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卢沟桥的狮子知多少

 零壹贰012 2022-07-07 发布于湖北
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广安门外15千米的永定河上,是南方各省进京的必经之路和北京的重要门户,也是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它和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并称我国四大古桥。

作为兵家必争之地,自建成起,几乎历代都有在卢沟桥交战的记载。19377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当时驻守在宛平城一带的军民奋起反抗,史称“卢沟桥事变”,这里因此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

事实上,卢沟桥的历史远远不止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700多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当时的元大都,也曾游览过卢沟桥,称赞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外国人知道这座桥,多是因为马可·波罗,国外也把这座桥称为“马可·波罗桥”。卢沟桥到底因何而建?围绕这座桥有哪些逸闻趣事呢?

图片

沧桑古桥何时建

卢沟桥的名称出现得很早。《新唐书》说:“自桑乾水抵卢思台,行八百里,渠塞不可通,挺欲通漕至卢沟桥。”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卢沟》一诗中写道:“草草舆梁枕水抵,匆匆小驻濯涟漪。”看来,直到宋代,这里的桥依然非常简陋。

我们今天所见的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金明昌三年(1192年)建成,“敕命广利”。这座桥从建成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依然稳稳屹立于永定河上。虽然金代统治者在该桥诞生之时便赐名“广利”,但是这个“官称”并没有延续下来,多少年来,人们还是叫它卢沟桥。

卢沟桥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这要从永定河说起。历史上永定河曾名湿水、桑干河、清泉河、卢沟河等,《元史·河渠志》中专有“卢沟河”一条,记载为:“卢沟河,其源出于代地,名曰小黄河,以流浊故也。”意思是这条河跟黄河一样,非常浑浊,故名。又因淤沙聚积,河床升高,河道变化不定,“水雷奔云泄,意左趋左,意右趋右”,所以也被称为无定河。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疏浚后改名永定河,卢沟之名遂废。

明人蒋一葵所著《长安客话》一书对“卢沟”的解释是:“盖桑干下流为浑河,浑河下流为卢沟,以其浊,故呼浑河。以其黑,故呼卢沟(燕人谓黑为卢),本一水也。”

总体而言,桥的得名,一说是“水黑曰卢,故以名之”,因为此段河流当时叫卢沟河,故名;另一说是“卢沟系由河经卢思台而名”。桥以河名,似乎很好理解。

建成后的卢沟桥非常壮观。马可·波罗说,此桥“长三百步,宽逾八步,十骑可并行于上”。实际测量,桥身长213.5米,两端雁翅各长26.675米,主桥和两侧的引桥总长266.5米;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入口处宽32米,桥身总宽9.3米(含地袱、仰天和栏杆),桥面宽7.5米,近岸跨16米;有桥墩10座,共11个桥孔,全以白石建造,且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确如马可·波罗所说的“颇壮观也”。其建筑形制非常特殊,主桥10个桥墩的间距不等,由两端向中间渐加大,加强了桥梁的稳固性。桥的两端栏板尽头,东边雕着伏地的石狮,西边雕着垂首的石象,形态古拙,是罕见的金代原物。

图片

狮子缘何数不清

尽管卢沟桥自建成后基本格局未变,但亦几经修葺。清代,卢沟桥两端立有石碑,其中一块记录了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修缮卢沟桥的经过,另一块则是乾隆皇帝御笔“重葺卢沟桥记”碑,记载了乾隆五十年(1785年)修葺卢沟桥的经过。还有一块则是乾隆皇帝亲书的“卢沟晓月”碑。

乾隆皇帝书写的那块“重葺卢沟桥记”碑,记载得更为详细、有趣。碑文中说,这年,人们发现卢沟桥出现破损,“司事之人有欲拆其洞门而改筑者,以为非此不能坚固”,但是修桥人拆开桥面一看,发现桥拱结构“石工鳞砌,锢以铁钉,坚固莫比”。由此而想到,“虽欲拆而改筑,实不易拆,且新拆,亦必不能如其旧之坚固也”,最终只对路面进行了修缮。对此,乾隆皇帝还抒发了一通感慨:“因是思之,浑流巨浪,势不可挡,是桥经数百年而弗动,非古人用意精而建基固,则此桥必不能至今存,然非拆其表而观其里,亦不能知古人措意之精、用工之细,如是其亟也。”

卢沟桥石与石之间嵌以呈带棱带角的“8”字形腰铁,把两石紧紧连在一起。桥墩造法颇有特色,墩下面呈船形,其迎水面砌作分水尖,且迎水面的分水尖上安装有边长约26厘米的三角铁柱,其作用为抗击流水的冲击,这就有效地维护了桥墩。三角铁柱就是民间传说中的“斩龙剑”,是降服恶龙兴风作浪的“宝物”。腰铁、三角铁柱的运用,在当时的确是了不起的创造。

卢沟桥不仅坚固,而且装饰精美,其望柱、栏板上的石狮、花纹,素来为人们所称道。特别是那众多的石狮,大大小小,神态各异。在桥身两侧的石雕护栏望柱上,每个上面都刻有一只大石狮,同时在它们的头上、背上、腹下及爪子上刻有许多大小不等、神态各异的小狮子。小狮子坐卧起伏,各不相同,有卧在母亲怀中的,有抬头凝望的,有竖耳听的,非常传神。

过去,老北京流行着一句歇后语,叫“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据说,乾隆皇帝也曾因卢沟桥的狮子吃过亏。1736年,乾隆皇帝巡游路过宛平县,特意数过卢沟桥的狮子数量。他先是命令身边的三个太监去数,可三人数出的数量都不一样。乾隆皇帝决定亲自去数。第一遍先北后南,一共数出了409只;第二遍从南到北,数出438只;乾隆皇帝感觉太不可思议了,又数了一遍,结果是451只。

其实,狮子是数得清的:两侧桥栏有石雕栏板279块、望柱281根。每根柱头均雕有大石狮,共281只,大狮身上有小狮198只,顶栏上2只,华表上4只,大小总计485只。

1962年,北京市文物部门专门对卢沟桥的狮子做过一次清点,逐个编号登记,大小石狮子共485只。正当大家觉得卢沟桥的狮子可以数清之时,竟然发生了意外:在1979年的复查中,又发现了新的狮子。最终,狮子的总数变为501只。

几百年间,卢沟桥的石狮总数确实是有变化的,或增或减,并非始终如一。因为历代,尤其是明代以后,石桥在维修过程中,不断拆换一些望柱,新补刻的石狮不可能与原有的在数量上完全一样。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卢沟桥的石狮体现着金、元、明、清以至后来各个时期不同的雕刻风格,蔚为大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