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露说神泉(新疆.禾木)

 南海龙女 2022-03-02

未到已觉寒,

来时露满沾。

神亦有真假,

节气不骗咱。

以上小文有感发于2020年寒露当天,内容与寒露节气没有什么关系。

图为新疆阿勒泰地区由喀纳斯景区管辖的禾木村——上帝的自留地。在来禾木追随其经典秋色的路上,已经小尝大雪铺路。而清晨在山上观景台俯瞰禾木村,经历了晨雾、风雪、雪后阳光的天气景象,初晴后的万物还站着露水。

至于敖包处有一座写着“神泉”的石头,曾经向新疆通、当地名博等咨询过,他们都不以为言。

所以,还是觉得节气最实际。

远观近赏敖包处的“神泉”。此地有石头堆围成一圈,上拉经幡,称作敖包,本是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有敖包的地方就有蒙古族人,禾木乡的蒙古族人多是图瓦人,有1400人。

在古代,蒙古人族把一切万物都看作神灵来崇拜,从而也崇拜山川及大地的其他各部分或掌管这些部分的神灵。在《大清会事例》、《理藩院·疆理》中记载:游牧交界之处,无山河又为识别者,以石志,名曰“鄂博”(敖包)。此后,在蒙古族中又演变为神物,即使在寻常的旅途中,路经敖包都要下马膜拜。清人祁韵士诗云:“告虔祝庇雪和风,石畔施舍庙祀同。塞远天空望无际,行人膜拜过残丛。”

隐隐约约,我理解了“神泉”,万物皆神,石头即神;泉非泉水,是源泉,源来之泉。

图文:南海龙女,2020.9.25摄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禾木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