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牵着蜗牛去散步——家庭教育之不着急

 王冬妮的小世界 2022-03-02

       牵着蜗牛去散步----家庭教育之不着急

                        文/妮子


很多人都读过台湾张文亮的一首非常有教育寓意的散文诗《牵着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

每次总是挪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去抓蜗牛了!”

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是我弄错了?

原来上帝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读完你是否也觉得自己就是那个牵着蜗牛去散步的人?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教育路上,我们过度地焦虑、紧张、担忧,最后都表现到了对孩子的狂轰乱炸上,而孩子,就像那只蜗牛,委屈地被我们蛮狠地牵扯着,叱喝着。他们的内心有一万个声音对你说:妈妈,等等我!


01

孩子生长不能着急




我们老家有一句童谣,说的是婴儿七个月会独立坐,八个月会平稳地趴,九个月会尝试站立,十个月会开口喊爸爸,周岁时会迈开步子来走路。

虽然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一,会有些许的不同,但是,这从坐到爬,从站到走的这些过程是一个普遍的过程,它就像一个成长流程,一种自然的成长规律。

有些人说,我的孩子从没有爬过,我的孩子腿劲好,他不用爬,直接就站起来了。根据专家的研究与调查,这种孩子在年幼的时候,走路容易摔跤磕碰。原因就是在走路之前,他跳过了“爬”的这个过程。

研究表明,幼儿的爬行对他的大脑、小脑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爬行还可以促进幼儿四肢的灵活度,爬行得很好的孩子,他在学走路的时候会比较少摔跤,因为他在爬行的时候已经掌握了很多平衡的本领。

这是一个婴幼儿阶段的例子,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要遵循自然成长规律,不要没学爬就学走,没学走就学跑,这样急躁地追求快生长,对孩子长期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

当然,这反过来,也就告诉我们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我们要多学习有关孩子成长的知识,多阅读书籍,了解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到孩子身体和生理的成长。

注意,俗话说三岁看大,六岁看老。到了六岁,孩子的基本性格已经形成,此时你要去了解孩子,他是哪一种类型,这对于我们未来的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他们大致分为:力量型,活泼型,敏感型,完美型。

(有关性格定位和测评,我将在我后面的公众号文章中会提到。大家持续关注。)

02

孩子的学习不能急




有些家长就是天生完美型家长,这种家长擅长焦虑,并把这种焦虑带给孩子。他们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人一步,所以,在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开始教孩子读书、识字、算术,至于方式、方法也是无所不用其极。还没上小学,已经把一二年级的语数英内容基本搞定了。

这个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提升或许是有帮助的,但是一味将提升学习成绩作为成长引导导向,容易忽视孩子其它方面的发展。比如,对事物的好奇心,对自然的探索精神,对音乐、美术的感知力,以及身体体能方面的锻炼也容易被忽略。

学前教育要合理安排,切不可盲目和过度。小学之前,是孩子能够充分享受童年美好时光的时间,作为家长,应当考虑多陪伴孩子,玩一玩有趣的游戏,周末时光一定要带孩子到户外去探索一下大自然,因为大自然是可以真正给孩子赋能的。

孩子到了高年级,父母对孩子学习的那种急躁心情就更加暴露无遗。每次孩子的大测小测都非常看重分数、排名,现在很多地方教育局已经规定不能给分数和排名了,但是很多家长还是很想刨根问底,感觉一定要有个分数才会让人感到踏实。

对于孩子的学习的态度,我采用的是中庸态度:一方面要提醒自己,对孩子学习的管理,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一顿喂饱。另一方面又要注意不能过分地放松,大部分孩子的自律性还是有限的,过度放松的情况下,他把过多注意力放在游戏或者无意义的玩上面,那就不妥了,到时候你想让他收心学习就很难了。

所以对于孩子学习的管理,不要太着急,但要张弛有度,多引导,少强迫,多示范,少指令。特别要根据孩子的自身性格特点,来为他作引导。

要注意的是,在青春期,敏感型孩子和完美型孩子,家长们一定要多疏导,少给压力,否则孩子走向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非常的大。

03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改变不能着急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孩子有很多不良的习惯和毛病,一旦发现,我们很习惯要求孩子马上改变,甚至希望下一刻就改变过来。对于这一点,我们自己要学会反思,习惯是日积月累慢慢形成的,它不像一棵野草,拔掉就可以了,我们得慢慢来,给孩子一定的时间,把不良的习惯戒掉。

