柱141根,栏板140块;北侧望柱140根,栏板1.39块。望柱和栏板石迎面雕有精美的花卉图案,望柱项端各雕有一头不同姿态大石狮,

在大狮子头上、足下或胸前背后又雕有一些小石狮,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姿万状,惟妙惟肖。

这些石狮数量之多很难数清,民间一直有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官方统计共有大小石狮501个。

金元时期的石狮身躯比较瘦长,狮子头比例特别大,显得脑袋大,面部较窄,嘴巴上翘,下巴不丰满,嘴部微微张开,但总体上雕刻的狮嘴中间不掏空,类似一种假的张开。腿也特别短,前腿上还有些鳞状的盔甲纹。头上卷毛不甚高凸,全神贯注,颈部系带飘逸。头前挂一个小铃。这些都是金元时期狮子的特征。

明代的石狮身躯稍微粗短,或足踏绣球,或足踏小狮,或身上有小狮。狮子嘴部张开,舌头向上舔着,嘴方且大,中间是空的。

清代的石狮突胸张嘴,雕刻细腻,身上间有小狮,颈下有一宽大的系带,卷毛非常髙凸。雕刻的纹路比较深,神情的表现主要在脸部,眼睛拉长,眯缝着眼。这时候的狮子应该说不像以前那么凶猛。雕工精细,身上的花纹包括铃铛上的花纹都刻得相当细。

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的石狮外表甚新,雕刻比较粗陋,狮子后头卷发变大了,以前都是九圈十圈,现在就一圈两圈。狮嘴、鼻子、眼睛不刻那么深了,明显很随意的,没有什么比例。所用石质颜色不。这些雕刻上的变化,反映出这个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处于动荡和萧条之中。

新中国成立之后,对卢沟桥的石狮子进行了多次大修或翻修。但是在修缮时没有按照原来的数据去翻刻。石料选择的标准也不同,有好有坏,参差不齐。

总体来说,卢沟桥上的501个石狮子历经金、元、明、清、民国、新中国各个时期的修补,融汇了各个时期的艺术特征,成为一座自金代以来历朝石雕艺术的博物馆。

看罢石狮子,便转到桥东南侧的晓月湖边(其实也是永定河)。

沿着桥东南侧堤岸上的路,走到下码头的步梯。

游船码头已经冰封,这里可以看到卢沟桥的背水面(南面),本篇开头几张片也是这里拍就。

堤岸的屋子外有铁网里养着两只火鸡。

这只孔雀也不知要什么时候才开屏,就不等了。

......

卢沟桥是我国文物宝库中的一颗明珠。1961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评为北京十六景之一。

为保护古桥,1981年成立文物保管所。1985年经市区政府批准桥上禁止机动车通行,正式宣布卢沟古桥退役变交通工具为历史文物。并于1987年改柏油路为条石桥面。还石桥以原貌。

悠悠八百年,古老的卢沟桥饱经沧桑,经历了风雨的侵袭但同样也没有逃脱战争的厄运。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就是以发生在这里的“七七事变”为开端的。

与卢沟桥同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宛平城,就与卢沟桥广场一路之隔(上图狮子符合清代特征)。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宛平城是我国华北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两开门卫城。明王朝为防御李自成进京,命御马太监武俊于公元1638年——1640年主持修建此城,称“拱极城”。192812月,宛平县衙迁入城内,改成宛平城。城分东西两座城门,东为“顺治门”,西为“永昌门”(清代改为“威严门”),城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城池总面积约20公顷。

19377月,“七.七事变”爆发,至今宛平城墙上还保留着当年日军炮击宛平城的痕迹。1961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步进宛平城文化步行街的第一座建筑,步行街里两边都是临时摆摊,像一个普通居民街区,

这还是第一座建筑物的另一端,看着门前这两只狮子,我在想,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两只算不算上呢?

忽然街上传来猛烈的吵架声,有些人围了过去,我不想凑这个热闹,就离开了宛平城。

回来翻看拍的景点地图,发现自己又错过了宛平城里里外外的许多。

撰文/图片摄制:南海龙女,2018.12.16摄于北京卢沟桥文化旅游区(标注引用的除外)

下面分享一首《卢沟谣》(李明圣作词、鄂矛作曲):

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卢沟渡,摆渡船,渡走春秋渡秦汉;金中都,烟云散,留下古桥写江山;元明清,七百年,卢沟晓月照大川,照大川。晚清衰,民国乱,列强践踏毁家园;卢沟桥,狮子吼,宛平城头浴血战;中国人,意志坚,重整河山换新天。永定河,出西山,万古卢沟佑安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