比如我的孩子有一段时经常是没把学校的作业抄齐,回家之后还要在QQ上问这个同学,问那个同学,浪费很多时间,还容易趁此机会和同学聊天。我发现后,就和孩子商议,接下来的第一个月,他可以有三次漏抄作业的机会,三次用完后,不准用QQ或者电话来问作业,但可以自己去同学家当面问。第二个月可以有两次,之后就每个月只有一次机会,非常特殊的情况除外。

有了只有的缓冲期,孩子会比较从容地改正,不会感到一下子一次漏抄机会都没有,习惯也容易改变过来。现在孩子基本都能抄齐作业,偶尔还会用到给他的一次问作业的机会。

我们常说21天养成一种习惯,所以,想要孩子改变的时候,我们也要给足时间,有些习惯21天就可以改变,有些习惯可能要一年,甚至两年,但只要我们保持好耐心,循循善诱,我们不放弃,孩子也不会忘记改变,最后我们终会收到好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家长也不应自暴自弃,觉得孩子这坏习惯是改不过来了。如果我们真这么认为,并且表露出来,孩子也会觉得父母都觉得我没得变了,那就不用改了,将错就错吧!

特别注意力量型孩子和活泼型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习惯的矫正,对他们要有耐心,给他们些许的进步予以肯定,切不可表现出“没救了”“破罐子破摔”的情绪。否则他们真的会自暴自弃,放弃改进自己。

04

面对孩子遇到的问题不要着急




在孩子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鲜有一帆风顺的,总有一些起起落落。当孩子的身体、学习、心理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也不能着急。

现在孩子的学业压力是比较大的,当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上被老师点名批评了,我们很容易焦虑、着急,觉得孩子学习出问题了,等孩子回家来便是一顿痛批。

不着急,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被点名批评,为什么没完成作业,然后和他一起分析,怎么做会更妥当,或者问问孩子,我能帮到你什么。

一个朋友的孩子在读初二,就经常被语文老师点名,说他没完成作业。朋友就向孩子了解,为什么会完成不了语文作业,他说,语文老师在临近复习考试的时候,还布置大量的抄抄写写的作业,如果他按老师的要求,把这些抄写作业全部做完,他就毫无自由复习的时间了。朋友听了,不仅没有批评孩子,还对孩子竖起大拇指:孩子有自己的时间管理计划,那就放心了。

孩子在成长期还会发生很多问题,比如早恋了,比如发生焦虑,甚至抑郁了。我们做家长的要告诉自己的第一句话就是:别着急。

对于这些问题,如果一着急,就容易方法不当,加速问题的发展,引起更多问题。此时,我们应当先疏导自己,然后用良好的心态去疏导孩子,用正确的方法去支持孩子度过困惑时光。

家长要建立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一些问题,凡事都有好坏面,如果你能做到:天塌了,有比我更高的人顶着;天继续塌,我就把它当被子盖。那你就真正做到了“不着急”。

我有一次在逛书店的时候,看到一本叫“答案书”的书,不知道大家读过没有。那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当时,其实我心里是有一些困惑的,所以决定翻开书本,看看有没有我要的答案,结果,你猜猜我翻开的答案是什么。

我翻开的答案是:“你所担心的99%的事情,都不会发生的。”

我突然就释怀了,这果然是我需要的答案啊。

我们总是把一件不大可能发生的后果,当做必然发生的后果,去着急,去担忧,无法释怀。最后发现,这搞得我们无限紧张的坏结果,其实并没有发生,也不会发生,是我们在心中夸大了事情的后果。

注意,养育孩子要讲究方法,如果你本身没有方法,那就应该放下手机,停止刷视频,沉下心来学习有关孩子教育方面的知识,这对于促进亲子关系和养成孩子健康的人格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孩子进步慢的时候,当孩子没有达到你的期望的时候,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都要想起文章开头的那个故事:牵着蜗牛去散步。

我们要有牵着蜗牛去散步的心态,耐心地陪伴,耐心地等待,停下紧张、匆忙的脚步,用心感受陪着蜗牛散步的那种相处的美好与幸福。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